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倩 《美与时代》2023,(9):78-80
婴戏图是传统中国画重要的绘画题材。婴戏图主要表现生动活泼的孩童形象,具有传递各阶层的愿望等文化内涵,多以写实性的工笔画形式进行表现,到明清之际出现了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发展到现当代,中国画中以儿童为主体的绘画呈现以写意表现为主的趋势。将20世纪杰出的写意人物画家周思聪的儿童题材绘画与中国传统婴戏图从题材内容、笔墨技法、艺术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她笔下婴戏图的呈现分析其具有立足于时代表达个性和基于传统实现突破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韩静 《美与时代》2013,(5):45-46
婴戏图为宋代绘画流行题材。娃娃类年画是早期杨柳青年画作品的主要内容。《秋庭婴戏图》色彩浓艳、厚重、深沉,具有引人入胜的审美境界。受《秋庭婴戏图》的影响,杨柳青娃娃画色彩讲求鲜明典雅,手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具有写实、纤巧、工整的院画风味。《秋庭婴戏图》对杨柳青年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婴戏图是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这一题材的绘画在宋代迅速发展,成为了独立画种。婴戏图中孩童专注游戏的神情让人喜爱,观者被他们天真烂漫的形象感染,却容易忽略婴戏图背后隐藏的血与泪。婴戏图在宋代盛行的原因不单纯是画家个人喜好的行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风俗文化的兴起,婴戏图留给世人的也不仅仅表现在绘画成就上,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婴戏题材为切入点,从古代、当代,东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形式、构图方式,做了一些分析和阐述。在构图方面,选择了宋代苏汉臣的作品《长春百子图》为研究对象,探讨此构图对于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虚实相生的意蕴、群体式形象的出现,以及诗意的追求,这些鲜明的绘画特点,与其全景式构图和意境营造也很好地契合了散点式透视的原理,即为大场景的叙事形式做了充分的铺垫。通过对现当代孩童题材绘画和自身创作的研究,探讨古代绘画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纯真和希望的象征,古往今来,儿童题材一直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与古代的婴戏图不同,现当代美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已经被谱写成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诗篇.  相似文献   

6.
《当代蒙古族女性·系列》人物造型采用意象方法,延续写实的方式,画面人物都以端庄的表情呈现,整个画面也尽力营造简洁、轻松的生活环境与方式。通过对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分析、总结,分析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特征,并以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在自身创作中的运用与反思,从多方面对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探索,提出发展创新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造型、笔墨、构图色彩。  相似文献   

