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瓷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壮丽瑰宝,带有浓郁的中华文化色彩。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陶瓷的艺术设计领域中理应添加若干具有审美色彩的艺术设计要素,以便给人们提供精彩纷呈的审美享受。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冲击极强的艺术语言,在陶瓷设计中的合理运用,无疑会提升陶瓷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富有传统意义的色彩国家,从中国画诞生以来就一直秉承着传统中国的审美原则,并根据这样的审美原则产生了自己特有的色彩观和施色的方法。由于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熏陶,在漫长的时间内中国画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和思想理念不同,他们对于绘画艺术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中国画色彩偏向于内在的意向性,而西方的色彩则偏向于用绘画外在的东西表达作者的思想,将中西方的绘画色彩理念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绘画色彩审美观相较于西方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根据我国中国画的色彩探究以及现代审美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意义进行思考,集中对传统中国画色彩以及当今时代审美下的中国画色彩发展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对中国画色彩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油画产生于西方文明,其审美理想与中国传统审美理想形成对立的体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油画艺术教育的理念.应立足于基础教育阶段,将油画的审美理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相融合,在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过程中,促使学生树立一种新的符合东方意韵的中国油画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只有突出其审美本质属性,才能塑造美的灵魂,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那么色彩画教学更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此原则,在实施教育教学中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对于美术作品来说,色彩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也给予观看者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色彩往往是最主要的印象。工笔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和进步,工笔画也进化出了自己独特的色彩审美系统以及色彩语言。在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色彩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的重要美学价值,充分利用中国古代的色彩理论体系,在吸收外来艺术和民间色彩技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工笔画独特的色彩观念体系。在现代化的中国绘画语境中,要充分发挥色彩对于绘画的重要意义,从自身的创作角度出发,积极吸取先进的色彩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的中国工笔画色彩观念,让色彩成为中国工笔画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6.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首次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命题,他认为只有能够激起人们审美感情的才称为艺术作品,而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关系和组合",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以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粗健有力的刻线,单纯热辣的色彩,庄重大气、古朴淳厚的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书籍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红 《美与时代》2003,(11):27-28
在书籍设计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审美意识集中体现的艺术,能否反映出审美理想上的民族特性,是关系到书籍设计艺术的独特性、审美能力和艺术生命力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佛教艺术是以一整套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必然要求适应宗教内容的需要。但是,佛教艺术并不因此而失其审美价值。佛教艺术家们总是按照一定的理想和审美经验去创造具有美感的形象和境界。观赏者们在受到宗教情绪感染的同时也总会产生一定的审美感觉和审美判断。当然,艺术一旦纳入佛教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保罗·高更一生的绘画道路并不顺畅,他不像莫奈那样从小就接触绘画,而是在青年时期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响开始作画,由于对绘画的热爱他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撇开个人情感,高更后期的创作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无论是对艺术美的追求还是对自由思想的追求,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后印象主义绘画及其他画派所带来的影响。试图通过高更所处的历史社会背景,浅析塔希提时期高更创作风格转变的几个因素,重点讲述塔希提对高更绘画生涯的影响及重要性。探究其艺术思想对现今艺术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禹青 《中国宗教》2022,(10):84-85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配色遵循色彩构成规律,符合色彩心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唐卡在千年发展历程中融合了汉藏民族的绘画理念,大幅提升了艺术水准,其审美表达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艺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大范庄出土的黑色蛋壳陶高柄杯在出土的同类文物中具有典型性,它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的形圆、黑色、轻盈、匀薄和总体上的创新性在后代的审美领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东夷先民在制作黑色蛋壳陶中所表现出的审美理想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由于黑色蛋壳陶高柄杯的上述特点,它成为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品变为艺术品的标志,同时也就是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起源地,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艺术文化气息,其鲜明纯净的色彩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塔尔寺也是藏传佛教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其艺术三绝——壁画、酥油花和堆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塔尔寺建筑艺术中色彩的运用具有丰富的含义,体现出藏民对色彩独具一格的认知审美。