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井正是日本明治大学讲师、“日本哲学会”委员、“日本唯物论研究会”委员。他自一九六一年讨论日本共产党党纲的时候起,就对现在的日共党纲抱反对意见,主张实行不要集中的民主,为春日庄次郎一派的反党行为狡辩。现在的日共党纲确定以后,他仍然以“哲学”的形式,继续反对日共党纲和现在的日共领导机构。在这个期间,日共机关报刊会不断地对他的一些论点作了批判。这次松村一人又在《前卫》杂志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号上发表一篇题为《大井正的政治的、哲学的立场》的文章,以大井正一九五九年出版的《现代的唯物论思想》一书和发表在《唯物论研究》一九六二年夏季号上的《关于葛兰西思想的评价》一文为中心,对他的政治的、哲学的立场作了全面的批判,指出大井正的哲学是想从“哲学上”为“只能有一个敌人”的谬论作辩护的烦琐哲学,大井企图给春日庄次郎、西川一郎等的“反垄断社会主义革命论”建立哲学基础。大井的论法是,第一,歪曲对方的思想;第二,钻空子;第三,利用小资产阶级的偏见攻击日共;第四,利用日共过去的缺点攻击现在的日共领导机构;等等。松村一人的这篇批判文章,长约四万字,共分以下五节:(一)“大井正的原形令人难以看清,主要是什么原故?”;(二)“关于一九五九年的《现代的唯物论思想》和一九六二年的《关于葛兰西思想的评价》的关系”;(三)关于“一个敌人”论的三个“哲学的”证明;(四)“关于其他两三种积极的主张”;(五)“关于《关于葛兰西思想的评价》一文中的‘政治主义批判’”。这里译出的是的第三节,这一节着重批判大井正为了给“一个敌人”谬论作辩护而对《矛盾论》的歪曲。  相似文献   

2.
苏联哲学家、已故的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教授加加林的《美国的实用主义》一书,是一本評介美国实用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它分析了实用主义一般的社会概念,分析了它同西欧和俄国的共他哲学派別的联系,指出列宁批判馬赫主义对于研究和批判实用主义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淮月刊》今年第一期发表郭月争《批判资产阶级庸俗进化论》。《武汉大学学报》今年第一期发表陈修斋《批判实用主义者詹姆士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反动理论》。这两篇文章对资产阶级哲学中最反动的流派都作了批判。郭月争的文章强调指出,庸俗进化论是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潮中最反动的一种哲学,它是直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实用主义大师杜威》(邹铁军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觉得它与我国以前出版的关于杜威实用主义的论著有些明显的不同,就其要者言,有以下三点:一、作者把实用主义放在美国社会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去评论。众所周知,美国是实用主义的故  相似文献   

5.
森信成是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副教授、“日本唯物论研究会”委员、“大阪唯物论研究会”负责人。在战后的初期,他曾被认为是对哲学上修正主义进行过斗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然而,森信成只是把一些教条当作“纯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藏原惟人在一九五八年发麦一篇题为《思想斗争中的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文章(见《前卫》一九五八年八月号),批评过这种倾向。但森信成不仅没有接受批评,反而把那些教条用唯心的思辨连缀起来,朝着反党的方向发展。高田求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前卫》一九六三年六月号)批评他,说他的哲学是“叫喊批判修正主义的修正主义哲学”。但是,森信成跟着在《新日本文学》去年八月号上发表了一篇对高田求的批判的“回答”,又在《唯物论研究》去年冬季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攻击他说已经成为“日本共产党所公认的思想家们”的思想源泉的《实踐论》和《矛盾论》,这就越发暴露了他的反对日本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原形。高田求为了对他的修正主义的反党“哲学体系”的基本论点进行全面的批判,在《文化评论》今年三、四月号上发表了这篇原题为《森信成的不正当的哲学的归趋》的文章,指出森信成开始的时候是拒绝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而在自己的大学教授的实践或思辨的实践范围内,去理解(实际上是曲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后来逐渐染上敌人的思想意识,终于走上反党修正主义的道路。他说,森信成的思想的发展经过将成为一种反面教材。高田求的文章,共分七节:(一)前言;(二)否认认识论中的实践的观点;(三)阶级性问题;(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五)关于人的本质;(六)“民主主义”;(七)结束语。这里译出的是其中与驳斥森信成对《实践论》、《矛盾论》的攻击有关的二、三、四(摘译)、七等四节。  相似文献   

