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11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青年伦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伦理学前沿与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高层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副会长李建华教授、王小锡教授,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及部分刊物代表参加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伦理学研究现状、伦理学研究方法以及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等问题展开讨论。一、伦理学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伦理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哲学社会科学,其学科发展现状如何?面临何种挑战?又存在哪些问  相似文献   

2.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写作中多次或明或暗地批评黑格尔体系中缺乏伦理学,而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却曾经详细讨论过伦理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其根源在于克尔凯郭尔对伦理学/哲学的理解不同于黑格尔以及其他19世纪的伦理学家/哲学家。他把伦理学/哲学视为是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所遵循的不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而是被称为“生活哲学”的古代哲学传统。由此克尔凯郭尔成为了一个现代哲学的反动者、一个过时的人物,这使得克尔凯郭尔在现代伦理学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显得有些奇怪。  相似文献   

3.
传统义利观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屈培恒义与利,是中国传统哲学、代理学中最基本的价值范畴,义利之辩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在中国传统哲学和伦理学中,义利问题作为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伦理价值或人生价值观。它所回答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首先应...  相似文献   

4.
牟博 《世界哲学》2003,(3):40-44
中国哲学与西方分析哲学(或分析传统的西方哲学)一直被认为是彼此遥远、无关乃至对立的。两种传统中都有很多人将对方传统的哲学实践视为仅仅具有边缘价值。 本专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的比较分析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并由此研究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这两种具有特色的主要哲学传统如何能够相互学习、以互补方式携手共建共同的哲学事业(特别是在看问题的角度、指南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这些方面)。为此,我们择选了最近出版的、以上述目的为其主旨的专题文集《两条通往智慧之路?——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传统》(Bo Mou ed.,Two Roads to Wisdom?Chinese and Ana-lytic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Chicago,USA: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2001)中直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的若干文章陆续加以发表。出于篇幅上的考虑,除了戴维森的短文(该文集序言)之外,对这些文章都做了节译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作者把他所谓的新哲学(又称之为科学的哲学)和旧哲学(或传统哲学、思辨哲学)加以比较。他认为新哲学的贡献乃在于对传统哲学所提出的问题作了科学的回答,他所举的得到回答的问题有:几何知识的起源问题,因果关系的有效性问题,物质的本质的问题,支配进化的原理的问题;逻辑的本质的问题,关于预言的知识的问题,外在世界和人的心灵的存在的问题,伦理学的本质的问题。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阐述他对伦理学的本质的看法。他认为要用类似于解决几何学问题的方法来解决伦理学的问题。他主张区分开伦理学的公理(或前提)和伦理学的蕴涵,认为只有蕴涵是能用逻辑证明的。他认为几何学与伦理学有一个基本的差别:几何公理可能成为真命题,含有经验的真理;而伦理学的公理完全不能成为认识的命题,不能根据任何一种解释而被称为真的,它们是意志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有了本学科“古老而年轻”的历史,这是伦理学自身的进步,也是哲学发展的进步。有待人们反思的问题是:伦理学离开哲学究竟能走多远?存在一个非哲学的伦理学吗?对道德的伦理学思考和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可能分离吗?真正的哲学不触及道德人生吗?真正的伦理学不是哲学的吗?……本文针对片面强调二者分离的倾向,力图通过揭示道德  相似文献   

7.
1)新的生物遗传研究 ,比如克隆 ,再次提出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这一棘手问题。您对此的观点是什么 ?您认为 ,“哲学”在这场论争中扮演什么角色 ?对于伦理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我想我能说的不多。但对于伦理学我倒是可以泛泛地谈一些看法 :它是如何被研究的 ,以及它应该如何被研究。在此我想谈两点。第一 ,伦理学发轫于古希腊时 ,它研究的是道德层面上和社会层面上的优秀品行。不同的美德是优秀品行的不同形式 :从字面意思上讲 ,一个有美德的人是一个社会生活舞台上的优秀表演者。但在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规范莅临之时 ,社会上却出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从形式伦理学到实质伦理学:马克思对西方近代伦理学的“解构” 在当代哲学的最新格局中,由于传统秩序崩溃和价值多元化导致现代人生活理想的严重危机,使伦理和政治问题发展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在这一新格局中,马克思哲学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以致所有涉及现代伦理学问题的学术探讨都必然是与马克思的对话。然而不难发现,马克思学说中并没有一个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伦理学理论。至今我们仍面临一个看  相似文献   

9.
“普遍伦理:中国伦理传统的视角”专家研讨会于1998年6月l-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一伦理学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次区域专家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专家42位,来自韩国、越南、德国的著名学者4位。教科文组织哲学一伦理学处处长金丽寿教授出席了会议。会前收到的论文有31篇之多。在三天的会议中有37位学者作了发言,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课题。一、建立普遍伦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否有可能建立一种全球性的普遍伦理,以及如何来建立这种普遍伦理,这是与会…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它必须面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告诉人们应如何去行动.就此而言,真正的伦理学研究必然是"应用的",不会是纯粹知性的探究,否则就会丧失其实践哲学的品格.故而,可以说,伦理学必然是应用伦理学.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专门提出"应用伦理学"这一概念呢?这是否是个多余的概念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澄清究竟什么是应用伦理学?一般而言,伦理学被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分支,即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以及应用伦理学.简单说来,规范伦理学被看作是旨在提出一些理论以解答什么是正当的行动这一问题,并为该理论提供有说服力的辩护.  相似文献   