因此,在宗教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塔尔寺的色彩特征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油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一幅油画作品来说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是油画艺术中主要研究的对象。在描绘油画作品的过程中色彩的运用方式能够对油画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油画色彩的运用是油画作品的灵魂,通过色彩的运用能够传达出作者的艺术风格以及整个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和作品所要传达的具体内容。对于油画艺术来说对色彩规律和色彩语言的掌握一定要熟练,这样才能绘制出好的油画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色彩通感关系,视觉上形态各异的乐器,可以产生转化为丰富多彩的听觉艺术。而乐器音响这种丰富多彩性,与视觉艺术范畴上的色彩特性具有审美感知上的对应通感性:听觉艺术是由音乐的基本形式要素和丰富组织手段构成产生的,其原理也与视觉艺术中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法相似相通;这反证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在人们的审美感知上有一个叠交区,也正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通感之所在对不同学科间相似美通感与体验的研究,定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其他艺术感悟与复合形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力日益强盛,文化、艺术审美相应提升。山西作为中部崛起力量之一,具有厚重而独树一帜的文化历史积淀,然而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却掩盖了城市应有的独特魅力。城市灵魂的焕发需要文化艺术的赋予,需要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艺术的理解与整合,才能逐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城市建设中,色彩是最易于执行的艺术手段。因地制宜、随类赋彩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瑰宝,对城市的同质化建筑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色彩作为冲击视觉的第一要素,有塑造空间、重建空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贵州苗族服饰艺术以其绵延不断的艺术魅力、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态生存和发展,蕴涵大量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信息。其服饰艺术中的刺绣图形、服饰形制、色彩搭配等视觉符号,折射出千百年来苗族族群的生存方式、风俗人情、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及其文化变迁的历史,体现出贵州苗族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了贵州苗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开始探索精神之旅,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从单一格式化迈向多元化。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审美的需求,开始在工笔画中融入西方油画元素、日本绘画表现语言以及其他美学元素,再通过缤纷多彩的色彩表现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意境也相应发生了调整,要求当代艺术家具有开放性思维,以不同的审美体验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创作出更富有内涵和多样性语言元素的工笔人物作品。文章主要阐释了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的发展历史和表现技法,并概况了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对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色调是色彩造型艺术作品精、气、神外在体现,是艺术家色彩修养与造诣、色彩审美理想、思想情感表达的重要语言,是艺术家心灵的窗口。而色调形成,色调科学性、合理性、审美性等是有据可依的。色彩对比与调和的规律,不仅能使色调准确、科学、合理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与创作意境,而且是衡量画面中物象虚与实、主与次、近与远的参照色。色调的研究,在色彩造型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现代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冲撞的过程也是相互适应和融合的过程,促进了现代艺术的发展。现代艺术作为人类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审美理想在与现代艺术发生冲突的同时也为艺术创作者在新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西方绘画在写实领域,发展到库尔贝和米勒,几乎达到了极致的境界.但是,随着照相技术日益完备,摄影向传统的写实主义发起了挑战,这使传统的绘画艺术陷入绝望的深渊,一时间传统艺术将走向何方成为艺术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中,艺术家渐渐地领悟到准确而细致的模仿,并不是真正的艺术.这时,一些艺术家开始将目光转向东方,从埃及的瓶画、非洲的木雕、日本的浮世绘,以及中国的瓷器上的图案中汲取营养.例如莫奈,他收藏了许多日本浮世绘作品,并从这些画作中汲取营养.正因为如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穿着日本和服,拿着日本扇子的舞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马蒂斯也同莫奈一样,开始从东方艺术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尤其对日本和中国艺术充满了很大的热情,从他的画作中也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东方的气息.他曾说"我对东方绘画情有独钟,我的灵感常来自于东方艺术",并且他不止一次地表白要"效仿中国人".他敏锐地察觉了日本浮世绘版画和中国敦煌壁画平面、单纯的色彩表现力,他又将东方绘画中抽象的表现、自然主义的宇宙情怀、唯美个性主义的人文情怀融入到他的创作中,最终形成了以表现为核心,以自然为对象,以抽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为手段,以传达宁静和谐的情感为目的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在东方文明里找出共同的精神并获得新的灵感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绘画理想,在宁静中找到了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