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词汇-图片"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组合加工过程中的关系启动效应,探讨了关系竞争理论与图式取向理论之间的争论。结果:实验1发现,在目标组合概念与启动组合概念的主名词或修饰词相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2表明二者之间没有相同的子概念(修饰词或主名词),也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3在排除视觉特征因素条件下,再次证实本研究中出现的是关系启动。结论:支持图式取向理论,即概念组合中的关系信息不受修饰词和主名词的限制,是独立表征的。  相似文献   

2.
论和合学“自己讲”、“讲自己”的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学的"自己讲"以时间、空间、逻辑的"三大创新"为基础."讲自己"是对"自己讲"的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哲学三大创新标志的发现是"讲自己"的落实步骤和理论支撑,也是和合学深植于中国哲学精髓的表现.和合就是和谐,是内涵丰富的哲学范畴;和合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哪生命力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为建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9,(3):68-73
立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政治现象。它通常以德性论的伦理样式塑造着人的志业追求和精神生活。然而,个体德性论视阈中的立志只是在与自我相涉层面,关联着我们做人的观念,一旦扩及更广大的社会和人类意义上的事业追求和精神生活,往往遭遇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惑。故澄清立志之为德性的本质,还需拓展其文化政治意义。儒家有千年一贯的立志德性传统,其德性诠释的逻辑是"以‘心’‘之’‘道’而成‘德’"。然而,其自己本位的个体德性论局限亦颇为明显。故欲超越传统德性论诠释,就需要将立志的个体德性论视角与时代总体性文化政治意义相结合。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毛泽东的立志范例提供了经典诠释。立志的文化政治意义在于:立志活动只有超越个体德性论视角,才能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阈限,将个人志业的追求和人类解放的事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语言符号与身体符号相互联系而又区分。中国的象形文字大都具有"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的特点。汉语中,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就是由人的器官——手的动作引申而来并获得命名的。身  相似文献   

5.
风、俗、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三个含义不同又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都与“音乐”有着必然的联系,并说明“音乐”的三个不同所指。研究它们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加深认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理解音乐对社会人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眼动追踪实验技术,考查了核心名词生命性取向对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难度调节效应。结果显示:(1)核心名词生命性格局对汉语主、宾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有着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主、从句中的核心名词为"生命性-非生命性"格局时,在主句核心名词、核心动词位置,宾语关系从句加工较为容易;当主、从句中的核心名词为"非生命性-生命性"格局时,在上述位置,两种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差异不显著;(2)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中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主要发生在语义信息提取、论元关系建构阶段,体现出汉语语言的特异性。上述结果支持了题元切适性理论。  相似文献   

7.
一、回到“我”自己“国学”是一个边缘模糊的概念,就眼下以“国学”为旗帜的学人所从事的研究看,它或可方便地了解为儒、释、道三教之学。但三教从来就不是秋色平分的。大约因袭于历史的缘故,儒学依然在今日“国学”中有着它的显学地位。毋庸讳言,九十年代以来的海峡此岸学人——无论是未出国门的、还是怀揣“绿卡’油海外到海内来往自便的——以当世儒者自许已经是一种时潮。其中,分外要表示一种姿态者,有时则特意把一种声明发布在如下的答问中:“如果把您称为新儒家,您愿意吗?愿意。但不是现在港台那种新儒家。”(《原道》第1…  相似文献   

8.
《指物论》是层次分明的说理性论文而非对辩体文字,“指”在《指物论》中的基本含义是作为“指谓”产物的“指称”。“指固自为非指”(“指非指”)是《指物论》的理论归宿,这一理论归宿的主体论证环节是两次假设前提的推证,即分别假设“天下无指”和“天下无物”以推证“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具体又包含八个推论,最终得出了“指固自为非指”(“指非指”)这一在“离”物的层面上谈论“指”的抽象普遍性结论。“指非指”的命题是对《白马论》“白马非马”的引申和提炼,其中两个“指”的含义并不相同,“指非指”强调的是语言表达中物类指称和性状指称结合的“指”(“指与物”)不同于单纯的物类指称。公孙龙严格区分指称之间的差异性,乃出于“正名实”的需要,与《庄子·齐物论》对“指”的批判和解构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走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探索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式创新是学者们关注较多的话题。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其中,著名学者张立文先生的“自己讲”、“讲自己”的观点尤其引人瞩目。张先生在此方面的系列观点,对于增进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自主性来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张先生关于“自己讲”、“讲自己”、“中国哲学转生规律”以及“和合学”的论述尚存在诸多待改进的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讲”、“讲自己”的哲学史观,对于提高中国哲学研究的理论水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人”及其意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西方,哲学意义的价值研究,自19世纪末由德国哲学家洛采提出以来,至今已形成了直觉主义、自然主义和非认识主义三大流派;在我国,一座以“主体一客体”关系为逻辑结构的价值理论体系大厦也已赫然矗立。然而,不论是西方的价值流派,还是东方的主客关系价值论,在对“价值是什么”的认识上,都还存在着一种尚未察觉的逻辑缺陷。这种缺陷,一方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解释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时,一般都或从文字学,或从庄子哲学这一“正”的角度入手,而忽略了庄子“三无说”的历史背景,即它是一种思想论战的产物,分别针对着当时的三家显学,即讲贵己的杨朱,讲功利的墨子和讲正名的孔子而发,是一种思想批判的产物,因此从这里也可看出他们之间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汉语中,我们经常见到“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而在现代汉语中,“所”字、“者”字结构都很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的”字结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又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分析、比较一下。助词“所”字(也有称为代词的)与及物动词或主谓结构相结合(当它与形容词、名词等结合时,这些形容词、名词一般也用如动词),就构成“所”字结构。它是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名词,常常用来作定语修饰名词,并与它所修饰的名词构成一个偏正词组。例如: ①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三国志·魏书) ②未必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韩非子·说难) ③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战国策) ④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相似文献   

