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画家大多追学古风古意,而此时也有一些画家承接地区性画派的"香火",其中尤以"马夏画派"最盛。马远、夏圭皆师承李唐,马远构图独特,笔法遒劲有力,画风豪放却不失精细,善以一角而窥全局,人称"马一角";夏圭好用秃笔,笔墨苍劲而含蓄,构图多用"一角、半边"之法,人称"夏半边"。师承"马夏画派"的有孙君泽、张远、丁野夫等人,浙派的戴进在其早年的绘画中也呈现出"马夏"画风的特点。文章主要论述对师承"马夏"之法的孙君泽、张远、丁野夫、戴进这几位画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绘画史来看,五代宋初山水画家李成的作用最为巨大。他发展了唐代以来的画风,影响了宋代以后流派的演变。李成的作品历代都被认为是"神品",北宋时就被认为"前无古人",后世更被认为"千古一人""古今第一"。当时由于对他的特殊崇仰,几乎不提他的名字而称"李营丘",是人以画重。李成确立了他的画派,受到后学的景仰。李成的绘画影响了整个两宋时期的山水画风格,达到"一统"和"独尊"的程度。元朝绘画的半壁江山依然笼罩在李成风格之下,从中可以看出李成影响的巨大。  相似文献   

3.
中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如吴道子、荆浩、郭熙、王诜、李唐、王希孟等人,这些大师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一、中原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成熟时期 中原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成熟,也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产生和北方水墨山水画派的成熟时期。中国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之前,确立了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原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山水画家,一位是唐朝的吴道子,中国山水画的创始人。另一位是五代  相似文献   

4.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元初,蒙古族统治者以武力占领中原,对汉地实行统治;又因为是游牧部落,与中原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很大不同,各种矛盾均很尖锐。当时很多汉族知识分子抱着与蒙古族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或隐逸山林,寄情于山川自然之间,或以文学书画遣兴抒情,或遁入释道,寻求精神解脱。金、元时兴起的全真道教更成为部分知识分子躲避战乱,寻求精神安慰的出路。所以元代善画的道士非常多,上至天师,下至一般道徒,有史料记载的就不下四十人,其中有些是我国美术史上有杰出成就的画家。元代的山水画十分兴盛,它是人们藉以使心灵获得解脱,从而达到静美境界的手段。中国的山水画与道教所追求的清静、自然,顺应自然之道,师自然之法,寻求心灵与肉体得到自由的思想有着不解之缘。大多数的山水画家都受到道家和道教的影响,非常崇尚大自然之美,所以历代善画山水的道士画家很多,元代也一样。元代山水画四  相似文献   

5.
波丘尼画作,是20世纪初强大彪悍的工业时代衍生出来的产物。在风云际会的大时代里,空气里弥漫着战争前期的味道和知识大爆炸后的信息狂乱,从而催生出了未来主义画派和波丘尼画作。在这样的氛围里,画家敏感嗅出空气里的新鲜味道,将这些时代前沿的信息融入自己创作中。画作彰显了对工业时代文明的叩拜,那是画家心中的光荣与梦想。画风狂飙激进,动感十足,霸气外泄,炫目闪亮。  相似文献   

6.
王嘉澍 《美与时代》2003,(12):49-50
唐代画家张璪的作品虽已失传,但其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深受后世画家的推崇。五代荆浩之《论画六要》、北宋郭熙《林泉高致集》更加丰富了这一创作理论。至今,这一传统的绘画思想仍是画家们观察和表现自然的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7.
董源是我国五代南唐画家,在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里,董源及他的画风成了南宗真正意义上的鼻祖,故在我国画论和绘画史上的地位极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元被人如此重视的一位画家却在五代和宋代初期的画学著作中,不见记载。直到北宋中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才给予注意。后经北宋著名文人、画家米芾在他的著作中,对董源"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的画风大为赞扬。这样,董源的"一片江南"画风才成为后来文人绘画的范式。将沈括、米芾等人为何将董源"一片江南"的画风作为士夫画的典型图式为切入口,一探宋代士人阶层的文化趣味,厘清其背后的北宋社会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吴门画派"以其人数众多、影响力大而著称于世,其画风基本影响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的主要格局,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沈周是明朝中后期的艺术巨匠,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家庭环境对沈周的艺术成长之路起了重大影响。在临摹古人之法的基础上,展现出感性美与理性美相结合,主观性高于客观性的绘画思想。其花鸟画的风格对后世甚至是现代画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诞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顽强反抗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他们重写生、重实践,主张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的新画风。  相似文献   

