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2月11日至13日在耶拿席勒大学举行了耶拿第三次古典时期讨论会。德国古典时期的历史哲学是这次为期三天的跨学科讨论的对象。从六十年代以来,这个大学的哲学系就组织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1988年4月1日至5日,关于德国哲学中人的问题国际哲学讨论会在武汉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和《德国哲学》编辑部主办的,近百名学者与会。来自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法国、美国、瑞士、日本的九位教授和十位中国教授、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3.
1991年10月下旬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邀请北京和华北地区部分学者举行德国古典哲学及其演变讨论会,就国内外有关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动态及情况进行了开阔的交流与对话。现就会议中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与会的同志认为,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在现时代,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有些同志认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侧重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是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今后也需加强德国古典哲学总体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立足于当代,拓宽视野,把这项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演变发展 有的同志认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是在哲学中贯彻理性原则,建构越来越庞大的理性哲学体系的过程,也是在理性旗帜下推进哲学思想,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全国现代外国哲学第三次讨论会于1982年9月20日至26日在江西庐山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现代外网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相似文献   

5.
9月16日至9月22日在安徽省屯溪市举行了1981年全国形式逻辑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逻辑学会、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安徽省哲学学会联合召开的。来自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六十多  相似文献   

6.
1983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巴黎举行了关于“维也纳学派”的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得到了巴黎第十二大学、奥地利科学院语言哲学研究室和奥地利国立科研中心的赞助。下面就是这次讨论会部分学术报告的内容摘要。《维也纳学派与奥地利哲学》(巴黎科学史研究所 J.塞巴斯蒂克)尽管维也纳学派的成员表示他们诚心实意地愿意同过去的哲学(且不提这些哲学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倾向)决裂,但这个学派却根深蒂固地承袭着十九世纪的奥地利哲学传  相似文献   

7.
全国现代外国哲学第三次讨论会于1982年9月20日至26日在庐山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共同主持召开的。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0月30日至11月6日在无锡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对于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来说,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由于德国古典哲学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先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全新的世界观,就是在直接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而且更重要的则在于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以前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外国哲学第四次全国讨论会于1986年8月1日至8日在贵阳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贵州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70余人,向大会提交了65篇论文。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外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会议主要是围绕着现代西方  相似文献   

11.
由东北地区外国哲学研究会和延边大学联合发起的日本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于八月九日至十六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哲学研究机构,大学哲学系和出版社的专业工作者共四十五人。这次会议是东北地区日本哲学史专业工作者的第一次盛大聚会,也是建国以来国内首次召开的日本哲学史专题学术讨论会。由于国内  相似文献   

12.
德国古典哲学历来被看作哲学研究的模板,然而,这种看法之所以形成有其历史的和时代的原因。中国传统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精神风格上的契合以及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哲学更容易把德国古典哲学接受为模板。西方哲学的近代发展以及当代哲学的演变又使得德国古典哲学逐渐变成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或特殊哲学形态。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哲学的近现代发展,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1989年3月11—14日,中国和民主德国的哲学学者在京举行了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民主德国科学院学术交流合作协议的一部分,它标志着两国的友好交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这次会议既是中、德两国,同时也是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举行的首次哲学讨论会,因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推动从哲学上批判“四人帮”,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于四月十三日至二十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哲学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吉林、广西、山东、陕西、江西、  相似文献   

15.
1989年6月27日至30日,波兰华沙大学哲学研究所为祝贺慕尼黑大学赖因哈德·劳特教授70岁生日,在克拉科夫举行了以“先验哲学与辩证法”为主题的国际讨论会。来自10个国家的32位哲学家向会议提交了22篇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为会议的参加者现将所见所闻扼要报导如下。第一,关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自然界的辨证过程的看法民主德国科学院胡·霍尔斯特曼(H.Horstmann)教授在他的“发展总是只能设想为向上的过程吗?”的报告中指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唯心辩证法时,往往只注意这个发展理论所讲的从下到上、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而几乎毫无例外地忽视了它所讲的从上到下、由完善到不完善的过程,这是极其片面的。他考察了莱布尼茨、康德与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哲学界于1983年10月4日至8日在滁县地委党校召开了第二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安徽大学哲学系和滁县地委党校联合发起的。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本省各单位的哲学工作者95人。会议收到论文、资料53篇。这次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二三方面的问题:(1)真理的定义和本质属性问题;(2)真理的相对和绝对的问题;(3)真理和谬误是否相互  相似文献   

17.
一新中国成立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 5 0年 ,是旧中国德国古典哲学传入 5 0年的继续和发展。在这 2 0世纪后半个世纪里 ,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走过了一条众所周知的“之”字路 :文化革命前的相对兴盛 ,文化革命中的全面中断 ,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前进。不容置疑 ,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 ,后 5 0年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大大地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但从德国古典哲学的无比丰富的内容和极其深刻的意蕴 ,从它作为一个整体的无数构成环节 ,从它作为人类哲学史上一场持续时间最长、展示出一幕幕宏伟场景的哲学革命所隐含的支配哲学发展的内…  相似文献   

18.
倪胜 《道德与文明》2018,(2):154-159
正邓安庆教授的《启蒙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公序良俗——德国古典哲学的道德事业之重审》(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版)一书,全面地清理和评述了德国古典伦理哲学的思想发展历程,是继杨祖陶先生《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之后的又一力作。仔细翻阅,感觉全书脉络清晰,宏观大气,新见迭出,如观园林,峰回路转,处处有胜景,不时有会心一笑。掩卷长叹,开卷之时竟未料本书如此宏富!不免写下此文,记录读书心得,并由此生发出一些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反思。请邓安庆教授和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全国辩证唯物主义讨论会于6月3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央党校、解放军政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编辑部、《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一百余人。会议自始至终贯彻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基本精神,就物质定  相似文献   

20.
由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湖北省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分析哲学讨论会,于1983年11月2日至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外国哲学研究所等26个研究部门和大专院校的62名哲学工作者,提交了学术论文27篇。讨论会首先安排了关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分析哲学研究”的专题发言和讨论。讨论会还讨论了分析哲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与会者普遍认为,尽管分析哲学致力于对科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进行学究式的烦琐分析,同存在主义、弗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