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始思维的对象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从各门学科分工来看,原始思维只以它的形式结构为对象,而不管其内容;或者说只研究原始人怎样思维,而不研究他们思维什么、思维的成果是什么。这种看法有对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原始人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呢?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有些什么特点呢?原始人的思维是如何向文明人的思维过渡的呢?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和把握人类思维发展规律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是哲学史研究中亟需探讨但至今仍未很好地加以研究的问题。为了促进和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刊于去年开辟了“原始思维研究”专栏,陆续收到这方面的稿件。现在发表李根蟠、卢勋同志的《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和乌兰察夫同志的《蒙古族早期宗教和无神论思想萌芽》,以期引起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资料是研究的依据和基础。由于时代的久远、文献的不足,对考古资料也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为研究原始思维工作带来困难。我们可以从我国解放前仍保留着原始痕迹的一些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民情、宗教迷信等等去加以探索。解放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文化教育的普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改变,其原始的痕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因此,对于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的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同志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关心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略论原始思维的实用性张浩对原始人类思维的神秘性和幻想性,人们谈的很多,特别是某些西方学者从种族主义立场出发,竭力渲染现存原始民族的种种神秘观念,宣扬他们的愚昧和无知。对于如何透过原始人类神秘的幻想和丰富的创造性想象,来研究原始思维中的实用性、科学性方面,却没有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其实,原始先民们在同自然界作斗争中,逐渐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正确的自然知识,对自然界的某些简单的因果联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律性的认识,并力图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界的依赖、顺应、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受自然力的威胁,更加突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原始人类认识客观自然界的思维活动不得不注意它的实用性。换言之,就是原始先民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更注重功利。比如,为了御寒,人们学会了取火、用火和保存火种,为了获得可靠的食物来源,原始先民们在狩猎和采集活动中,学会了饲养动物和种植农作物。原始思维是神秘的,但是,它的神秘性与现代某些宗教信徒的迷信调然不同。原始先民对神灵的崇敬,仅是出于一定的功利关系。原始人类也知道,光靠巫术仪式和崇拜神灵,是不能弄饱肚子、得到温暖和保卫自身的。因此,原始先民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也不断地  相似文献   

4.
下面发表刘文英等同志的一组文章,是1984年11月4日至10日在昆明召开的“原始思维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这个座谈会是由本刊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史学会云南分会、云南师范大学政教系共同发起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发言,涉及到研究原始  相似文献   

5.
原始思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专门研究原始人思维状况的学问。目前,一部分学者,从研究原始思维本身的形式和结构出发,对原始思维这门学科的定义、特征、程序和方法作了严格意义的界说和规定。也有部分学者,从人类学、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的角度上探讨原始思维的内涵和外延。还有一  相似文献   

6.
刘鹤丹 《周易研究》2007,4(2):80-88
有学者依据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理论,认为《易经》属于原始思维。但事实上,《易经》无论从创作时代还是思维内容上都与原始思维有着本质上不同,《易经》包含着原始思维所不具备的理性思维。之所以误解《易经》为原始思维,主要是投有真正理解《易经》的“立象以尽意”的思维表达方式。《易经》以其意象表达了辩证、整体的宇宙观,并以此指导现实的人世生活,开创了中国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原道》2017,(1)
本文从壮族民间宗教背后的思维特征入手,着力挖掘原始思维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壮族民间宗教中的体现。原始思维也叫"诗性智慧",是一种与注重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相对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发生的起点。时至今日,原始思维尚未完全消失,并已经内化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特质。壮族民间宗教发端于原始思维,原始思维帮助壮族先民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壮族民间宗教中体现了原始思维的若干特征,即差异性、整体性、互渗性、秩序性。这种渗透着原始思维特征的壮族民间宗教有助于壮族先民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与问题。这种纯朴的信仰、善意的执念对日益陷入物质主义、工具理性、科技崇拜而无处安放灵魂的现代人显得难能可贵。研究原始思维在壮族民间宗教中的体现,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壮族民间宗教的内涵以及壮族的思维方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原始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从原始人的思维到现代人的思维,是一个自然而连续的过程。因此,研究原始思维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人类思维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对我们研究和丰富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科学的发展史,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早就开始对原始思维的研究,例如法拉格、列维·布留尔和皮亚杰等在这方面都各有建树。近年来,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对原始思维的定义、对象、内  相似文献   