7.
婴孩乃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婴孩在道教中的含义丰富且深刻,概略言之,有无名、无欲、无为、守一、自然等意蕴.事实上,道教关乎长生久视的修行很大程度上是以重返“婴孩”之质来考量的,如:追求婴孩“精”之充足,追求婴孩“气”之冲虚,追求婴孩“神”之自然,等等.“婴孩”之简单寡欲、率真与自然等品性对于当代社会同样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婴戏题材是宋代风俗画家常常创作的主题,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深谙两宋的风俗民情,对描绘对象的观察细致入微。整幅作品构图独特,色彩雍容典雅,人物形象天真烂漫,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婴戏图在宋代瓷器装饰中十分流行.瓷器婴戏图的流行一方面受宋代婴戏题材绘画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当时政治、民俗心理和幼教观念的影响.婴戏图原本是绘画的表现内容,后来为制瓷匠师们借鉴用在瓷器装饰上,从而成为自宋而始的、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儿童日常生活及成长活动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了宋代育儿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宋代儿童积极、活泼、向上的整体精神与生活面貌,充分体现了宋代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宋代瓷绘婴戏图的画面简洁生动,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也印证了宋人崇尚自然、注重意味的普遍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0.
《重屏会棋图》是中国古代优秀的传世人物画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描绘了五代南唐时期帝王的游艺娱乐活动。从作品的图示解读《重屏会棋图》,即从分析作品的形式到分析作品的主题,再到挖掘作品的象征意义三个层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地阐释。期望通过对于作品从形式到意义的剖析,使人们对于《重屏会棋图》这幅作品有更深刻地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部分画家在以中国古代人物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时,力求人物形象的科学性,很少考虑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身份及其生活状况,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基本无法让观众信服,因为在中国,任何一个历史名人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大体轮廓。在创作王侯将相、下里巴人、贩夫走卒、贞女烈妇等这些形象时都应该"披图可鉴"。然而一些艺术创作者在创作古代人物作品时,把西方的造型手段作为唯一信条,而忽略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造型方法,导致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缺失。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人物的样子我们可以遐想可以追思,但绝不会确认他就是这样子而且必定是这样子,甚至我们并不会在意他是何种模样,而是去体味画中人物的气韵风度甚或得失。马远的《华佗像》就是这样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引言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可具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譬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公麟的《维摩诘像》以及李唐的《采薇图》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人物画作.然则关良与林风眠等大师们却别树一帜地在画幅中为戏曲人物留下了主体地位,也正是这个独特的视角开创了中国"戏曲人物画"[1](以下简称为"戏画")的先河,为绘画主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之于戏曲,"戏画"的出现亦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不仅能用静态的"瞬间"重构动态的舞台行为,更是将"不可复制"的舞台演出永远定格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3.
安毅 《美与时代》2004,(2):21-22
婴戏图案,是宋代瓷器喜用的装饰题材之一。而在宋代婴戏装饰图案这些纯朴、简练、有趣的画面中,明显带有极大的趣味性、情感性以及对生活的相关性,所以,它才会感人至深,流传至今。即使从现代的角度审视它,仍会觉得非常新鲜,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4.
人物画的造型特点一直是围绕着形神展开的。中国历来的人物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造型特点,不论是唐朝以前的还是以后的人物画造型,都是在中华历史中留下深厚的审美沉淀。它一直都是画家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绘画对象的,与西方国家绘画中的人物画造型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人物画造型主要是突出形与神,用黑白色表达感情。文章对于人物画造型特点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浴女题材是西方绘画常用的题材,西方理论认为"裸体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对于浴女这个题材,从文艺复兴到现实主义有一个从宗教题材向生活题材的转变。丁托列托的浴女绘画主要取材于《圣经外典》的宗教故事。在现实主义题材中,伦勃朗,安格尔,库尔贝,德加,雷诺阿等艺术家则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女性人体之美。  相似文献   

16.
由于诞生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西绘画在所采用的工具材料、表现手法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一直以来,传统人物画都是美术领域重要的创作题材之一。观众可以通过对传统人物画进行解读,来了解画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主要从人文背景、用线造型、色彩表现、空间构造、空间构造、工具材料等方面对中西传统人物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脉络,探究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主要分两个部分来分析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研究:第一部分叙述了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风格类型。  相似文献   

18.
以明代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为起点,顺藤摸瓜,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类似的“离魂”情节,但魂的柔情恰恰反衬出人的无情,这种“离魂”题材的承袭和发展。让人联想到其他更多文学作品之间题材的相似性,它们都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以不同的体裁展现着相似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9.
牛璐 《美与时代》2023,(3):66-68
明末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以“高古奇骇”著称,在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人物画风格独树一帜。他参与绘制的木版画《水浒叶子》以《水浒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为蓝本,在与刻工的合作下塑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后世研究陈氏人物画艺术特征的典型作品。从人物造型特点、平面装饰意趣、线条笔墨、文人画因素、形神观五个方面分析论述了陈洪绶人物画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苏汉臣的婴戏题材绘画创作出了韵味独特、别具一格的孩童形象,其中的男婴形象最为经典,其作品融精湛高端的技法、浓郁华丽的色彩、严谨细致的造型于一体。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苏汉臣作品中所塑造男婴形象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苏汉臣作品中男婴形象的表现方法,主要是从用线和造型分析、色彩的应用、情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第三部分是苏汉臣作品男婴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