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不出来     
去年三月有一份材料反映:有些工人说,宣传报道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应该的,今后还要宣传,但不要讲过头话,不要从一边偏到另一边,报上讲没有知识分子就搞不成四化,有些工人想不通。他们说,没有知识分子就搞不成四化,难道没有工人就搞得成四化! 这里所反映的这些议论之所以不妥,首先在于流露了对知识分子的“左”的偏见,同时也在于违背了起码的逻辑。问题主要在于“没有知识分子就搞不成四化”这个论断究竟有没有什么不恰当(“过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之所以叫做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们最有意识、最彻底、最准确地反映了和表现了整个社会的阶级利益的发展和政治派别的发展。列宁一所谓知识分子这种现象,虽然是人们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它仍有不少需要研究和明确的问题和矛盾之处。有时这个概念会和从事创造的人们及天才人物的“卓越性”、“杰出性”甚至“贵族精神”等观念联系在一起。但是,“知识分子”一词更经常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于奇智 《现代哲学》2003,(4):116-123
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终于把肤浅而不光彩的形容词“intellectuel”(智力的、知识的、用脑力的)提升为深刻而光荣的名词“intellectuel”(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从此作为一个脑力劳动者阶层出现在社会和历史上。本文以《自由的冒险》为中心详细分析了列维关于法国20世纪知识分子的使命观,讨论了知识分子与自由、冒险间的有机连接,阐明了法国知识分子的理论立场和现实选择之间的本质关系。通过哲学沉思,我们发现,列维的“知识分子使命问题”与海德格尔的“诗人何为?(诗人使命问题)”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三个代表”思想与知识分子社会历史作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 ,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本文认为 ,就知识分子问题而言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 ,它为我们考察知识分子的社会历史作用提供了三个重要的客观维度 ,使我们对知识分子社会历史作用的认识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入。一、什么是知识分子 ?何谓“知识分子” (intellectuals) ?知识分子是不是有知识者的代名词 ?是不是凡有知识者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外延究竟有多大 ?……在对这一系列问题提…  相似文献   

5.
黄科安 《学海》2003,8(2):171-178
从词源的角度考察,“知识分子”一词乃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产物。但作为一个群体,知识分子早在这个名称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并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具有现代意义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知识阶层的崛起,确实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它与现代报刊、出版社、大学乃至研究机构等一套制度形武的出现密切相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阶层,本文通过他们创作的随笔作品的解读,深入剖析他们的类别、行动模式以及所创造的知识形态,从而对其精神史做出新的定位和诠释。  相似文献   

6.
1 从西方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考察 ,“知识分子”乃是基于本体论实体思维方式前提下所构建的一个神话。这一神话涉及到了知识分子的气质、特征、职责以及使命诸方面的问题。从“知识分子”的气质来看 ,“知识分子”在同现实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中保持着“清高”、“孤寂”的品性 ;从“知识分子”的特征来看 ,“知识分子”乃是“普遍理性良知”的代言人 ,替天行道 ,体现为“独立性” ;从知识分子的职责来看 ,“知识分子”是“漫漫长夜的守更人”(曼海姆语 ) ,具有同“现存”保持一段距离的“判断”能力 ,承载着本质性的责任 ;从“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7.
非洲文化是围绕非洲人民的斗争而不是围绕音乐、诗歌或民间传说具体地形成的(F.范农)。哲学……如果不“写它的回忆录”或“记日记”,就不可能充分地发展(P.亨通基)。P.博顿林在他1981年发表的文章里问道:“存在或不存在非洲哲学?如果存在,它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受到非洲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重视已有十年左右。在这些其本身也都是哲学家的知识分子中,对这个问题阐述得最有条理的当推:博顿林(尼日利亚)、K.怀尔杜(加纳)、H.O.奥鲁卡(肯尼亚)、M.托瓦和E.布拉加(喀麦隆)及P.亨通基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第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中)□安多扎西(五)●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是“左”倾错误路线横行的时代,十年“文化大革命”,对全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浩劫。许多老党员、老干部、党内外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宗教界知名人士遭受到残酷的...  相似文献   

9.
别人的知识能变成金钱,我的知识为什么一钱不值?这是当前大多数知识分子面临的一个共同困惑。 俗话说:“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极富诱惑的名言,古今中外广为流传。它时刻提醒人们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是知识怎样变成金钱财富,却从来没有人具体的指导过,许多不得其门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因为知识丰富而改变贫穷潦倒的命运。 知识不可能自动变成金钱,“当教授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也不会自动消失 世纪之交的人们反省自己,也反省历史。历史告诉我们:知识不可能自动变成金钱。 凡高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所画的…  相似文献   

10.
于奇智 《世界哲学》2009,(1):152-158
1968年“五月风暴”不仅早已成为历史(包括思想史)的徽章与历史学的记载对象,而且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可见,回答“什么是五月风暴?”这个问题当然是哲学沉思的一项任务。如果说,启蒙运动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促使人们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和强力推动,那么,五月风暴则把后现代性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秉承启蒙运动发展起来的自由与民主传统。与“启蒙运动”一样,五月风暴能促使一大批法国公共知识分子思考“今日”,激活哲学问题以给出关于哲学的崭新定义,与结构主义思潮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通过对五月风暴的哲学沉思,我们学会如何理解“我们自身”的现实性和当前危机。  相似文献   