11.
鉴于要使全球性的生命伦理学包括边缘化人群进入主流社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构教育学.通过这种重构,伦理语境从一代代的医学专业人士或社会/医学研究者中复制出来.我们当前的伦理学教学是哲学的,从理性的观点来看,这不是奇怪的.如果伦理学教学方法本身是家长主义的,这种伦理学教学如何传递文化上的多种声音或真理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道德传统中,儒家伦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仁爱"构成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仁"以孝父敬兄为先,然后扩大为"泛爱众"。但是,如何调节"爱有差等"与"外推"之间的张力?以现代性视角如何评估中国传统道德?如何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重新建构?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推进国内中西伦理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和中国哲学研究室联合举办了"直面中国道德传统"学术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伦理学与作为应用的“实践”伦理学的严格区分,是随着近代以来“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兴起的,在古代的哲学中不仅不存在这种区分,而且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一种最高的生活方式。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区分使得哲学伦理学本身变得可疑,事实上也陷入了困境,而要走出这种困境,在哲学伦理学内部可以看出有两条可能的出路,一条是康德的形式主义路线,一条是亚里士多德的道路。但两者都不能独立解决这一困境,而要互补为一门伦理学可能的部分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解释学与伦理学——关于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的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一种实践哲学 ,它包含有强烈的伦理学色彩 ,这种色彩贯穿于伽达默尔的整个学术思想之中 ,这从他的第一个讲座《论古希腊伦理学的概念和历史》、所发表的第一部著作《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真理与方法》也有不少涉及伦理学的内容。进入到晚期 ,他更自觉地将解释学引向实践哲学 (这里的“实践”,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实践 ,而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实践 ,它和人的生活整体密切相关 ) ,并对此有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这些足以表明 ,伽达默尔不仅是一位解释学家 ,同时也是一位伦理学家。然而迄今为…  相似文献   

15.
石峻先生对伦理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伦理道德问题必须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解决,在中国传统的人性学说中包含着深厚的伦理意蕴。石先生对中国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抱有十分强烈的自信心.认为学术研究应以过去为起点才能进步,反对对外国文化和伦理的移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 ,它在传统伦理思想中表现为天人合德。这一命题规定了传统道德的本体、道德价值的本原以及人的道德本性 ,是传统伦理思想最核心的理念和最根本的特征。它固然存在许多理论上的缺失 ,但又极富思辨性 ,对伦理学上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提供了自己的解答。这对于我们今天探究这些问题 ,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文化史上,分属于中、印两种文化传统的儒、佛两种思想体系之间的交流,可以说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交流。经过长期的历史磨合之后,佛教被中国化,汲取消融了佛教思想之后的宋明新儒学也打上佛教烙印,带有佛学色彩。儒、佛两家尽管佛中有儒、儒中有佛,但是直到如今,毕竟儒还是儒、佛还是佛。两家经过相互渗透之后,彼此各有综合创新,在部分问题上难分彼此,却并没有整体上的“合二为一”。绵延了两千年的儒、佛交融和彼此综合创新的过程今天仍在继续,并未结束。它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对全人类说来都是一份极其宝…  相似文献   

18.
伯纳德·威廉姆斯是20世纪哲学伦理学领域颇具建树的人物.他以“我应该如何生活”的古老传统命题为切入点,质疑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主张伦理学的不可法典性,“颠破”传统规范伦理学中的见解,对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他的这种“颠破”具体体现在他对结果主义(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批判,以及试图利用“内在理由”和“实践必然性”等概念来重申伦理生活的本质和复杂性上.  相似文献   

19.
分体论是一种研究部分-整体关系的逻辑理论,也是形式本体论的一个分支。经典分体论系统的公理和诸多定理都可以表达为包含部分-整体关系的哲学命题。因此,结合晨星-昏星悖论的特点,将分体论运用到名称同一性问题的分析上,分体论可以得出与传统分析不同的结论:由于晨星和昏星都是金星的时间部分,就此而言,它们彼此都不为对方的部分,因此晨星不等于昏星。  相似文献   

20.
分体论是一种研究部分-整体关系的逻辑理论,也是形式本体论的一个分支。经典分体论系统的公理和诸多定理都可以表达为包含部分-整体关系的哲学命题。因此,结合晨星-昏星悖论的特点,将分体论运用到名称同一性问题的分析上,分体论可以得出与传统分析不同的结论:由于晨星和昏星都是金星的时间部分,就此而言,它们彼此都不为对方的部分,因此晨星不等于昏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