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永红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4):775-779
采用事后回溯设计,考察了大学生公众时间回溯式记忆的特点。研究选取1995到2001年之间发生可辨别的新闻事件14项,要求被试对新闻事件的时序、时点和时距进行回忆。结果表明:(1)公众事件回溯式时点记忆的正确率随时间的远近发生变化,较远的时间回忆正确率低,而较近的时间回忆正确率较高,存在近因效应。(2)公众事件的回溯式时距估计受真实时距的影响,短时距容易被高估,长时距容易被低估。(3)公众事件的回溯式时序回忆存在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被试对发生较远的事件总是倾向于估计得更远,对发生较近的事件也倾向于估计得较近。而对两者中间的事件的顺序估计较为混乱。(4)本实验研究的公众事件回溯式时间记忆符合时间的重构理论和分段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时间记忆中注意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式,提出了进一步综合研究的设想和建立总的时间记忆注意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时间信息加工机制研究的七个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8,30(2):167-173
该文总结了当前时间心理学研究的七个焦点;1)时间信息加工与事件加工之间的关系,2)时间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时间的心理结构的特征,4)时间信息的加工方式,5)时间信息是何时编码的,6)时点、时距与时序加工之间的关系,7)记忆时间与未来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将来研究时间信息加工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志杰 《心理科学》2003,26(4):587-589
采用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实验范式,以9s为目标时距,采用加工深度作业,考察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年老组比年轻组显著高估目标时距,而加工深度作业并没有影响时距估计作业。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可能与年老被试较慢的加工速度或更快的遗忘率有关,其原因可能在于年老被试加工资源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回溯式时距估计是以记忆为主要成分, 且事后才知要对两个相继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或某一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估计。可分为近时和远时的回溯式时距估计, 两者的计时机制与记忆有关, 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短时或长时记忆, 直接证据来源于即时回忆单一或多个认知任务以估计时间, 间接证据则聚焦于物理、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后者侧重自传体记忆, 可从问卷或访谈的测量方式以及主客体特征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寻找证据。今后需以整合的观点深入探究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 拓展回溯式时距估计行为测量的研究, 并开展对回溯式时距估计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静远  李虹 《心理学报》2022,54(12):1455-1466
探讨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 并检测记忆偏向与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验1招募大学生60人, 随机分为高、低状态焦虑组, 采用情绪诱导程序诱导高、低状态焦虑; 采用口头估计任务测量回溯式时距判断, 考察高、低状态焦虑诱导后的回溯式时距判断差异。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 招募大学生60人, 增加自由回忆任务测量记忆偏向, 考察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中记忆偏向的中介作用。实验3在实验1和实验2的基础上, 招募大学生90人, 增加视觉模拟心境量表测量认知评价, 考察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 并检测认知评价与记忆偏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回溯式时距判断中, 高状态焦虑比低状态焦虑更高估时距; (2)在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中, 记忆偏向具有中介作用; (3)在状态焦虑对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影响中, 认知评价和记忆偏向存在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只有当认知评价得分较低时, 即对于认为焦虑对身体健康有害程度较低的个体而言, 在状态焦虑影响回溯式时距判断中, 记忆偏向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即状态焦虑只通过记忆偏向影响回溯式时距判断。研究结果揭示了焦虑个体回溯式时距判断的内部过程, 验证了注意闸门模型中有关用于计时的记忆资源越多对于时距越高估的假设, 丰富了焦虑通过记忆偏向影响回溯式时距判断的解释视角, 为通过调整认知评价改善焦虑个体时距偏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时间信息视听通道效应的实验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从时点类型、自然顺序标码、延迟时间等几个角度,对时间信息时序和时距属性的通道效应进行了实验检验。结果发现,(1)长时距信息估计仍存在通道效应;(2)延迟时间估计增加了视觉时距估计的准确性;(3)时序信息通道效应不明显;(4)顺序标码有利于听觉的时间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8.
时点,时距和时序信息加工之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9,22(5):398-402
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分别采用预期式和回溯式范型,探讨时距、时序和时点三者之间信息加工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同一时间经历,时距估计与时序判断随注意参与程度的增加,由负相关趋势向正相关变化;时距估计与时点离散度可能呈正相关趋势;时序判断与时点离散度随注意参与程度的增加,由负相关趋势向正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9.
