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丽菲亚是一位慈善的老奶奶,她银白的头发,温柔的脸庞,看了一眼就让人觉得舒服。我猜想她一定是那种一辈子都幸福的女人,在亲情友情爱情的滋润下,才会有平和的心,有如此温暖的表情。然而听了丽菲亚的讲述,我不得不对人生有了新的思索。那是一次老教授的报告会,丽菲亚  相似文献   

2.
初恋的感觉     
与丽相识,是在进师范学习的第二学期。我是从农村来的,城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陌生,我也很胆小,更不爱说话。一个偶然的机会,丽被调到了我的前排。丽天真、活泼、爱笑。在我的眼里,丽快乐的好似天使;在我的眼里,丽对世事的看法从来没有美丑、对错之分,表现得纯洁无瑕。丽见我整天沉默无语,就主动接近我,跟我聊天,渐渐地我和丽熟了起来。我发现,面对天真活泼的丽,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事。我们常一起谈生活,谈理想,也谈过去和将来。正因为这样,我和丽的言行举止遭到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议论。然而我和丽都丝毫没有理会它,更没有反驳,因为我们相信  相似文献   

3.
上博竹书《三德》与《天子建州》均有涉及儒家法思想的简文。简文表明,儒家要求将仁爱与人情融入司法实践,既确保法律的威严,坚守法律的公正性,又能"中情而丽于法",即缘情司法而不"屈法伸情"、以情淹法。这要求司法者既具有仁爱之心,"断刑以哀",又具有"增去以谋"的权变能力。这种法律思想是建立在其仁政爱民、礼乐教化为主、刑罚为辅等政治原则基础上,体现出儒家法思想的矜恤主义与民本主义、人道主义特征。从简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儒家"中情而丽法"、"断刑以哀"等主张的提出,无疑是对法家"一断于法"思想的批判,体现出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台便有多大。心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源泉。《心说》与"心学"虽然在社会学的指向和功用上有所差异,前者讲的是问道,后者讲的是问学。然而,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把心的属性作为向学问道的首要前提。他们都是阐述形而上的心的本体属性的学说,而绝非在研究心的构造。故而自然会引起人们把《心说》与"心学"放在一起从  相似文献   

5.
心论与命论是《心是谓中》的两大主题,但以心论为主,命论是心论统摄下的命论。作者强调身心关系、君民关系中"心"对"四相"、"君"对"民"予以统帅、主宰的重要性,可能暗含有五行意识。《心是谓中》既突出心君同构又强调认知功能的心论可能对《荀子》、马王堆帛书《五行》产生了影响,但《心是谓中》的心论并不具备伦理指向,又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关怀,因此可能也影响了后世突出君权的黄老道家与法家。《心是谓中》提出每个人都不能把命运完全交给鬼神与天,人也可以操纵自己的死生,这种改变命运的思想倾向与《命训》较为相近,并影响到《荀子》。此文的撰作时代有可能在战国前期到战国中期之间。作为一种没有特定学派倾向的政治思想,《心是谓中》对于促进战国中晚期君权的隆升、对于促进个人身心的解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即心即佛     
张阿莲 《佛教文化》2023,(1):100-101
即心即佛,又作是心即佛、心即是佛。也就是说,无论凡夫心、佛心,其心之体与佛无异,此心即是佛。这是由《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思想而来。禅宗史上历代禅师都主张即心即佛的修行主张。如《达摩血脉论》云:“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相似文献   

7.
丽媛在产房内挣扎了二十个小时,孕育了十个月的血肉终于降世了。朦胧中,她听到护士说了声“儿子!”便昏睡过去。可是,醒来一看,却发现自己抱的是个女孩。于是,她叫嚷起来,拒绝哺乳。医院经过查证,绝对没有错,那么,十四床的丽媛为什么听说是儿子呢?原来,当时,十五床上也正在分娩,护士喊的“儿子”,指的是十五床生了个儿子。然而,任凭医院如何进行解释,劝说和道歉,都无济于事,丽媛就是不相信。怀孕以后,多次请人按脉搏,听胎音,算命,都说她怀了儿子。并且,  相似文献   

8.
金藏、丽藏、碛砂藏与永乐南藏等各本所录《玄应音义》大致可分为丽藏和碛砂藏两个系列,其中无碛砂藏卷五所脱二十一部经的写本是开宝藏初刻本所据之祖本,后成为碛砂藏本一系;有碛砂藏卷五所脱二十一部经的写本是契丹藏所据之祖本,后成为丽藏本一系。由此可证开宝藏和契丹藏所据的写经底本是不同的,从而补正了周祖谟先生《校读玄应一切经音义后记》和张金泉、许建平先生《敦煌音义汇考》的一些疏失,为揭示金藏、丽藏、碛砂藏与永乐南藏的版本渊源提供了实例佐证。  相似文献   

9.
胡晓光 《法音》2001,(2):17-20
在一般佛典中,“唯识”与“唯心”这两个概念是不作分别的,如“万法唯心”与“万法唯识”实际就是同义语。有时“心”与“识”组成一词--“心识”或“识心”,都是把“心”与“识”当成同一范畴。“心”与“识”虽在概念内涵方面有共通部分,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名相,其词义与使用形式并不完全一致。汉译佛典中的“心”,源自印度梵文两个不同词汇:一是“质多”(citta),二是“汗栗驮”(hrd)或“干栗驮耶”(hrdaya)。“质多”之心是指意识活动的心,而“汗栗驮”或“干栗驮耶”之心则是指肉团心和树心、核心、心要。肉团心即心脏…  相似文献   