11.
我曾是一名“法轮功”团体的成员,如果用褒意倾向的语言说,是信念极为坚定的一员,用贬意倾向的语言说,是痴迷沉陷很深的一员,无论坚定还是痴迷,意味着我对“法轮功”理论相信的程度、跟随的程度和介入的程度。我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这个群体大量的超乎一般人想象的狂热行为,或者他们认为的无比伟大神圣的行为,这种心态和行为用“文革”中的语言“无限忠于,誓死捍卫”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当然,“法轮功”成员捍卫的是他们的领袖及其言论。“法轮功”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困惑不已,怎么会有许多知识分子包括高级知识分子以及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2.
在林彪、“四人帮”的假社会主义将我们国家引入一场浩劫之后,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思索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如何?在这个问题上,为了取代“四人帮”的胡说八道,“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又被重新提出来了。这个问题关系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非常有必要搞清楚的。 这个命题在1956年最初提出时,是在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3.
试论科学精神不足历史原因对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官本位”(仕途 )思想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头脑中我国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儒家思想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首要 ,“治国平天下”对知识分子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要“学而优则仕”。读了书 ,就要出来做官。结合这一思想 ,科举制度在中国盛行了千余年。对知识分子来说 ,出仕是惟一正途 ,而其他则被视为旁门左道 ,所学的东西都统一在四书五经范围内。“治人”为本 ,“治物”为末 ;“重道轻器”轻视自然科学技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 ,中国的整个精神文化形态是受这种学术范式所规定和制约的。又由于这样一种学术…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宗教·新兴宗教·邪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个月来,随着揭批“法轮大法”、“法轮功”政治斗争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这一非法组织的邪恶本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由于报刊上不断出现与宗教知识相关的内容,而国人一般对宗教所知甚少,因而也时常有人向我们这些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学者“讨教”,希望澄清一些认识。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法轮功”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按我的理解,这个问题关涉到两方面的思考:如果认定“法轮功”的“邪教”本性,则不宜将它与正当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与我国的“五大宗教”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彼此之间无本质联系;而认定“法轮功”是邪教同时又在逻辑概念…  相似文献   

15.
人类要生存,就要认识世界。认识有对有错。为了获得正确的知识,人类逐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认识的方法,用能够获得正确知识的方法去获得知识,这就是科学。无论在古希腊文还是现在的英文中,“科学”这个词同时也指称“知识”。我国近代使用“科学”之始,不过是指那些分门别类的、被认为是正确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关于自然的,也有关于社会和语言、文学的等等。文学艺术言志抒情,本身不是知识;但是要了解古往今来言志抒情的状况,获得写事状物的技巧,评价作品的优劣得失,这就是进入了知识的领域,进入了科学之门。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问题在哲学中始终是十分基本和特别重要的,甚至称得上是永恒的问题,围绕它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随着语言哲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使用了现代逻辑这一方法,这个问题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个概念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刻画和说明。但是从我国出版的一些与语言哲学有关的论著来看,在有关现代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的理解方面,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主要出在对现代逻辑的理解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从现代逻辑的观点出发如何理解“存在”。我认为,这一工作对于我国学术界是有意义的。说到“存在…  相似文献   

18.
该厂厂长等少数领导干部,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一些知识分子在厂里受到歧视、压抑。有两位复旦大学六十年代初期毕业的大学生,长期在光学车间当镀膜工。后来虽然调到技术部门工作,但仍不注意发挥他的专长。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上海交大研究生,但是厂里仍另眼相看。1982年7月4日《文汇报》:《知识分子政策为何不落实》前面明明说“两位”,但后面却连续说“他”,“他”。“他”只能指代“一位”,不能指代“两位”。以上摘引的这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霍福广:论知识经济时代实践主体的五大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实践主体出现了许多新特征。一、主体素质的“知识化”特征。当代新科技的发展,是实践主体知识化的基础。许多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人才能完成。“知识型”人才在当代社会实践中越来越重要。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主体的知识化,使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产业化等新的实践活动领域迅速发展起来。二、主体组织的“两极化”和“网络化”特征。单个人联合起来的社会是实践主体与客体发生作用的基本形式。企业就是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知识经济时代,主体组织…  相似文献   

20.
同样的知识状态,在某个语境中可以认为“知”,而处在另一个语境中却有可能被视为“不知”。这就涉及所谓的知识归赋问题。这个问题虽曾引起过语言哲学的精神教父维特根斯坦和言语行为论的创始人奥斯汀的兴趣,但对知识归赋全面系统的广泛关注则始于21世纪初叶。目前,围绕知识归赋语句(下文简称“知识语句”),语境敏感性的探究方兴未艾,不仅吸引了语言哲学家的踊跃参与,而且激发了心理学家与知识论者高昂的研究热情,继而催生了(知识)语境论、恒定论、对照论(contrastivism)等不同理论,旨在解决所谓的“知识归赋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