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近30年的479例遗体捐献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遗体捐献工作进展缓慢,近10年来登记逐年增多。总体上,男性登记年龄以50岁~80岁为主,女性则以60岁~80岁占大多数;职业分布以企业职工为主,医务工作者登记表现欠佳,农业居民登记者亦呈逐年增多趋势。遗体捐献登记者中以高中、中专(职)学历为主。医疗、政府机构是志愿者获取遗体捐献信息的主要途径。目前登记数量相对于云南省的人口基数及医学相关需求无疑杯水车薪,需要创造条件完善遗体捐献工作流程,提高大众对遗体捐献认可度。  相似文献   

2.
遗体捐献决定权是公民自主权的一种,其在遗体捐献制度中具有核心地位。公民成为遗体捐献决定权主体是历史演变之结果。梳理相关医学史发现,这一进程历经了遗体捐献决定权主体从无到有、从国家到公民的演变,其体现了法律父权对医疗父权的胜利、人权对神权的胜利以及权利对权力的胜利。目前,我国遗体捐献决定权由公民掌控,公权力无权干涉。而当公众遗体捐献过少严重影响医学教学与研究时,对遗体捐献自主权、公权力可否介入遗体捐献决定权以及立法可否赋予遗体捐献与火化(或土葬)同等法律地位再作理论探讨,便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尸体对于人体解刹学教学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而现今全国各医学院校都面临尸体来源短缺的棘手问题,作为社会文明进步象征之一的遗体捐献应当成为教学用尸体的主要来源.结合现状,呼吁认真反思遗体捐献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遗体捐献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赞同.  相似文献   

4.
旨在了解杭州市民对遗体捐献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五个地区513人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杭州市40.7%的市民表示百年之后愿意捐出遗体,表明杭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处于较低水平,32.2%的市民知道捐献单位,13.8%的市民知道捐献程序;影响市民遗体捐献的首要因素是传统观念(470人,91.6%),其次是公众对遗体捐献程序了解程度低(392人,76.4%);遗体捐献意愿与宗教信仰有关(χ2=5.780,P0.05)。在此背景下,杭州市相关部门理应在加大力度宣传遗体捐献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生命伦理教育,完善和简化遗体捐献程序。  相似文献   

5.
我国遗体捐献面临困局,与我国实行遗体捐献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法律空缺、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等密切相关。同时,身体文化以及相关的传统生命伦理思想,如死亡伦理观、丧葬习俗和孝道观等,成为制约中国人遗体捐献行为的重要文化因素。传统身体文化在形而上的层次上决定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在形而下的具体生活中,影响了中国人重视身体的行为方式。据此提出相应伦理建议:应当在尊重传统身体文化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偿性的措施;注重伦理宣传教育,鼓励遗体捐献行为;在遗体捐献工作中注意生命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是很多终末期患者(如晚期癌症、肾衰竭等)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捐献器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政府长期致力于提高活体器官以及遗体器官的捐献率,但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潜在器官来源,即那些因为捐献者年龄太大、病毒感染(如丙型肝炎)、心死亡等各种原因被放弃的"次优(suboptimal)"遗体器官。受益于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前被认为不适合进行移植的次优遗体器官现在变成了潜在的供体。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外关于"次优"遗体器官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致力于器官移植事业的中国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已有十余载,虽解决了器官捐献无法可依的问题,但因其内容不完备及严格的条件限制,已成为我国器官捐献发展的障碍。从人体器官捐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立法现状入手,借鉴国外器官捐献立法现状,论述该条例中器官捐献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器官捐献的三条建议:(1)出台专门的《人体器官捐献法》;(2)从扩大活体器官捐献供体范围、适当放宽遗体器官捐献条件、建立器官捐献的有效激励机制、规范器官分配原则6个方面完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3)明确脑死亡标准,确立脑死亡立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器官捐献工作的推动力度,由于国人身后捐献器官的意愿很低,此项工作仍举步维艰。基于多元的视角研究,发现"信任危机"现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遗体器官捐献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这种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民众对器官捐献主导部门(中国红十字会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信力的质疑,对器官捐献过程中死亡判定,器官摘取、分配公正性的质疑以及对器官捐献协调员身份认同与劝捐动机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器官短缺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中国器官短缺形势尤为严重。为填补中国器官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严重缺口,本研究试图借鉴行为经济学手段中的默认选项、选项架构等心理学效应,兼顾总体器官捐献率和捐献器官的数量,探索提高中国器官捐献水平的可能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通过3个调查研究考察了器官捐献制度和器官捐献登记表设计对我国民众器官捐献登记的影响。研究1在器官捐献制度层面上,发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决定退出"制度比"决定参加"制度下的器官捐献登记率更高。研究2在器官捐献登记表设计层面上,比较采用不同捐献制度的国家/地区的捐献登记表形式对器官捐献登记率的影响,发现在决定退出制度中的器官捐献率高于决定参加制度,且前者内各种形式间无明显优劣之分;但在决定参加制度中,采用拒绝反应模式登记表形式的器官捐献率最高,甚至与决定退出制度下的各登记表形式相比不相上下。研究3在具有潜在器官捐献意愿人群中,探索提高捐献者愿意捐献器官数量的可能途径,发现使用拒绝反应模式的捐献登记表能够增加捐献登记的器官数量;且低影响外观器官的捐献率在拒绝反应模式下以升序排列时最高。这些结果说明,决定退出制度和反应模式等行为经济学手段可以有效助推中国器官捐献行为。鉴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可考虑采取如下措施提高中国的志愿器官捐献水平:或改现行的"决定参加"为"决定退出"的器官捐献制度;或在现行的"决定参加"器官捐献制度下,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中采用拒绝反应模式,并按对外观影响大小升序排列捐献器官种类。  相似文献   

