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婴儿和成人不同情绪(积极、中性、消极)的面孔和声音作为实验材料,考察情绪和通道(视觉、听觉、视听觉)对婴儿图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视觉和视听觉通道中,三种情绪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中性情绪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最大;在听觉通道中,只有消极情绪诱发了婴儿图式效应,积极和中性情绪未诱发婴儿图式效应。在积极和中性情绪下,视觉和视听觉通道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无显著差异,而听觉通道未诱发婴儿图式效应;在消极情绪下,三种通道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婴儿图式效应受到情绪和通道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且情绪对婴儿图式效应的影响具有通道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四、皮亚杰的图式学说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基本概念。在对皮亚杰的图式与同化概念的评价上,学术界分歧颇大。关于认识结构概念第一种意见认为,在皮亚杰看来,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而图式则是认识结构的核心。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图式”,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作用组合到“遗传性的图式”中去,构造出新的图式。所以经验的客观性是同化和顺应作用协调的结果,知识则是把客体组合到图式之中去。  相似文献   

3.
挪用法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的主要方法,其本质是对现代主义艺术所推崇的原创性提出质疑和嘲弄。探究西方绘画中"挪用法"的发展历程,西方绘画中的图式"挪用"就是艺术家借用美术史上的名作或者现成的图像经典,根据需要提取到自己的创作中重新组合与改造,使得完成后的作品常常给予观者以熟悉的陌生感。具体分析从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到马奈的《奥林匹亚》维纳斯图式的转化。图式"挪用法"在近现代绘画发展中,其目的不是简单地对传统图式的破坏,而是在这颠覆传统图式的过程中生发出符合当代意义的新图式,新思想,新内涵。  相似文献   

4.
图式学说在发生认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发生认识论的出发点和基石。对皮亚杰图式学说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发生认识论的性质的认识,因而是发生认识论研究中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的同志说,图式来源于客体,是动作内化的结果,所以皮亚杰的图式是唯物主义的①;有的说,皮亚杰的图式最初来自遗传,其发展主要决定于图式的自己运动,这就不能不使它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②;有的则说,皮亚杰的图式是先天的,并不等于是先验的,因为从个体认识发生  相似文献   

5.
图式符号的价值只有在系统中体现,系统是图式符号价值的真正来源,也就是在一个系列中,单纯的一件作品其符号的表现还不够明显,价值也并不明确。譬如,单纯的提取一幅方力钧的"光头形象"中的一件作品,其图式符号的意涵和所指往往都是显得模糊或不确定,但是若将其置于整个光头系列及图式符号系统中时,图式符号自身及其价值反而更容易、更加清晰地得以体现。绘画符号的形成和凸显实际上是一个艺术家个性化风格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研究中,适应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心理健康研究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是社会适应性良好,因此,在心理健康研究中,适应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和以认知理论为依据的心理治疗实践看。适应性与社会图式的关系也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社会图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要素.并在认知心理咨询方法中得到验证。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新生进行有关大学的社会图式构成的调查,通过调查比较其入校前后大学图式的构成变化,这种图式构成的变化程度是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以及他们后来使用的应对方式在图式构成变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念阳  李艳  徐凝婷 《心理科学》2008,31(3):605-608
通过考察上下意象图式隐喻的映射机制和形成机制,验证其向抽象概念的映射具有心理现实性.实验一中,学龄期儿童阅读与图式一致材料反应时,较阅读与图式不一致材料反应时短,说明上下意象图式存在于概念水平,并在即时阅读中被激活.实验二中,学龄前幼儿表现出物品摆放的上下方位偏好差异,表明幼儿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抽象概念与空间上下方位存在体验性联结.研究证明:部分抽象概念表征具有上下方位线索,人们借助上下意象图式建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课文分析法对松原市蒙来小学184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策略及图式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存在差异。课文图式操作策略对图式行为的影响比图式意识对其影响要大。说明提高学生课文图式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图式操作策略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在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中,有这样一个等值图式(T):X在L中是真的,当且仅当P。在塔尔斯基设法刻画我们关于真的前理论理解——“一个真理性的语句描述了与其一致的事物”这一点上,图式(T)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像奎因和收缩论者的某些关于真的去引号的说明中,塔尔斯基的语义图式(T)则变成了“去引号”的图式。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决中图式的建构:一项应用题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学三、四年级的60名儿童为被试,采用对基本算术应用题分类的方法测量图式,探讨了图式的作用以及影响图式获得的因素。结果表明,被试对问题的分类有前图式水平、图式水平、按解题程序分类三种情况,前两个水平又分成若干亚水平;图式的水平对问题解决成绩有预测作用;图式的水平和问题解决成绩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
不同焦虑类型的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焦虑大学生区分为三种类型,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焦虑大学生自我图式与正常大学生自我图式的差异,以及不同焦虑类型之间自我图式的差异,结果发现,焦虑大学生存在状态性的焦虑自我图式,状态焦虑大学生的自我图式也是状态性的,特质焦虑大学生不存在焦虑的自我图式  相似文献   

