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述友  张晓东 《学海》2023,(4):13-19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理论的重要支撑,发挥着科学理论指导、政党形象价值呈现以及政党文化价值传承的功能。“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具体历史产物,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标识。从政党形象而言,“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政治理念,直接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带领人民的政党形象与坚定的革命斗争的政党形象,保持政治宣传的阐释力,成为政党与公众之间产生价值共鸣的桥梁。“以人民为中心”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动力、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与基本方略,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理论品格与精神实质。从伦理学视角看,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彰显了"人民为大"的至善伦理,是一种"大"伦理观。称谓这一伦理观为"大"伦理观,是因为它在内涵上全面覆盖了经济-民生、政治-行政、文化-文艺、生态-环境等伦理诸领域,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各方面,在实践上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指引。  相似文献   

3.
<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对道教来说,就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要与时俱进地同我国国情、社会制度、时代要求、主流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对接融合,积极融入当代中国社会和主流文化中,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道教需要以学习者、服务者的姿态,和全中国人民一起,去主动了解现代文化思潮,体察现代人的精神诉求和信仰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构成、性质作用以及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也给出了明确的指示,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将宗教及宗教发展规律与我国特殊表现形式相结合,形成了既不同于他国宗教治理模式,又有别于我国历代宗教治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宗教事务管理上的显著优势。传承大一统的中华文化基因、坚持多元一体的文化价值原则、借鉴包容互鉴的文化发展模式是新时代我国宗教治理独特的文化优势;继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遵循宗教发展规律、契合中国现实国情是新时代我国宗教治理独特的理论优势;党对宗教工作的统一领导、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国法大于教法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办的基本方针是新时代我国宗教治理独特的政治优势;以持续强化的组织力量提升治理能力、以积极互动的组织体系提升治理效率、以全面的组织动员强化治理协同是新时代我国宗教治理独特的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阐释了:如何把握习近平文艺思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美术由"高原"向"高峰"迈进;如何践行习近平文艺思想,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7.
岳清华 《天风》2018,(4):10-12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国基督教在这新时代要一展宏图,就必须与新时代相互辉映,必须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基督教中国化包括中国教会牧养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和价值实践,而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基督教圣乐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宗教工作在新时代的新内容、新命题。宗教中国化既是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需要之间长期互动的一个过程,包括各大宗教历史上与中国社会彼此适应、与中华文化相互汇通以及与本土政治多方磨合等;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不同宗教全方位"重新相遇"以来出现的现实问题。毋庸讳言,当今各宗教所面临的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之间的张力并未消失,加之国际上各宗教组织与政治势力仍抱着对中国宗教施加影响的图谋,就使得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更具复杂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与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又有学科自身的发展逻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使伦理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伦理学话语体系的正确方向。宏大叙事与专业研究相反相济、指导思想与文化立场互补融通、政治引领与道德共识相辅相成,实现意识形态与学科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构建新时代伦理学话语体系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心理学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需要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进理论建设;以新时代社区心理建设为场域,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构建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路径,助推人民共同富裕。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需要关注新时代社区发展中涌现出的新问题,提出解决中国社区发展问题的中国办法和中国方案,努力推进中国社区心理学新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家庭伦理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建构家庭伦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和基本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经历了“等级式”到“契约式”的关系变迁、“单一化”到“多元化”的结构变迁、“严格化”到“自由化”的功能变迁,在家庭经济、婚姻和文化等领域呈现出一系列伦理问题。建构新时代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需坚持以伦理自觉树立正确家庭伦理观,以伦理自信培育优良家庭伦理文化,以伦理自强健全现代家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圣乐作品贵在能够被接受、传播,还蕴含信仰内涵及教义真理。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国基督教在这新时代要一展宏图,就必须与新时代相互辉映,必须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基督教中国化包括中国教会牧养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和价值实践,而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基督教圣乐中国化。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放眼新时代,谈论基督教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批判历史唯心主义关于人的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构建起全新的人民观的系统理论,成为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旨和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新时代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释明贤 《法音》2020,(1):71-74
天下大治,是古往今来无数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国基永固,也是数千年来中国化佛教永恒不变的祝祷。十九届四中全会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号召全体佛教界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教育体系和佛教文化,不断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与深度。[2]而佛教教义从各个维度上自觉趋向于新时代进中国化的努力,必将以其"中国之义"奋力书写出"中国之治"的佛教答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完成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对西方民本观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学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颜榆欣 《美与时代》2024,(2):122-124
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实践过程中,宋韵文化作为具有显著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文化分支,显得尤为重要。应深入挖掘宋韵文化,巧妙呈现其传统之美,以积极谋求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分析杭州宋韵文化的历史地位及现代定义,凸显其在中国文化政策下的重要性。在现有推广举措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多元文化体验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文化品牌、加强合作与交流四大传承与推广策略,以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效展现和发扬宋韵文化的传统之美,为我国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新时代文化事业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就必须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而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在于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在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如何界定以及应包含哪些内容,是关乎文化发展、价值弘扬的前提性问题,应当明确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是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念,涵盖了人们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等关系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生成的客观根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其生成的现实基础,集体主义的盛行是其生成的文化土壤。在新时代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要使其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通中提高先进性,在标识性价值观念的提炼阐释中增强影响力,在与世界文明价值观交流互鉴中注入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宋雄伟  臧雷振 《学海》2023,(6):143-151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标识性概念,与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关系紧密。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国历史实践,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由主义民主”的历史逻辑,它内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紧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对民主价值的追求过程中,是一种融合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解决实践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学理上回应了民主与治理,中央与地方,政党、国家和社会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易》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丰厚滋养。首先,从继承性来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机制规定了《周易》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形成提供了重要历史文化滋养。其次,从创新性来看,《周易》"与时偕行"的智慧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形成提供了思维方式的滋养。最后,从人民性来看,《周易》的民本思想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形成提供了价值观念的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