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哲学专业委员会于四月下旬在厦门大学召开了伦理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讨论会。会议由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目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同志主持,全国十一所大专院校的十二位伦理学教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文教委员会主持举办的市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习班,于去年十一月十日在市青年宫举行了开学典礼。文委副主任于愫同志参加了典礼仪式,并讲了话。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主任罗国杰副教授应邀出席并讲了第一课。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3月9日,罗国杰教授与世长辞,伦理学界沉痛哀悼。罗国杰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他不仅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创建者,而且是中国第一份伦理学专业期刊、中国伦理学学会会刊《道德与文明》(原名《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的主要发起者、创办者,并先后担任主编、编委会主任。罗国杰教授也是在《道德与文明》上发表文章最多的  相似文献   

4.
全国伦理学会第四次讨论会于11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全国二十多个省的代表120人参加,提交论文近70篇。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周原冰,会长罗国杰,广东省社联主席、原广东省委宣付部常务副部长张江明等同志出席了大会。会议上着重讨论了道德在改革中的作用;道德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道德怎样适应三个面向;伦理学教学问题和体系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3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哲学院、出版社主办,中国伦理学会、《道德与文明》杂志社协办的"罗国杰伦理思想研讨会暨《罗国杰文集》出版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6月15日,"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成立暨张静贤女士捐赠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基金致力于弘扬罗国杰等老一辈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精神,促进我国伦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奖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伦理思想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而努力罗国杰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前夕,全国伦理学会的同志们在济南开会,研究讨论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中...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3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中国伦理学会、《道德与文明》杂志社协办的"罗国杰伦理思想研讨会暨《罗国杰文集》出版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宣部、教育部、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一百七十余位代表共聚一堂,缅怀罗国杰教授,探讨其伦理思想,学习其精神品质。罗国杰是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当代中国马克  相似文献   

9.
<正>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的宗旨是弘扬罗国杰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伦理学与道德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促进伦理学研究教育事业,推动社会道德发展进步。基金的主要用途是奖励伦理学专业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奖励伦理学专业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奖励在社会道德教育与宣传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本基金管理委员会近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优秀学生奖、优秀教师奖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十二大精神,努力开创伦理学研究的新局面,中国伦理学会于去年十月廿七、廿八日在北京召开了常务理事扩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李奇、周原冰、周辅成、罗国杰、张岱年、石峻、李正文、魏久明、刘启林、许启贤、甘葆露、魏英敏、包连宗、吴火、温克勤、曹瑞亭等同志。  相似文献   

11.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不能用人本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张长城 吉林日报1952.2 .3.马克思主义与住宅问题周叔莲社会科学 研究1981年第6期试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罗国杰 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 张式谷东岳论丛1982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12.
罗国杰教授对我国伦理学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罗国杰教授晚年理论思考的重心之一。罗国杰教授既坚持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同时又从现实出发,力图从理论上推进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伦理学会、广东伦理学研究会等十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次全国伦理学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一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到会代表120名。提交大会的论文近70篇。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伦理学界如何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开幕式上,罗国杰同志代表全国伦理学会作了题为《我国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的工作报告。他回顾了粉碎“四人帮”以来伦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状况。在充分肯定伦理学工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创建者,罗国杰先生把毕生的教学研究与社会主义伦理学事业与国家前途结合起来,在伦理学理论创建、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罗国杰先生逝世后,备极哀荣,党和国家领导人、学术界及社会其他各界都对之表示了深  相似文献   

15.
在罗国杰先生的思想体系中,德治理论是一个重要问题域。罗国杰先生强调道德在社会治理中是不可或缺的,注重人的道德主体性在社会德治中的作用,把道德视为社会治理的"正心"之学;对"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德治法治的关系以及如何实施德治等,都有许多著述;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是他一贯的理论主张。罗国杰先生学通中西,注重理论研究,更注重将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在罗国杰先生的"新德性主义"伦理学中,对诸多理论问题和社会问题,总是以一个学者的高度责任心和思想话语方式给出新的理论解决。  相似文献   

16.
德性主义或德性论是罗国杰晚年的主要理论或思想命题之一,对它的理解不仅是研究罗国杰思想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重要任务。《学术自述》反映了罗国杰最终的思想意愿和学术期待,可称为"伦理学遗嘱",其中提出的新德性论表明对道德概念本身认识的一个重要变化,即从早期的《伦理学》等代表的从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角度认识、分析道德,到晚年转入沉思人的精神世界,以主体普遍性的德性为核心思考人的生存之境,并由此观照、探察道德,从而再次论定伦理学的功能与伦理学人的使命。罗国杰的德性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之中,蕴含着一种具有远古渊源的德性传统的重叙和对现代道德问题的全景性视观,无疑有益于我们立足民族文化建设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伦理学。他以一种全新的灵活性在中国传统德性论、西方理性主义德性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密网中游刃有余,其辩谈追求德性、德行与规范的统一,体现出故土情怀、现代道德观、理性方法和包容态度之方法特色,因此能直达现代社会道德问题的视阈极境。新德性论亦是一个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德性观辩证统一的教育伦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罗国杰教授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伦理学工作者。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与老一辈伦理学理论工作者们一道,为开拓和建设中国特色的伦理学理论体系、推动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推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在学术刊物《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罗国杰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德性伦理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他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包括道德基本理论、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品质构成的完整理论体系。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罗国杰集体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党中央把集体主义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大李伦理学研究所已予1989年1月正式组建。所长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兼任。该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研究室为中心,吸  相似文献   

20.
罗国杰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在考察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时,运用了道德关系这一范畴,并对道德关系所特有的矛盾进行了具体分析。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道德现象以及道德结构诸要素的相互关系,科学地理解社会道德现象的特殊本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在对道德关系特殊矛盾的规定上,似乎仍有进一步斟酌的必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对道德关系特殊矛盾是这样表述的:“道德关系中的矛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