10.
陈洪绶以复古为创新,笔下的人物造型高古奇崛,画面多取材于典籍的运用及对前人绘画的巧妙改编,人物画画风一改唐宋以来疲弱及面貌模糊之感,真实、孤绝,甚至气势凌人,为当时及以后几代的画坛融入了一股昂扬之气。陈洪绶无遗是继李公麟之后最伟大的人物画家。  相似文献   

11.
李成是把自己个人成败的失落之情注入了其山水创作中。他作为败落家族中的子弟,人世炎凉在他心灵上必定会投上厚厚的阴影,不平,愤懑,使他感到生如梦幻,命运渺不可测,甚至可以说正是李成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他的人生及成就。正像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古代文人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对于山水的留恋其实是对更大天下的渴望,他们的绘画也就不在于题材本身,而在于画外的逍遥以及对万水千山走遍的自由憧憬一样,李成借以自娱寄情的山水画画风,也是一种失意士大夫的强烈自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写生在美术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画家大都重视写生,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写生方法,颇值得后世画家学习借鉴。本文以此立论,对中国古代画家写生的总体特征、观察方式及写生的方法展开论述,并总结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顾工 《美与时代》2011,(3):64-69
龚贤是绘画史上独辟蹊径的一位山水画家。他的独特画风缘于他对大自然和绘画传统的独特体悟,缘于他自成体系的绘画思想。而龚贤绘画思想的形成,是与他的身世、性格紧密相关的。具体言之,龚贤的学画师承、人生际遇、孤傲个性共同造就了他独具魅力的人格和画风,使他成为清初画坛与"四王"、"四僧"并驾齐驱又特立独行的一位大家。  相似文献   

14.
画家除了高超的技法表现之外,更重要的是画家个人的修养。从画家对绘画的认识、艺术提炼的能力、创作的能力,说明画家修养为什么能够决定和指导画家进行绘画创作,强调指出画家修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郭熙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不仅创造和观察能力非常强,而且画法高超,受人敬仰。郭熙主张在观察山水时要通过"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在"远望趋势"方面,首次提出"三远法",即山水风景的山下到山顶的高远、近处移动到远处的平远、山前到山后的深远这三种观察方式。郭熙将儒道佛的生命哲学思想渗透在山水画创作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出独有的一套山水画创作方法体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派别,在宋代山水画的发展中扮演了先锋的角色,为山水画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开启了山水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郭熙画学思想对儒家伦理纲常观念的"拟人化"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美与时代》2007,(11):48-50
郭熙是一位典型的宫廷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在儒家伦理纲常观念的左右下紧紧维系着皇家及贵族的爱好.但郭熙对于绘画主、客体关系的强烈关注与体认,又使他在此影响下将自然对象进行"拟人化"的处理,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在创作过程中的平衡统一,从而使儒家伦理纲常观念鲜明而独特地体现在郭熙画学思想的整体建构中,即通过其理论系统<林泉高致>及<早春图>等作品将这一观念进行全面的表述与传达.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水墨写意人物画不如花鸟和山水画发展快、成就高,追其原因,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画风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和对文人的轻视,影响、束缚了画家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8.
北宋中后期的郭熙是继五代以来全景山水画创作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它不仅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郭熙以其卓越的成就把五代以来相对成熟的山水画论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9.
相关文献可证的唐五代非石窟寺壁画画家计206人,各朝代人数分布并不平衡,表现为五代较多。东晋南北朝时,画家的寺绘以润州、扬州为中心并向西和南两个方向延伸;隋朝以各地画家汇入两京创作为特色;唐代前期两京仍是寺绘中心,安史之乱后随着画家的迁徙,寺绘中心转移至成都;五代成都寺绘最为丰富,但画家壁绘的佛寺数量减少、分布地域缩小。寺绘画家中名家占据了较高比例,这间接体现了寺绘的高品质;名家参与寺绘比例保持在高位,这显示着寺绘在唐五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山水画完全成熟,山水画小品是其中一个分支,起初多做装饰用,实用功能较强,其风格受到文人画率性达意的创作方式和古人以简为综审美观念的双重影响。由于地理和政治原因,关仝、李成、范宽这三种流派的北方画风,极大地左右了山水画小品创作的风格趋向,这对两宋山水画全盛的格局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