时间流逝过程中, 回溯式时距估计动态性体现在短时延迟和长时发展两个方面。前者聚焦秒、分级的延迟, 将其归为背景变化或由目标时距引发的认知差异; 后者聚焦跨年龄(如婴儿、儿童到成年)的个体发展, 认为主要是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最后, 从综合视角出发, 认为其动态性可能是由不同时距信息心理表征的差异造成的, 这体现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性。未来需以时间流逝的动态视角开展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心理表征研究, 深入探讨与目标时距紧密相关的计时策略在回溯式时距估计中的作用, 并扩展年龄、人格类型等个体差异方面的动态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时间记忆的理论与实验范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从时距、时点和参照时间三个方面评述了70年代至今所提出的9种时间记忆理论,分析了时间记忆实验在操作任务、实验维度和实验指标上的范型,进而提出了分段综合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11.
记忆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记忆心理学实验研究,其理念是数量取向的,将记忆隐喻为储藏室;而在近期,记忆研究的理念正朝着准确取向转变,关注记忆是否与实际对应符合。文章对准确取向记忆研究的基本特征予以归纳和分析,并对其涉及的现象、问题和理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时间记忆层次网络模型的实验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采用分类性实验材料,使被试在对词单项目加工时形成较清晰的群集,进而形成时间组块,目的在于对时间记忆层次网络进行直接检验。其中时序判断用反时间时和正确率两种反应指标,时距估计用再现和口头估计两种方法。结果发现,时间信息记忆既存在层次网络的特征,又存在线性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记忆提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明  陈骐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33-146
该文从3个方面回顾了记忆提取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1)记忆编码和提取之间的关系,主要针对提取过程的自动性和控制性及相应的神经机制进行了讨论;(2)基于记忆提取的抑制机制,主要涉及指向性遗忘、提取-练习范式的研究及负启动范式在记忆提取研究中的应用;(3)工作记忆能力与记忆提取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工作记忆能力与控制性记忆提取及记忆提取中的抑制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量脑科学的研究揭示,应激对与海马相关的陈述性记忆的调节主要通过应激激素,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而发生作用,而影响的方向取决于一些调节变量,包括糖皮质激素升高的水平以及记忆的不同阶段等。研究发现基底外侧杏仁核是糖皮质激素对记忆不同阶段产生差异性影响的关键部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科学地认识应激对记忆的消极影响,又要有效利用应激对记忆产生的调节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工作记忆与推理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视觉同时呈现,在形近、音近、义近三种干扰下以再认方法和瑞文渐进推理测验探讨了小学生年级、性别、工作记忆与推理的关系。发现(I)小学生工作记忆与推理能力相关显著。(2)工作记忆和推理能力在小学阶段不存在性别差异。(3)年级和工作记忆是影响小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年级因素对推理能力的作用较工作记忆大。  相似文献   

16.
系列范畴词表时序记忆和项目记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志新 《心理学报》1998,31(1):35-42
该项研究探讨系列范畴词表的时序长时记忆和项目长时记忆,实验设计的系列范畴词表将记忆项目分为词表内范畴相同项和词表间范畴相同项,时序记记测量方法是词表辨认,项目记忆测量方法是自由回忆。实验一发现:2分钟延缓测试词表内范畴相同项时序记忆和项目记忆优于词表间范畴相同项;6分钟以及10分钟延缓测试时序记忆仍是词表内范畴相同项好。实验二发现:以范畴线索提取,两类项目记忆没有显著差异;以词表线索提取,两类项目  相似文献   

17.
回溯性监测判断与预见性监测判断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刘希平 《心理学报》2001,34(2):137-141
实验采用3×3×2(年龄,材料,性别)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分层随机选取小二、初二、大二被试各18名,其中男女各半,对被试回溯性监测判断与预见性监测判断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三种监测判断发展的速度不同,回溯性监测判断发展最早,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发展较早,任务难度的预见判断发展最晚。②材料在三种监测判断中的作用不同。③三种监测判断发展中性别差异均不显著。④预见性监测水平与记忆成绩之间存在较高正相关,而回溯性监测水平与记忆成绩之间相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