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小强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从小,父母为了生活就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姥姥是个乡下老太太,不识字,他就在贫瘠的乡下慢慢长大。上小学时回到父母身边,小强仍然得不到更多的照顾。好在穷人家的孩子天照应,小强虽不特别优秀,但长得一表人才,他一路磕磕绊绊读完了高中、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进了机关做了公务员。刚到机关的时候,大家一律被称为"小孩",倒水扫地取报纸送文件……"小孩"做的多是工作  相似文献   

3.
潘婷婷 《大众心理学》2020,(4):30-30,18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建立稳固的关系,哪怕长大后孩子和同伴互动的时间增加,亲子间的良好沟通也会保持。但和孩子玩游戏时,家长要保持"端正"的心态,家长是"玩伴"而不是"老师",需跟随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是教育性的。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有了进步时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孩子犯了错误时也需要及时管教前段时间,有个孩子因玩手机被父亲教训,愤怒的父亲把孩子的手机从窗口扔下后,孩子也随之跳楼;一个孩子因学习成绩下滑被父亲责打,孩子一气之下喝了农药……这些不幸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令我在伤痛之余不禁沉思——作为父母,我们当如何教养孩子?一、管教儿女需从小抓起"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19:18)圣经很注重对孩子的教导,所罗门王在《箴言》这卷书中再三地告诉我们父母当如何管教儿女以及管教儿女的重要性。以上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管教儿女要趁早。"趁有指望"就是趁  相似文献   

5.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这时,不妨换一种心态,变化一下方法,试试“另类”教育法。  相似文献   

6.
儒家言孝,以舜为至极。孟子继承孔子论舜之孝,说"大孝终身慕父母",同时提示我们将视角从"天子"转回到"人"与"子"这样更根本的身份意识中来;宋儒罗豫章则揭示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除了自我身份意识,父母本身的意义也被凸显;其后如朱子、王船山论孝,便无不本于此义。父母之"无不是"与天地之"无不仁"相当:子女为父母所生,父母如有"不是",便是生生之德有欠缺,子女也不可能生而为人。正因为父母"无不是",孝子才可能由衷地"终身慕父母"并要求"得乎亲"。但所谓"无不是"又并非愚孝,相反,人子须从此出发肯定自己,尽力成就父母之所赐而"践形";另外,父母之"无不是"也内在地要求人子"谕父母于道"而"顺乎亲",这就包括谏亲之过。舜之孝行所诠释的即是"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一语,这也是其何以成为万世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动画短片《包宝宝》获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戳中了不少中国家庭的痛点。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父母常常把儿女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一出生,就承载着父母的希望。父母恩威并施、千方百计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奋斗。岂料儿女长大后,却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选择,甚至与父母的期望相差甚远,抑或完全相悖。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写的诗《论孩子》中这  相似文献   

8.
正现实生活中具有生存能力而又不愿意"断奶",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被称为"啃老族"。不过,"啃老"一词并不只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也有啃老族。生活在太平洋科隆群岛上的加拉帕戈斯企鹅又名科隆企鹅,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啃老族"。那些成年后的企鹅经常跑回家,不仅求抱抱,而且还腆着脸找爹妈要吃要喝。  相似文献   

9.
正小时候,唐帅是被父母忍痛"隔离"起来的孩子。当发现他是健全人的那一刻,他的聋人父母按捺不住地高兴,因为在他们心里,这辈子只要能看到儿子像平凡人家的孩子一样,在有声的世界里健康成长,就心满意足了。为了让他尽快学会说话,父母把他送去和外婆一起生活。有一年,唐帅的母亲因为脑梗去医院就诊被拒收。原来,医院曾经接收过一名聋哑人,但是因为交流不便,看诊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学而》篇"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一句,历来歧解众多,但主要表现为"亲亲"与"亲贤"两种不同的诠释意向,基本都以孔孟仁学为其根本指向,是对孔孟仁学实践的具体阐发。随时代发展其诠释视域经历了"人之德行""人之才能""人之为学""人之修行"与"人之交际""人之择姻"等由内到外的转化。"德才学修"视域下的"亲亲"与"亲贤",主要向内指向仁学的克己修身层面,而"交际择姻"视域下的"亲亲"与"亲贤",主要向外指向仁学的爱人亲民层面。"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其内涵在时代环境、学术取向和语言事实三者之间的互动制约中逐渐走向了丰富。  相似文献   