6.
布兰顿以"分析的实用主义"为旗帜,表明了语义分析的实用主义路径,以意义—用法分析为工具,一方面扩展对经典语义分析的理解,另一方面转变当代实用主义的形象,使其从批判的路径转向建设性的工具。在《言行之际》中,布兰顿以意义—用法分析为中心,从语汇(vocabulary)和实践或能力(practice or ability)两极所形成的轴心出发,探究了两极之间的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往复关系,揭示了实践详尽说明语汇和语汇阐明实践的交互关系。本文聚焦于布兰顿如何在意义—用法模型中界定逻辑语汇的工作,讨论逻辑语汇在何种意义上具有表达作用,以此刻画分析的实用主义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7.
评《目的和思想——实用主义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当实用主义作为新哲学崭露头角时,它就引起了一阵猛烈的批判和反对。罗素、G.E.穆尔、布莱德雷(他是最尖锐的,因为他对批判最关心也最感兴趣)、劳威乔伊(Lovejoy)和其他人发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自然主义产生于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当时实用主义和批判实在论风行一时,因此它深受杜威和桑塔耶拿的影响。某些哲学史家往往把杜威和桑塔耶拿称为美国自然主义的创始人,这个时期的自然主义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到四十年代,随着实用主义、批判实在论等主观唯心主义流派的衰落,它们对自然主义的影响也相应减弱,于是年青一代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月,是赵朴初居士逝世三周年,同时,今年也是在朴老领导下,《研究动态》批判邪教组织“法轮功”战斗檄文发表六周年。  相似文献   

10.
本刊第二栏译裁了三篇评选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文章。美国 R.J.伯思斯坦在其“约翰·杜威的经验形而上学”中认为,杜威虽然批评某种类型的形而上学,但他却主张一种“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G.肯尼迪则在其“评伯恩斯坦教授的论文:‘约翰·桂威的经验形面上学’”中对此提出了若干异议,认为杜威并不主张超越经验的形而上学。M.布莱克在“杜威的语言哲学”中介绍了桂威关于语言的见解,并批评了杜威在语言问题上的观点。最后,在第三栏里还译载了 R.J.伯恩斯坦评摩尔的《美国实用主义:皮耳士、詹姆士与杜威》一书的书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哲学相互接近,有所改变与发展,今后,我们计划译载这方面的文章,供批判参考之用,请有关同志与读者尽量予以协助。  相似文献   

11.
日本著名的进步哲学家,关西大学教授竹内良知在赴沈阳参加“战后日本40年”国际学术讨论会途中,于1985年8月13日下午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座谈,邢贲思、刘及辰、虞愚等同志与竹内先生交流了中日双方对当代日本哲学的研究情况。在谈到当代日本哲学主潮流时,竹内认为,实存主义在日本开始衰落,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看,其影响都不及战后初期;实用主义也有变化,鹤见俊辅等人的实用主义虽然取自美国,但是它已不是美国意义上的实用主义,而是被改造成为同日本日常生  相似文献   