12.
以中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印象管理自我图式、语义图式的反应特点和加工特征。研究一在预测的基础上运用自编制情境问卷探讨了两个图式下不同角色的印象管理反应特点,结果发现语义图式下印象管理水平高,尤以人际道德角色更高,自我图式下能力角色高掩饰。研究二通过现场情境实验检验了两种图式下高中生对印象管理词汇和诚实反应词汇的回忆辨别力和判断标准,发现词汇辨别力和判断标准出现了指数性分离,自我图式判断标准更严。结论:印象管理自我图式加工有更强的内隐性,语义图式下的印象管理行为具有刻板化和程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图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它被用来说明知识是如何得到和表征的这个问题。为了更加清晰明确地解释和说明图式这个概念及其意义,本文试着阐述、分析在心理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三种图式思想:近代德国批判哲学创始人康德的先验图式说,发展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反射图式和认知结构理论,以及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观,并且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语感的心理学定义,我们发现培养语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形成语感图式。所谓语感图式,就是主体在言语实践中预先存在的以有关言语经验、言语知识的体系,即以言语为信息载体的心理结构。语感图式的动态表现分两种可能,一种是顺向输入,即语感图式同化言语对象,将新的言语信息整合到原有的图式之中。另一种是逆向输入,即语感图式顺应言语对象,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派生或者重新组建新的图式。  相似文献   

15.
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加工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利用两种不同回忆方式、两个双情节故事和小五、高一和大二共120名被试,初步研究了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1)故事图式的加工机制主要表现为两级剪辑,特别是二级剪辑;(2)故事图式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处理无关信息;(3)故事图式中与故事语法各类节点相对应的加工单元的力量是不同的,且因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东传的过程中逐渐汉化,经数百年的演变,由最初以地藏菩萨为中心十王为辅的图式逐渐转化为十位独立的官吏审判图式,这种以十殿阎王为主的图式,浸入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官僚府衙的权阶色彩。东岳大帝管辖的司职图像系统便借鉴了佛教的十王题材。  相似文献   

17.
社会图式的范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图式是社会认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随着社会认知“暖“研究的进展,社会图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社会情景和人的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并大量渗透着范畴化的思想.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阐述了社会图式中范畴化研究的成果,包括范畴的激活、运用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代表的徽州砖雕艺术,表现题材多来源于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是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的具体物化,同时折射出徽州人民古朴素雅之家风。徽州砖雕作品中有不同的"图式"主题,对"图式"主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初步解读,在分析徽州砖雕"图式"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基础之上,重点诠释徽州砖雕"图式"内容与徽州家风传承之关系,并探讨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图示理论,在理解英语源语的过程中,口译者应充分激活大脑中已存的各种图式知识,这会使对源语的解码更加迅速、准确。在对译语进行编码时,口译者应做到有利于激活译语听者的已有图式,同时也要有利于帮助译语听者建立新的图式,以便全面了解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后,都市风盛行,传统的中国画图式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视觉感受。时代迫使中国画图式进行改革,表现新的时代语境和形式风格,而这种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图式的陌生化。图式的陌生化是中国画又一次创新的结果,对近年来图式陌生化的部分优秀中国画作品进行简单梳理,旨在为以后中国画创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