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这个问题有十分明确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澄清一些混乱思想,批判当前出现的一种否定实践标准的思潮,肃清“四人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流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综合介绍一下列宁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去年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解放思想、冲破“禁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于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患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讨论的情况也表明,要彻底把被林彪、“四人帮”从根本上颠倒了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再颠倒过来,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还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加以深入探讨。 前一时期,有些同志结合批判林彪、“四人帮”的反动思想体系,也批判了某些人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提出来就是真理,不必经过实践检验”的谬论,并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相似文献   

3.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合乎实际的正确反映,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理论。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许多真理被歪曲为谬说,许多谬说却被冒充为“真理”,是非颠倒,莫此为甚。例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予生产力的发展,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全部历史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但是“四人帮”却挥舞“唯生产力论”的大棒,诬之为修正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4.
实践标准与理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时起早已解决了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毛主席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1页)类似的话,革命导师讲了很多,而且都讲得非常明确和肯定,本来不应有任何的歧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论断本身又是一个被无数事实、人类实践总和反复证明了的重大的实践问题。单从粉碎“四人帮”前后我国面貌巨大变化的事实就充分证明,抹煞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78年开始的真理标准讨论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序幕,在思想上它具有启蒙的意义。其启蒙的意义表现在它破除了偶像崇拜,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然而任何一种实践都包含了某种价值因素,即使是探索真理的实践中,也无法完全避免价值因素的干扰。正如黑格尔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启蒙的分析所揭示的那样,启蒙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实践标准也会由于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因素而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这种消极后果表现在,当价值原则取代真理原则,并成为标准的时候,实践标准就会被庸俗化,功利原则取代了真理原则。因此,在使用真理标准的时候,我们必须把价值原则和真理原则统一起来,既不能用价值原则否定真理原则,也不能用真理原则否定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6.
去年5月以来,我们党展开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干部和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打碎了林彪、“四人帮”强加给他们的精神枷锁。对于端正思想路线,把全党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上来,对于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对于团结一心搞四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各个地区正在把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广到基层,使之向广度深度发展。这是一件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情,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于我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五月开始在全国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象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大门,冲破了林彪、“四人帮”设置的一个又一个禁区,揭穿了他们搞的那一套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澄清了他们在理论上制造的混乱,恢复了  相似文献   

8.
北大哲学系马列哲学著作教研室、毛主席著作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召开了第二次真理问题讨论会,黄楞森同志作了中心发言。首先他谈了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他的主要论点是:有些真理有阶级性。“四人帮”一伙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夸大真理的阶级性,胡说所有真理都有阶级性,这是完全错误的,对“四人帮”的反动谬论进行批判十分必要;但是有的同志认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完全否认真理的阶级性,这在理论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我国哲学界于五十、六十年代曾几次展开讨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林彪、“四人帮”利用他们窃取的舆论大权,接连于6月4日、6月13日、9月7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抛出了所谓“阶级真理论”,对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大张挞伐,说什么反对真理有阶级性,就是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哲学界之“怪现状”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哲学界一扫过去万马齐喑的局面,使哲学重新获得了解放。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门  相似文献   

11.
一在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所发生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已有十年光景了。这场讨论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适应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实践任务的急迫需要(例如对“两个凡是”的正确否定),而且加深了当代  相似文献   

12.
林彪一伙鼓吹的“顶峰论”,把毛泽东思想说成是不能再发展的“终极真理”。在他们看来,不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如何发展,毛泽东思想都不会再发展了。因此,他们胡说只要背熟那么几条,就能“一通百通”。这种谬论否认了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认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也是对毛泽东思想本身的诋毁。  相似文献   

13.
在真理标准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讲实践,实用主义也讲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用主义也认为“实践是唯一的标准”;那末,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第一,马克思主义讲的实践是指人们改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上海社联哲学学会和高校哲学协作组联合邀请在南京路等场所贴大字报,不同意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观点的周宪和诸仲欣两同志举行讨论会,交换了对真理标准问题的不同意见。周、诸两同志的看法认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只是检验真理的方法。照片“拍”的象不象,只要和人一对照就行了。此外,不仅逻辑证明是重要的真理标准,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一段时间内也是判断是非即真理的相对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道:“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选集》第一卷第570页)。很多同志据此认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否则,那它就不是真理了。他们把真理说成是纯粹具体的东西,认为具体性是真理的唯一特性。我认为,这种否认真理的抽象性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这样就把具体性视为孤立的、单一的东西,加以抽象化了。事实上,列宁这段话并不是针对真理的全部特性,而是为了强调真理的具体性而讲的。列宁所否定的那种“抽象的真理”,并不是指真理本身,而是指它的存在。如果曲解了列宁的话的原意,把真理的具体性推向绝对,那么就歪曲了真理的本来面目,对真理的产生和本质也就无法正确阐释。把真理的具体性加以绝对化,同否定真理的具体性一样,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前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破除反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迷信、冲决思想网罗,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的认识,在学术界和广大群众中并不一致,甚至还有不小的分歧。例如:有的同志认为经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理论也可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的同志认为逻辑证明也可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的同志认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一切唯心主义者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认识中寻找真理的标准,这是完全错误的。旧唯物主义者一般地以是否符合客观事物作为真理的标准。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所以也不能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斗争,对于总结思维发展规律,吸取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更好地理解和坚持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五月份以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斗争中逐步发展,目前已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开展起来。据报导,全国除台湾省外,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已有二十八个召开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讨论会。并有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同志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湖北省委在召开理论工作会议之后,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学习和讨论。短短时间里,对于澄清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理论是非,划清真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界限,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胜利地推进“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如何对待实践的权威与理论的权威,就是这样的问题。(一)“两个凡是”在政治上是要维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理论上是借口理论的权威来否定实践的权威...  相似文献   

20.
去年五月以来在报刊上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的大事;对于发扬理论民主,活跃思想,冲破林彪,“四人帮”长期禁锢所造成的思想理论界的窒息空气,也起了巨大的作用。这场讨论,打破了多年以来人们不敢碰的许多理论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