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对教师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构建了3~9岁儿童自尊结构的理论模型,编制了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通过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编制的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闽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适用性:(2)3~9岁儿童自尊结构由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和外表感构成。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使用9张部分和整体各有不同意义的图形研究了98名4—8岁儿童知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1)儿童既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2)儿童知觉部分图形的年龄比知觉整体图形的年龄早,3)8岁儿童大部分可以做到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教育条件优越时可以提前到6岁,由此可见儿童部分—整体图形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与教育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用WISC—R 和临床记忆量表的部分测题,考察了小学儿童短时记忆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短时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呈上升发展趋势,7—9岁年龄段是迅速发展时期;(2)凡运用记忆策略识记材料,其效果总比机械识记好;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效果均优于低年级;(3)小学各年龄段儿童具体词的记忆效果均优于抽象词,但这种差别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相似文献   

4.
《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简称DSCAC)是编制来鉴别和诊断学习不良儿童的一个认知能力测验。它由三个分测验和八个项目组成。我们在1986年建立了DSCAC的杭州市一、二年级的年级常模。结果表明;1)本量表能反映出年级间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2)量表的重测信度一、二年级均在0.81以上,说明量表是可靠且稳定的;3)通过因素分析,量表内部一致性分析和DSCAC与WISC—R相关分析来评价本量表的效度。结果发现,DSCAC具有较好的构思效度和内部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K——ABC(Kaufman Asso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是用于两岁到十二岁半儿童的个别回答式智力量表,由美国纽约州阿尔巴尼(Albany)大学心理学教授考夫曼夫妇(Kaufman, A. S. & Kaufman, N. L, 1983)共同编制。K——ABC自1983年发表以来,受到了世界心理学界的瞩目,现已成为与斯坦福——比纳量表和威克  相似文献   

