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方法”“中西医结合人才”“中西医结合机构等概念与定义,根据逻辑学原则予以分判。表明”中西医结合“的同类概念完全可以客观地被决定。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医学科学;其外延应包括整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中西医结合的困惑》一文的透视、质疑与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3期载赵晓山、贾钰华、张曦倩《中西医结合的困惑》一文 ,颇感其内容、观点、语言、语气 ,甚至标点符号都似曾相识相闻。经认真学习 ,反复研究 ,为了澄清一些事实和认识问题 ,仅简要透视与质疑如下 ,并与该文作者共商。透视一 抄袭行为严重1 该文“1 1中西医结合概念的混乱”一段 ,从“但是这一概念的确切定义 ,……”直到“于是种种各行其事、随心所欲的机构 (笔者注 :《医学与哲学》载文误印为“结构”)、组织、团体、学说都冠以中西医结合的旗帜竞相而出 (笔者注 :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分析中、西医学的可结合性;从中西医学的“共通”点,根据临床结合已取得较好成果的客观事实,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与医学与哲学杂志社拟定于1999年10月中下旬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原定今年召开的“跨世纪中医现代化研究学术会议”改为与“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一并进行。1征文内...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西医结合护理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中西医结合的工作,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体系,也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的科研问题。 一、中西医护理体系建立的基础 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的“形神合一”、“天  相似文献   

7.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综述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116013)王宝瑞由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学会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3月29日在桂林市召开。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学术论文500余篇...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西医结合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中西医结合,最大的困难首先是概念上的为什么中西医学分别具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为什么在对医学研究的共同对象———人体的研究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理论形式和认识方法,为什么直到今天中西医学仍然具有这样大的差别,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结合能否实现,能否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体系———中西医结合医学,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大的困难首先是概念上的。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引进了当时的哲学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等,建构了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形成了以阴阳、五行等为论理方法,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象…  相似文献   

9.
由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27日~10月3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62篇,入选大会交流论文85篇。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作了“拓展中医生存新空间”的主题报告。国际中华名医协会副会长、中西医结合专家、苏州医学院教授卢君健作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病例讨论”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有关焦点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1 关于中医的生存与发…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对两种医学有“否定、容忍、平行”几种,都认为传统医学不科学,歧视之。中国采取“结合”原则,使中医学获大发。在相互理解基础上达到中西医团结,又在此基础取长补短,达到中西医结合关键是医疗效,使其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可信可重复,组织西学中是重要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现状,通过调研,结合文献,提出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发展对策。试从研究方向、人才队伍、科研交流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有助于我国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高等中医院校师承教育试点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院校教育改革已经开始注重中医特色和优势,部分学校在中医专业恢复师承教育,开办试点班。试点班以中医课程为主,培养方向是中医特色临床。在师承教育试点班里,已经把纯中医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相对分开。恢复师承教育试点班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它在推进院校教育结构调整,完善教育体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中医学的核心概念未能获得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实证,所以有人提出科学主义应当从中医学研究中退出,取而代之的应当是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划界与中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划界就是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作出区分,依据科学划界的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以及重建划界的多元标准,中医不晃科学,但中医也不是伪科学,而是一门实用的技艺,因此中医科学化、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的提法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我们反对把中医伪科学化,中医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融入现代医学的发展之中,为医学的发展而奉出自己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要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必须注重医古文与外语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循证能力、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与基本技能、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理不可通约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与西医学之间既有可通约的内容,又有不可通约的内容。中西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并不否定中西医的可统一性,需要树立大统一观。中西医统一将从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内容上统一,二是不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体系上统一,最后统一于一种新的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发展前景的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包括交叉兼容、中西互补、结合创新。目前,中西医结合面临着强大现代医学的挑战,及理论研究、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能否处理好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对牙周病的研究和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与牙周基础治疗结合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弥补单纯西医在治疗牙周病时偏重局部的缺陷。对中医药对牙周病研究和治疗的历史和进展情况作了简要综述,并就中医药对牙周病的治疗思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系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理论在整体观、系统观、预测性和预防性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运用科学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后殖民批判关于科学认识论、方法论问题的观点,讨论了中医药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问题,认为中医是对生活世界和主体性的回归,是另一种科学或文化范式,中西医都是各民族原创的具有同等地位的元叙说方式和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