13.
"道"性-"水"性-人性-中国人人格具有内在一致性,形成了一个一以贯之的有机体系。在这一有机体系中,作为"道"性的"代言人","水"性成为"道"性与人性及中国人人格间的"中介者"。以"几于道"的"水"为中介,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分析,反观得到了道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人的人性建构及人格特征,具体表现为:在思维上明"道"并懂得"道"的运行规律,以联系、变化和矛盾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情绪情感上静而不躁,意志品质上柔韧而不强作妄为,行事处世上既超脱一已之私、于物寡欲,又能待人谦退不争,并能从整体上显现出"道"之"自然本真"的根本特性。文末探讨了道家思想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中国人独特的人格特征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可能的适应情形。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徐复观从阮元论"生"与"性"的关系入手,主张"生先于性,性由生来",肯定"即生言性"乃思想史言性之传统,但与阮元认为"性"首见于商末,乃"血气心知"之意不同,傅斯年认为先秦有"生"无"性","性"只是"生"这一动作的结果,而徐复观则主张"性"见于周初,意为人生而具有之欲望、本能。其间的差异在诠释方法的不同:阮元以训诂求本义,傅斯年补入历史法,而徐复观则在两者基础上融入归纳法。他们的区别折射出"生"与"性"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诠释方法在解读思想上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考辨《庄子·齐物论》之"指"、"马"之喻所喻为何,对庄子借此以申释其齐"物论"而齐"物"的思想作了抉示。庄子因名家所辩"指"、"马"而为"指"、"马"之喻,但却从根本上抑斥言辩。而"物"与"物论"、"物"之齐或不齐与"物论"的齐或不齐在庄子这里是一体的,对这一体的最精要概括莫过于"物谓之而然"。对于庄子来说,齐"物"的契机在于齐人的"谓之"或齐其"物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名称的指称功能问题——“指谓”、“指称”与“固定指示”牟博在语言哲学中,当谈到语言与实在的指称性关系时,我们概括地、笼统地把这种关系称为“指称关系”①,对它的研究形成意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指称理论”(theoryofrefer-ence)。...  相似文献   

17.
严遵继承了老子无为自然的概念,对其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解释。他认为无为是道之身体而天地之始,是治之元政教之元成功之主。他又认为自然是性命之理,在实质的意义上提出了性分概念和自然之验的说法。严遵还特别重视阴阳刑德理论和啬道,认为它们是无为自然概念在政治方法上的落实。他以文武赏罚等推演了刑德概念,提出了名实为纪,赏罚为纲的口号,具有综合名、法的思想特征。他又提出了治国之道,生民之本,啬为祖宗的观点,将啬道看作是保护政治主体(人主)之形神生命的重要手段。同时,严遵还吸纳了许多儒家元素,建立了政治人格系统和皇、帝、王、伯(霸)的历史观念,无疑具有综合、折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初期,马克思就看到了它的反生态性。土地异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必要条件。资本家掠夺式地对待土地,导致土地肥力衰退和生态环境破坏。在批判资本主义农业时,马克思论述的关爱土地的"好家长"观点和土地养护的生态农业措施等理论,都展示其"人与土地伦理关系"思想。这比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思想早了大约近一个世纪。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人与土地的伦理关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而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  相似文献   

20.
索引词不同于专名和限定描述语,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语义理论对其进行解释。本文首先介绍了索引词的经典解释理论——Kaplan([15])的二维语义论,然后考察了反驳Kaplan理论的四类反例:(a)"only"辖域中受宽松约束的"Ⅰ";(b)第一人称涉己信念报告;(c)转换索引词;(d)延指现象。综合这四类反例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反例不足以否定Kaplan关于索引词直接指称的论断,但Kaplan所否认的"怪兽"确实是存在的。基于此,我们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在文末从索引词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汉语中的"我"和"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