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余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重在构建类似于西方逻辑的中国古代逻辑理论的发生发展史,往往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视作西方逻辑理论的例证,从而忽视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的研究价值。与之相对,以中国古代论证实践为出发点,并基于文化背景与文本语境等相关因素予以如实的描述与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有关论证的理论学说,而且有助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等相关领域研究。因此,中国古文献中颇为丰富的论证实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西方文明的冲击,促使东亚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传统学术,并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发现逻辑思想。日本学界较早接受西方学术,其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日本学者最初是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标准,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后来逐渐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汉语的特性,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这些是日本学界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独特途径。此外,日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从以西方逻辑学为标准看待中国的逻辑思想,转向探究中国独有的逻辑思想。中国学界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两国学界应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邹昌林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宗教问题的研究,特别精通中国古代礼制。他“批阅十载,删翻五次”而成的新作《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研究》,钩沉稽逸、辩证考索、阐玄发微、参照考量,在中国学术界第一次对古代国家宗教进行了科学的、精确的地位。邹著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突出的成果大致可  相似文献   

4.
唯识学在中国的弘传与研究可分为古代与现代两个时期。本文所谈为中国古代唯识思想,主要涉及古代汉传唯识思想。严格地说,中国唯识思想包括汉传唯识思想与藏传唯识思想。但在古代,汉传唯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容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我代表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中亲莅中心考察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现在,我把本中心的基本情况和近期设想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出汇报,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指教。一、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建立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基地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骨干,易学哲学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与骨干。中国古代哲学说到底是关于形而上的道的学问,易乃“大道之源”是历代学者的共识。易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办的“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人学问题”讨论会于10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20多位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从人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哲学史,尚属草创时期,与会者就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人学问题的特点及其理论建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人学问题的界定问题与会者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人学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实事求是、突出中国哲学的特点,依据切实的理论史实进行研究和理论概括。有论者进一步指  相似文献   

8.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7期发表了孙中原教授题为“中国逻辑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孙文”)。文章讨论了几个与中国逻辑史研究有关的问题。对于孙文中的观点 ,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冒昧地发表出来 ,敬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批评指正。一、中国古代逻辑是否存在。孙文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逻辑是存在的。科学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 ,有中国古代逻辑史 ,才能有对其进行研究的中国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没有中国古代逻辑 ,也不会有中国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 ,该方向的科研选题和学位授予等都失去根据。”从这段论述看 ,是因为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和《哲学研究》编辑部组织写作并编辑的一部三卷四册、近一百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它包括从孔子到戴震为止的共四十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著名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思潮和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基本内容、线索。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1月15日-16日,由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协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台湾中央大学成功召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智教授率中心硕博士研究生6人参加会议,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先生受邀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逻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其主要论据是,逻辑学是研究"必须地得出",而所谓中国古代逻辑没有研究"必然地得出".  相似文献   

12.
自进入70年代以来,台湾哲学界加强了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研究。研究中,除受台湾官方支持,积极为台湾官方哲学寻求“思想基础”这一值得注意的研究活动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活动,就是近期台湾天主教会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84年6月19日至22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第五次夏季学术讨论会在天津蓟县举行。30余人与会,讨论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问题。辛冠洁在总结发言中说,讨论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中哲史研究中首次讨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也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同时又打破了以朝代划期的老框框,采取了依哲学历史形态的特点来分发展阶段的方法。辛宣布,第六次(1985)夏季学术讨论会将讨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社会历史观问题。现将这次讨论会略记于后。  相似文献   

14.
神庙、会馆和宗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演剧场所,它们的类型、功能、演剧活动以及信仰民俗已得到前人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我们在研究以上几个方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中国古代神庙、会馆和宗祠的美学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神庙、会馆和宗祠体现了中国人宇宙时空观念和尚中意识,以及"礼乐相济"的传统,而且这些建筑兼顾了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朱永新 《心理学报》1996,29(2):201-208
中国古代的意志理论非常丰富,从志意概念、志意本质、志意关系、志意功能到志意的培养诸方面都有涉及。本研究着重讨论中国古代学者关于意志本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遗产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宝藏。但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界对此研究得很不够,不少人一读到心理学就想到希腊、罗马、冯特、铁钦纳。近些年来这一情况已开始改变,但也只对古代单个思想家或某些著作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缺乏系统的研究。最近潘菽老先生着重指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和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相比并无逊色。”二者的差别不在于发展程度有高低和成就有大小,也不在  相似文献   

17.
实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以“实事求是”为宗旨 ,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学说。中国古代的实学家 ,提倡以“实心”、“实理”办“实事” ,反对照搬书本 ,空谈“玄理” ,不务实际。中国实学充满了“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 ,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的中介和桥梁。古代的实学观念虽然已经成为历史 ,但它的元典精神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 ,是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发展状况 ,推进对外开放和改革事业的锐利思想武器。毛泽东、邓小平等人提倡的“实事求是”理论 ,与古代实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实学研究会成立于 1…  相似文献   

18.
黎晓丹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5,47(5):702-710
身心合一论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观念。身是以“气”为根基, 并通过“修身-修心”与“修心-修身”可至天人合一的身体。本文选取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儒道两家思想, 融合现象学视角来诠释中国古代儒道思想中的身体观对身体主体性的生动凸显, 以及从“身-心-世界”三者互为交涉的层次上所建构的特有的认知观。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具身认知观的日益关注, 结合中国古代思想视角开展的具身认知研究可在促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同时促进具身认知研究范式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作为文学的神仙传记的起源都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既关系密切。本文借用西方神话研究的一些方法,来探讨道教和道教神仙传记在思维方式上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道教传记的文学和宗教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天文学的国家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观星仪器的设计受很多因素如技术工艺、造物原理、哲学思想等影响,从古人对天象装置设计活动中可以得到诸多启示。我们通过设计制作主题壁画《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方式来对此进行探索。文章就古代先贤探究天文学的方法和现实性的结合,简要分析壁画设计中"空间"形式语言,总结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有关传统文化的壁画设计乃至艺术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