12.
《实践理性批判》的发表标志着康德批判事业的工作一分为三。本文从批判哲学的发展史和《实践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入手揭示出《实践理性批判》的起源主要归于康德的两个发现:一是趣味判断的先天性,二是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前一个发现导致康德重新规定批判与高级能力之间的关系,使他改变他的总体批判计划,把对于纯粹理性的一个批判分成对于纯粹思辨理性、实践理性和反思判断力的三个单独的批判;后一个发现及其解决使康德把纯粹理性的思辨运用和实践运用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一种平行关系,使理性的实践运用从思辨运用中解放出来;由此产生《实践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3.
当竹内好倡导"作为方法的亚洲"时,他显示了一种跨-普世性的构想,即普世性不是由西方所赋予的普世性,东方也参与其中,双方都在改变自己的同时,追求更完善的普世性。本文延续竹内的问题意识,通过比较日本和中国来思考启蒙与宗教的问题,分析的人物是分别代表日本和中国之现代启蒙的福泽谕吉和胡适。胡适的启蒙是一种"浅显"的启蒙,它拒绝个体精神深层这一形而上学装置,这缘于胡适是标榜反黑格尔主义的实用主义的继承者。福泽谕吉的启蒙也不是西方现代启蒙的复制,而是东亚具有的另一种不同启蒙的可能性,即不诉诸精神层面的实用主义的"浅显"的启蒙。如果不是像福泽那样视儒教为启蒙之敌,而是与西方现代文明一起批判儒教,揭示其可能性的条件,那么日本现代启蒙的形态应能大大改观。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胡适推动的中国现代启蒙。在今天的东亚思考启蒙,我们必须追问如何批判儒教和整个西方现代启蒙,为此,胡适和福泽谕吉应是必须被超越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两百年了。两百年间,人们不断地讨论它,批评它,估量它。既然积累了以往学者丰硕的研究成果,又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指引,我们今天就有可能对这部哲学巨著作出更恰当的并且更全面的评价。 海涅说过,由于《纯粹理性批判》的出现,“德国开始了一次精神革命”,《纯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论头颅的大刀”,它里边的思想是“震撼世界的”(《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96—97、101、102页)。哲学史家文德尔班把《纯粹理性批判》比作德国哲学的“末日判决书”(《哲学史》,英译本,第536页)。这类对哲学著作少见的评价,不好说是故意耸人听闻,这样的话的目的无疑是表示《纯粹理性批判》对哲学思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马克思学者望月清司在其代表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纯粹培养"(Reinkultur)马克思的方式,通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到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解读,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解释。我们认为,望月对上述诸文本的解读都是偏颇的,有必要逐一加以辨正。由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望月立论的核心依据,本文首先就其对这一文本的解读进行澄清,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所谓"依赖关系"史论,二是所谓"劳动和所有的同一性"逻辑,三是望月对所谓"异化统治论"的拒斥。我们认为,只有清除望月对这三个问题的曲解,才能真正弄清马克思在该书中提出的"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  相似文献   

16.
郗戈 《哲学研究》2022,(4):36-45
《资本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不是普遍原理应用于特殊对象的演绎关系,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特定理论形态建构过程。《资本论》不能归结为一重批判或双重批判,而是包含资本逻辑批判、物象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三重批判”的差异与联系的复杂总体。《资本论》“三重批判”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特定社会结构的总体性再现,把握了社会结构诸层面之间的复杂交织与丰富互动,呈现为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特殊理论总体,蕴含着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丰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发展。《资本论》在“三重批判”的“特定化”定向中,综合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特定性内涵,内生出一种相对独立的、以历史特定性为原则、以特定社会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康德批判时期的"三大批判"基本奠定了其哲学思想的框架,其中的《判断力批判》则奠定了其美学思想体系。《判断力批判》几乎成为康德的美学全貌,而在康德前批判时期所作的《论优美感和崇高感》被学界普遍忽视。我们可以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对比分析,从"四同"和"三异"中发掘《论优美感和崇高感》的意义和价值,以此对其作出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8.
一、下面概述的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以下均简写为《批判》。——编辑部注)所作的阐释,在时间上限于1860年以后,因此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在这之前对《批判》的阐释的三个主要阶段。 1.康德的同时代人认为《批判》是晦涩难懂的,力求发现探讨这部著作的某种途径,这形成了接受和论述《批判》的第一个阶段的特点。他们的这些努  相似文献   

19.
随着明末清初《嘉兴藏》传入日本,其中所收录的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蕅益智旭(1599—1655)的不少作品,引起了许多日本江户佛教徒的关注,被大量刊刻和流通。本文主要关注智旭著作《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的净土教说在江户日本的受容。该书被当时不少日本天台宗僧侣推崇,特别是安乐律院灵空光谦(1652—1739)“即心念佛”说之创立,即是深受该书的影响。不过,该书中的净土教说亦引起一些其他教派日本僧侣的批判和抨击,他们的批判与论辩亦表明该书在江户时期影响力之盛。通过考查智旭《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及其他作品在江户的流通,可发现江户日本佛教界对智旭净土教说的关注程度远甚于同时期清代中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日本江户时代徂来学派儒者太宰春台批判朱熹《易学启蒙》的著作《易道拨乱》,以及朱子学派学者森东郭对此进行再批判的著作《易道拨乱辨》为研究对象,将双方内容依易学史观、"理"的概念和筮法等为主题,分别进行述评,指出春台说法中未能自圆其说之处,以及东郭说法中不能有效对春台达成攻击的部分。本文进而从江户时代徂来易学和反徂来易学表现的脉络进行观察,介绍徂来学派易学大要及反徂来易学的批判空间,以说明春台和东郭论争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