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写意人物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竭尽所能学好素描,才能为以后中国人物画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水平。同时,既要吸收西方素描大师的营养,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物画的文化艺术传统,努力创新,走进生活,促进素描和中国人物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洲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6-206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物画又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艺术之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我的综述中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国画人物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各家所谈进行论述。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简述《论素描教学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也谈国画人物画问题》三篇文献;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在发展中出现的争论与问题;第三部分阐述自己在对待中国人物画改革方面的态度,及对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希冀。  相似文献   

3.
李静 《美与时代》2023,(8):105-107
写生是学习国画的必要手段,我们需要对写生有正确且深入的认识,以此为创作做准备。因此,深入探究中国画中的写生、工笔人物画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践,以深入了解白描人物写生的要点,掌握相应的写生方法,同时对中国画中人物造型的特点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的毕业创作选择的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工笔人物画。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门画体特征独特而又古老的绘画艺术。随着老一辈和新一辈学者们的不断开拓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变得形式活泼,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初次学习工笔人物画是从大一下半年开始的,想来已经近三年的时间了。我的毕业创作灵感来自于一首唯美的小诗,一来紧跟工笔人物画大师们的表现形式,二来也算是对自己学习工笔人物画做一个心得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画坛,意笔人物画已经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史以来,其发展态势从未如此迅猛,从业画家从未如此之多,在画坛的影响也从未如此之大。意笔人物画创作是意笔人物画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意笔人物画临摹、写生教学的继续,是学生造型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人文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研究意笔人物画的创作方法与步骤,我们能进一步提高对中国意笔人物画创作的认识,为当代中国意笔人物画创作提供积极而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在了解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创作手法基础上,进一步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情感呈现、语言形式、表现题材及思想内涵进行分析,来认识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状、发展,最终阐明当代水墨人物画对中国画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推动性意义。希望本文对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在大众文化环境下中国画的发展能产生再认识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成不变都是不可取的,对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新是目前符合其发展趋势的一大重要举措。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属于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将传统的中国画作为发展媒介,题材多以人物为构象。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是传统人物画的升级,但是通过了解过现代水墨人物画与写实素描的融合以及写实素描影响下的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发现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语言的丰富与改变是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8.
徐悲鸿和蒋兆和借鉴西画写实之长,并融合了本民族的造型规律,创造了表现现代人物的写实技巧,他们所创立的绘画体系被评论家称为"徐蒋体系"。"徐蒋体系"对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影响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更为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分析"徐蒋体系"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核,探讨"徐蒋体系"的困境,以促进中国人物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吴山明的名字早已广为业界所知,他那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风和朴素亲切的形象塑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他的宿墨人物画作品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和审美追求,是中国人物画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画家和新浙派的先锋领军人物,研究他的水墨人物画对探讨当下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兴衰中,历经了出现、发展、高潮、低谷与复兴,尽管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工笔人物画却从未断绝。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工笔画是先于水墨画出现的,历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先人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符合时代的艺术语言,进一步形成新的审美意识,使工笔人物画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潮,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工笔人物画这一画种也在成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家赋予了工笔人物画新的色彩审美意识。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装饰色彩的运用,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学习、借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工笔人物画中发展出新的色彩语言,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受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脉络,探究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主要分两个部分来分析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研究:第一部分叙述了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风格类型。  相似文献   

12.
叶浅予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尤其以彩墨舞蹈人物画见长。他的舞蹈画线条简练、形象传神。舞蹈虽是极小的题材,但叶老坚持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并敏锐地捕捉到舞蹈演员极具美感的动作瞬间,加以艺术的提炼与夸张,突出表演者的神韵美。叶老的舞蹈人物画对中国画的变革,起到了推陈出新的巨大作用。他的艺术成功之路对今天的绘画创作极具启发意义。本文试从叶浅予舞蹈人物画的题材创新、笔墨特点、标榜自我的艺术个性和写实艺术主张等几个方面探讨叶老的舞蹈人物画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画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画有着自己的独特之美,其唐之前的色彩之美,让人感叹古人对于色彩的造诣;自唐之后,以宋为开端,水墨人物画成为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水墨之间,在人物背后,色彩的运用始终贯穿着中国画以及人物画的发展。今天,在西方绘画作品对于色彩运用的影响下,对于色彩的突破正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工笔人物课程是高校中国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解决临摹、写生与创作在工笔人物画教学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与难点,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临摹传统绘画的积极性、写生造型的准确性与生动性、个人语言创作的自主能动性,这是需要每一个授课老师深思、力行、全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人物画是中国画里最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可谓是中国画历史文化进程中的一泓清泉,它在艺术发展的浪潮中源远流长,不仅是绘画创作的精华,更是民族艺术文化历史的积淀。人物画简而言之即为以主要描述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传统画科,主要展现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关联系。它自周代萌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画种之一,记载着历史的传承,书写着先辈们点滴创作历程,倾注着历代艺术家的心血。它的艺术价值在于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这琳琅满目的旷世名作而且也涌现出了一系列美术理论思潮,为后辈在绘画创作上建立了一定的理论指导。由此可见,其在艺术画坛上占据了不可估量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潮流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著名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陈钰铭的名字已经广为业界所知,他那富有张力的水墨画面和朴素亲切的形象塑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陈钰铭的水墨人物作品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他是中国人物画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画家和先锋领军人物,研究他的水墨人物画对探讨当下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画工笔人物的用线和造型在中国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具有造型严谨、刻画生动等特点,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很多工笔人物画家的著作都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灌溉,陶冶人们的情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笔人物画在技巧上有很大的变化,文章从用线和造型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并对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传承与发展,希望在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用线和造型能为艺术作品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我国中国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其中人物画是出现最早的。由于中国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因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逐渐丰富,题材也越来越多样。基于此,对人物画创作中的"主题性"创作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其创作价值和对"主题性"创作的自我认知,以更好地实现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  相似文献   

19.
梁楷是我国南宋著名画家,他不仅擅画佛道人物,亦能山水花鸟,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著的大画家。但梁楷又同时是一位参禅的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禅画作品,开创了我国大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魏晋人物品藻的主潮由政治学上的材量人物转为美学上的欣赏人物,这对人物画创作主体、创作心理过程、创作内容题材、形式技法以及人物画批评理论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张扬人物之美为主题的女性绘画题材受到士人的追捧,成为这一时期人物画创作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