10.
尊重人体尸体: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的调研和对利害关系人的访谈,发现不尊重人体尸体的观念和行为是阻碍遗体捐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尊重人体尸体”这一解剖教学伦理原则,并加强对医学生解剖教学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的调研和对利害关系人的访谈,发现不尊重人体尸体的观念和行为是阻碍遗体捐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尊重人体尸体"这一解剖教学伦理原则,并加强对医学生解剖教学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9日上午、下午、深夜,连续接到来自日本的两个电邮、一个电话,内容相同——牧田谛亮先生于8月8日凌晨5时左右去世,享年99岁。深夜11点多落合俊典先生的电邮中说:按照先生遗愿,遗体将捐赠滋贺医科大学,葬仪将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遗体捐献的局限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我国遗体捐献的开展势在必行通过捐献遗体进行人体解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方法、死亡原因,看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另外,医学生入学后第一门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要求4~6个学生共同解剖一具尸体,如不通过具体尸体解剖,医学生对人体具体结构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只停留在画面上,可以想象,一个外科医生在做手术前如不经过人体解剖的尝试,手术台上的手术能连连成功吗?尸解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医学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一些医学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尸体解剖,有些国家甚至把尸体解剖作…  相似文献   

14.
口碑追加形式对购买意向的影响:口碑方向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信  陈毅文 《心理学报》2016,(6):722-732
网络购物越来越成为大众钟爱的购物方式,而网络口碑在网络购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消费者作出决策需要参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15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操纵产品网络口碑,探讨不同追加形式(不追加、追加一致和追加不一致)和口碑方向(正向、负向)对购买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口碑方向调节追加形式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正向口碑组中,不追加和追加一致组购买意向显著高于追加不一致组;负向口碑组中,不追加组,追加一致组和追加不一致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还发现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满意度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最后对商家如何管理追加口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影响器官捐献的社会观念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据专家统计,我国目前有150万尿毒症患者,每年却仅能做5000例左右肾脏移植手术;我国有400万自血病患者在等待骨髓移植,而全国骨髓库的资料才3万份。阻碍器官捐献的原因相当复杂,有社会捐献渠道通畅、社会公益性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缺乏等“硬”问题,更有社会观念和意识障碍等“软”问题的制约。有人调查发现,91.5%的医务人员认为影响器官捐献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观念障碍。  相似文献   

16.
据专家统计,我国目前有150万尿毒症患者,每年却仅能做5 000例左右肾脏移植手术;我国有400万白血病患者在等待骨髓移植,而全国骨髓库的资料才3万份[1].阻碍器官捐献的原因相当复杂,有社会捐献渠道通畅、社会公益性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缺乏等"硬"问题,更有社会观念和意识障碍等"软"问题的制约.有人调查发现,91.5%的医务人员认为影响器官捐献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观念障碍[2].  相似文献   

17.
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纪念碑作为纪念性建筑,有其纪念性、社会性、传播性的一面,可以将其放置在公共性空间让人瞻仰,但是将其放置在墓地中,让墓地除了是埋葬逝者骨灰地方,还可以给捐献者家属提供心灵慰藉和哀思场所并作为生命教育基地。其中方案一采用"生命永恒"这一主题展开设计,方案二采用"生命传递"这一主题展开设计。  相似文献   

18.
浅谈病毒、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检验科(116013)褚量子大连医科大学检验系(116033)王欣蓉一、对病毒感染的再认识医学工作者应对病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不能只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其治疗措施,而面对病毒所致疾病却束手无策。应着重探...  相似文献   

19.
器官捐献是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基石,而协调员在器官捐献工作中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自2010年3月我国推行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适合中国国情的DCD工作成为器官捐献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充分发挥协调员在DCD工作中的作用,提高DCD捐献率和供体转化率,以有效地促进和推动DCD工作,是急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20.
谢炳国 《天风》2018,(9):56-56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19日,辽宁锦州南站,一位81岁的老人刚下火车就突发心脏病晕倒,正在站台上候车的锦州医科大学大二学生丁慧见状,立即上前跪地为老人做心肺复苏。最终,老人被救醒送医,但丁慧已错过了本要乘坐的列车。7月20日,锦州南站发给锦州医科大学一封信,信中对丁慧救死扶伤、热心助人的崇高品质进行了表扬。事后,丁慧婉拒了老人家属的酬谢,她称"自己是学医的,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但随后一些学医的专业人士认为丁慧的急救行为不专业、不规范,在网上引发了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