6.
张丽锦  毕远  梁熠  刘敏红 《心理学报》2016,48(7):804-817
首先编制测查小学一年级儿童数感发展水平的测验, 以筛查出数感发展不良儿童并进行数量转换和数量估计的动态干预。将数感不良儿童分为干预组(29人)和控制组(27人), 并以数感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40人), 以比较干预训练对儿童数感水平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计算流畅性的促进作用。同时进一步考查数感和计算流畅性的作用方向。结果发现:(1)所编制的儿童数感发展测验信效度良好, 能有效评估一年级儿童的数感水平; (2)数感不良儿童经干预后, 其数感水平较控制组有了明显改善, 计算流畅性水平也显著提高, 甚至达到正常组儿童的水平; (3)数感对计算流畅性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是计算流畅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存仁 《心理学报》1989,22(2):20-30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主要是根据Bayley量表结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本量表是评价0—3岁儿童智能发育的诊断性量表,用来评价和分析儿童的早期发展。因而它是优生优育和早期教育的一个有效工具。它既可以为儿童工作者,尤其是儿科、儿保工作者,儿童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的托幼保教工作人员在对儿童进行诊断、治疗和教育时作为依据,也可以用作研究工作者在研究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例如: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一个诊断工具,提供比较确切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张丽锦  陈亮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11,43(9):1075-1086
本研究旨在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 (Inventory of Piaget’s Developmental Task, IPDT)中的守恒与关系领域分测验改编成动态测验, 并应用于不同程度学业成绩儿童当中以探查其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以往动态测验的编制技术, 把动态施测过程分为“前测—干预—迁移—后测”4个阶段, 分别确定各阶段的测题并构建了6等级提示系统。在中等学业成绩儿童(n = 33)和低学业成绩儿童(n = 35)中的应用发现, 动态测验测得的能力获得变量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证实了所改编测验的有效性; 动态测验情境下中、低学业成绩儿童的潜在认知水平基本相同, 所改编的动态测验有助于发掘儿童的潜在认知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实验参照艾森伯格—伯格设计的亲社会两难情境,编制适合于我国儿童生活实际的亲社会两难情境故事,以研究我国儿童的亲社会道德推理。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中所研究的我国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的发展基本上与艾森伯格—伯格的结论一致,但他们的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略高于美国同年龄儿童;不同的两难情境对儿童的道德推理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在亲社会道德推理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K——ABC(Kaufman Asso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是用于两岁到十二岁半儿童的个别回答式智力量表,由美国纽约州阿尔巴尼(Albany)大学心理学教授考夫曼夫妇(Kaufman, A. S. & Kaufman, N. L, 1983)共同编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教师评定的3~9岁儿童气质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文  杨丽珠 《心理学报》2005,37(1):67-72
该研究采用理论推导、开放式问卷和个案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744名3~9岁儿童的气质进行理论建构,自编儿童气质教师问卷,采用AMOS技术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3~9岁儿童气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3~9岁儿童气质是由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和专注性五维度组成的多维整体;研究所编制的3~9岁儿童气质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编制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家长评定问卷并对其结构进行验证。方法:在理论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家长评定问卷,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263名和387名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进行结构的探索与验证。结果: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由独立性、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五个维度构成;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结构在不同性别、城乡样本中具有稳定性。结论: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是一个五因素的结构,所编制的问卷可作为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家长评定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是分析学前儿童认知过程中三种不同的条件(实物、照片、语言指示)对儿童计数、操作和比较活动的影响,探讨认知的各直接成分和各间接成分的关系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了解3—6岁儿童在三种认知活动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理解监控水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阅读目的因素,综合考察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能力.结果发现:(1)理解困难儿童的阅读目的和正常儿童一样,倾向于从文本信息中获取意义,但这种阅读目的的强度要落后于正常儿童;(2)理解困难儿童对阅读的理解监控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这是由于阅读目的的影响,他们的理解监控能力与正常儿童相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小学中开始学习LOGO程序设计的150名儿童为被试,以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自行编制的元认知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儿童学习LOGO程序设计与发展认知能力特别是元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学习了一年的LOGO程序设计后,在其一般智力的发展上不能表现出显着提高;(2)儿童经过为期一年的LOGO程序设计教学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划和监控能力,即程序设计学习有利于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3)关于元认知测验的构成问题,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陈晶  佐斌  周少慧 《心理科学》2004,27(4):833-835
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法,调查531名5—16岁中国儿童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以及儿童对中国人身份的喜欢程度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被调查的5—16岁中国儿童对中国人持积极评价,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有积极的情感体验。(2)不同年龄的儿童对中国人形象的积极评价先上升后下降,随后有所回升,其中9—10岁儿童的评价最为积极。(3)儿童对中国人身份的喜欢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4)对5—10岁的年幼儿童来说,对中国人的评价与喜欢成为中国人的关系不大,11—16岁的年长儿童则能更加紧密地联系两者。  相似文献   

17.
在比奈所编制的测验中,题目难度不同,差异很大,根据各个年龄儿童所回答出题目的百分比,比奈将题目分成等级,这样,他就开始提出了心理年龄的概念。如果一个儿童通过了一般3岁儿童均能通过的测验,那么,他的心龄年龄即3岁;通过了4岁儿童一  相似文献   

18.
寄养家庭属性对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崔丽娟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02,25(4):429-431
本研究在对家庭寄养儿童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家庭属性因素与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测评量表,并对寄养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寄养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2.影响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家庭特质因素有寄养家庭结构和寄养父母的和谐程度;3.对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寄养家庭社会因素是情感满足、行为支持、家庭主导情绪、需要满足。  相似文献   

19.
3—6岁超常与常态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84,17(4):27-36
本研究为探讨3—6岁儿童类比推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差异。研究是以图形和实物图片为实验材料,受试采取四择一的选择反应,在每项反应完成后,都要了解他们选择的依据。受试为650人。 研究结果表明,3—6岁儿童已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能力,这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绝大多数超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成绩既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又高于比他们大两岁以上的常态儿童的平均成绩;他们类比推理发展的水平也高于常态儿童1—2级水平;而且他们还表现有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的一些思惟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儿童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自行编制的《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对国内六大行政区所包括的天津、吉林、陕西、安徽、广西和云南等六省市自治区的1200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目的是考察我国儿童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现状.结果表明:(1)各种非智力因素(认识兴趣除外)及非智力因素总体的水平都存在着不同显着性水平的年龄阶段差异;(2)除学习毅力和注意稳定性以外,其它种类的非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总体的水平都存在着极显着的学校类型差异;(3)除支配性以外,其它种类的非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总体的水平都存在着不同显着性水平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