9.
简讯     
为了开展云南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的哲学、社会思想的研究,中国哲学史学会云南省分会编选了《云南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资料选辑》若干辑,作为内部资料出版。这套《选辑》将不仅为研究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而且为研究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原始思维以及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提供大量资料。现在,第一辑已经出版,此辑中收集了纳西族、彝族、佤族、傣族、白族的部分资料,共约十七万字。第  相似文献   

10.
(一) 原始人在生产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中具有了思维的能力。原始思维是史前时期原始人类的思维,是一种发生着的思维雏型。它不同于有史以来的古代人或近、现代人日趋成熟的思维。在近、现代的后进民族  相似文献   

11.
一、“原始思维”概念的语义界定思维 所谓原始思维,实际上只是思维的一个特殊方面,因而,对原始思维这个概念的理解和界定,还应从对思维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入手。什么是思维?对此,可以有不同角度的不同回答。(一)从行为科学角度来看,思维是一种“认知行为,即我们回忆或操纵代表物体和事件的意象或观念的符号行为。”(高登森(R.M.Goldenson)主编:《人类行为百科全书》第2卷,纽约,1970年英文版,第1312页)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原始文化之谜的“万物有灵”观念,其谜底在原始思维的特殊机制那里。这种特殊机制首先表现在,其活动目标不是把感觉材料最后加工成抽象概念,而只能加工  相似文献   

13.
我对原始思维研究的几点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者们也逐渐对原始思维问题表现出某种兴趣。不仅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还有数种著作即将出版。研究还在继续。在这些研究中,有一些深入细致的讨论,或揭示原始思维的意识水平、心理机制、结构功能,或探索原始思维向文明人思维过渡的方式。但从总的情况看,研究刚刚开始,难免还不够深入,有些追随缺少创见,有些批判失之  相似文献   

14.
我同意几位同志的意见:原始思维的研究除了必须和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之外,还必须借助于人类早期的宗教、美术、民俗、岩画、壁画以及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在这里,我主要想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的情况,谈谈研究原始思维要重视第一手资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礼记.乐记》比较客观地透露出史前巫俗文化的遗痕,尤其是在"原始思维"主导下的"天人同构"意识、"相而见其征"的做法、"天人合一"的精神、"实用主义"的品质、"拟比推理"的实施方式等方面,揭示出巫俗文化的原始特质,对后世的文艺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尸解"是道教的重要信仰之一。通过分析修道人尸解成仙的身体表征及变化,将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的尸解故事重新分为"肉体死亡,灵魂飞升"和"肉体不死,蜕而成仙"两大类。在此基础上,从宗教学、人类学、美学三重维度解读这两类故事背后的道教信仰、原始思维和美学意义,同时论证道教思想对原始信仰的传承、修正及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人类早期的象征思维与古代的巫术——仪式和神话等宗教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的象征思维源自于古代的原始信仰,并且通过巫术-仪式以及神话等方式表现出来。其中,"综合性"是指古代的仪式和神话在表现原始信仰和象征思维的过程中系统地运用语言、舞蹈、音乐、造型和色彩等因素的特征;"情感性"则是指古代的巫术-仪式中的特定事物和行为以及神话因素皆是以"象征地"展现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欲望为主要目标;仪式-神话的"奇异性"来自于原始思维和信仰的基本属性,同时,也与早期人类以"有形"来展示"无形"的象征思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7月25日至28日在贵阳举行。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的十四个民族的理论工作者在大会或分组会上交流了研究成果。会议还特邀国内研究原始思维的几位同志到会交流。 会议论文及讨论发言的内容分属社会科  相似文献   

19.
马婷 《美与时代》2013,(1):55-56
原始思维是一种世代相传的"集体表象",不因年代的久远而消失,作为集体无意识而存在,在群体中发挥它的作用。原始思维的这种属性使民间美术的造型从其汲取营养,形成别具一格的造型风格,带有其神秘性性、互渗性、原逻辑的思维特征。民间美术中"夸张、抽象","面面俱到、互不遮挡","求全、求美、求福"的造型意识,是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运用了原始思维的认知模式,对事物、自然、生活各方面的理  相似文献   

20.
《周易》的思维枢纽在"数",它是《周易》卦爻辞形式化、理性化的内在根据;通过《易传》对《周易》本经的语义转换和理论提升,《易》"数"摆脱原始思维"象数互渗"的神秘性,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范式。从内因说,"数"助推了《周易》古经文本的形式化、理性化;从外因说,又离不开《易传》对《周易》"筮数"原始思维的哲学突破。《周易》数物相生的思维方式实与现代"大数据"原理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