11.
妈妈,为什么我常遇到类似的问题? 孩子的成长阶段里,总有个时期很喜欢问"为什么"."为什么蚂蚁有六只脚?""为什么苹果是红色的?"许多问题常让父母哭笑不得,也不一定有答案.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仍会问"为什么",但已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是为解心中的千千结,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心急的父母们全身心投入的培养着"SMART BABY",人为地通过训练来加速孩子的发展。有些父母通过"学步车",让孩子越过"爬"的阶段,或者很少让孩子爬,就直接学走路。这种"跨越式的发展",虽然能早早地学会走路,但过早走路,容易把孩子的双腿压弯,影响形体健美;还容易形成扁平足,造成孩子日后走路步伐不稳,跌跌撞撞。不少的家长认为游戏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因而提前教导孩子学习知识(如读、写、算)或才艺(如绘画、弹琴、舞蹈)。  相似文献   

13.
惠梅是父母近40岁才得到的独生女儿。其父母年轻时有过许多梦想,后来过得并不如意。父母便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为强迫刚读小学的女儿学这学那,他们给惠梅定下一条又一条的家规,不准这样,应该那样。惠梅倒也被逼着学了不少东西,功课也不错,她父母便眼巴巴地盼着女儿能到大都市去过上体面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西汉韦玄成、刘歆所主天子庙数皆有一定的开放性。与韦氏之学类似,郑玄既主张以四亲庙为基础的五庙常制,也以周制天子七庙为理想;承袭刘氏之学,王肃既主张以六亲庙为基础的七庙常制,也认为王者可不拘七庙。由郑、王二学皆可产生"太祖虚位"现象。汉元帝利用四亲庙理念塑造出七庙之制,这提示研究者要注意皇权对"天子七庙"理想之追求。  相似文献   

15.
<正>本故事纯属真实,如有雷同敬请深思我有一个女同学,小学时无意间爱上看足球,中学时开始喜欢西班牙队,那时候就为了看球夜里不睡觉,经常随着球队输赢而大悲大喜。父母为了她的学习制止过,结果适得其反。后来她爸爸干脆为了孩子也开始学着看球,向闺女"讨教"球场的规矩,学着认识一个个球星。慢慢地,她不再半夜看球了,因为爸爸答应帮她录像,然后周末陪她看,并随时帮她留意各种赛事的新闻和进展,而且父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社会,"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核心家庭结构成为主要形式。"新空巢"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空巢家庭"是指随着最小的孩子长大,因求学、就业、结婚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使原有家庭进入大部分时间只剩下父母两人单独居住或夫妇中的一人居住的阶段[1]。"新空巢家庭",则是指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后出现的一批以独生子女的父母为家庭成员的中年"空巢"家庭[2]。  相似文献   

17.
鞠慧卿 《大众心理学》2022,(1):12-13+11
<正>"姓名"是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被迫"拥有的代号,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标签。古代人不光有名,还有字,甚至还有号,比方说姜子牙,就是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现代人的名字虽然简化了,但是依然还有"乳名"与"学名"的区别。以前平民父母都相信贱名好养活,孩子的名字越土、越贱,越好,所以才有了《平凡的世界》中的猫蛋与狗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名字的讲究越来越多,寄予的期望越来越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的名字"好听""有讲""合八字",更是煞费苦心,  相似文献   

18.
上古中国礼俗中,为人子者于双亲秉持一种别样的孺慕之孝。双亲在世,孝子终父母一生是"永远的幼儿",在言语、衣着与行为上,均存留"年幼"时的痕迹,以反衬父母未曾衰老而眉寿永久;双亲逝后,在哭仪、称谓上又效仿婴儿态,追慕父母永逝而沉痛难再。孝子丧亲如"婴儿失母",不言或少言以行"三年之丧",实质是在模拟或重现"子生三年"的情况。古人对孝的推扬,有意无意地走上了"返老还童"之路。亲逝后,为人子者还必须面对代际交替问题。殡礼是三年丧内,父子权力交替的关键礼仪。孝子脱髦以及婴啼,均发生在殡礼前后。父子间代际交替的完成,与血脉相连象征的最后解脱,几乎同时完成。可以说,殡礼是礼制上孝子"长大成人"、完成代际交替的最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9.
此文显示出政府执法到位,"保护合法,打击非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骨气和勇气,值得推荐给读者一读。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私事,不仅包括信教自由,也包括不信教自由;不仅要尊重信教者的感情和感受,也要尊重不信教者的感情和感受。要求"善待宗教",不能忘了善待科学。宣扬"宗教服务社会",不能淹没全体公民建设祖国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闹事威胁政府,用洋人吓唬国人,这个时代结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和任何社团都别想享有法外特权。  相似文献   

20.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