10.
小草     
只需一滴露珠便已经知足只要一撮泥土便可站稳脚跟虽有冰雹袭击、大旱煎熬的不幸遭遇但都被化作了奋起的养分虽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有一颗染绿无垠大地之心很纤小但很隽美很平凡但很坚韧净化环境默默无闻未忘记大地母亲的养育之恩没有花儿那雍容华贵的外表可有青绿玉洁之体象征着春虽说没有被吟咏的丽章诗句可却有竹的劲节、松的刚劲(编辑焦秀兰文其)小草@杨保成~~  相似文献   

11.
《心术》乃《管子》著作中的一部分;《心度》是《韩非子》中的一篇。比较管子《心术》与韩非子《心度》思想,两者的相同点是:都强调获得"民心"的重要性,都以治国为宗旨。其思想的不同点是:《心术》与《心度》对"圣人"理解不同、《心术》与《心度》对"心""性"诠释的不同、《心术》侧重"德"而《心度》侧重刑。通过比较发现《管子·心术》以"静"治心的研究之精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韩非子·心度》以"法"约束"心","刑胜,治之首也"的理念,在当今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心”的功能和作用。医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探讨,从而形成了发心之微、解心之谜、函养心元、依心悟理的流派,称之为“心法”。在古人看来,“心”具有精神与物质的两重性。因此,“心法”也就包括了思想意识修养与炼气强身两大内容,而这两者又是交错在一起的,并且渗透于其他领域,成为一个包容至广的哲学命题。心法在儒、释、道三家中都有论及。这里主要谈道教心法与《易》学的关系。心法与《易》学,这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的主体在于“心”;后者的根本在于“易”。然而,心法与《易》学并非不可逾越;相反,在中国文化史上,二者之结合不仅成为事实,而且关系至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丽心 《法音》2006,(11):34-34
本刊讯11月20日,安徽省九华山回香阁举行万佛塔落成开光典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妙安法师、九华山回香阁住持慧光法师及安徽省人大秘书长郭万清、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周德义、省宗教局副局长张谨等1000多人出席了落成庆典活动。学诚、慧光、慧庆、心广、圣明等法师还共同主持了塔内佛像的开光仪式。万佛塔是由福建省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捐赠1700多万元兴建的,工程于2003年破土动工,历时3年建成。万佛塔周身用全铜铸成,塔身八面七层,通高33米,用铜达200多吨,塔内供奉万尊消灾延寿药师如来圣像。(丽心…  相似文献   

14.
丽珊老师: 您好!我现在真的快要崩溃了,同学们都在说我坏话,并且是特别恶毒的坏话,我听到许多的同学在背后说我骚。我是一名高三女生,漂亮、文静,但没有过恋情,不知为什么男生不喜欢我。  相似文献   

15.
我们视为真实的东西是我们感知到的现象世界的客体。我们将那些我们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看到的东西视为真实的。那么什么是感知世界的心?对我们来说有可能认识到这个感知世界的心吗?本文讨论被心所感知到的世界的存在,是为了讨论感知世界的心的存在以及心的可知性。现象世界是一个感知世界,是一个由我们的概念化语言系统构建的虚构世界。而这个虚构的现象世界的基底,即客体本身是空。空是指感知和构建世界的心是空的。因此,对于世界之空的意识就是心的自我意识。由于我的心的空与所有其他存在物的空是同一个空,因此心就是与整个世界产生共鸣的能力,即普遍的心、一心。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即一心。佛教的"空寂灵知"和"本觉"指的就是心的自我意识,即空。  相似文献   

16.
    
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信主要有坚定心,吃苦忍耐要甘心。治死旧人下狠心,仇敌身上用爱心。对人要有怜悯心,掌权者前顺服心。父母身上尽孝心,弟兄姊妹要关心。凡事都要凭信心,一切体会主的心。时刻与主心连心,天天查看自己心。不让撒但迷惑心,求主圣灵住在心。时刻存着客旅心,除去贪恋世俗心。主的恩典记在心,美好天家挂在心。  相似文献   

17.
心画·梦     
我与田东辉先生的心画不期而遇。不知道是田东辉选择了艺术,还是艺术选择了田东辉,但可以肯定,这是个幸运的选择:心画的美与心画的诞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不同是相对于平凡和普通,平凡和普通无处不在,人们司空见惯,所以不会被重视,也常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18.
沈超 《美与时代》2014,(5):82-82
绘画与摄影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器材高度发达,摄影已被更多的人所普遍接受,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记录生活的重要工具,人们外出采风都会通过相机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本文从绘画写生与摄影纪实二方面的联系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畅述绘丽与摄影可以相互贯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在处于不可逆植物人状态15年后,特丽·夏沃(Terri Schiavo)最终被撤除生命维持措施。与医疗实践中的放弃治疗不同,特丽这根进食管的拔除经历了7年的时间,其中特丽对末期生命维持措施的预先指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种预先指示行为不仅能够在法理层面得到辩护,也能够在宏观层面得到我国法律的支持。然而,如果特丽·夏沃案发生在我国,在细化的法律规定上,包括如何界定损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患者医疗决定权及其代理权等问题,是需要被注意和进一步思考的。  相似文献   

20.
心如石     
所有人都认为,世界上最坚的硬的物体莫过于铁、石。其实未必,人的躯壳里深藏着的那个器官——心,才是无法击碎、无法溶解、无穷大的力量都摧毁不了的坚硬体,就叫它心如石吧!当一个赤裸裸的天使脱离母体时,上帝就馈赠了她一颗美丽且坚硬的心如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