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与总结了社会认知中情绪过程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作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情绪过程和认知的关系问题。发现就个人--社会决策活动而言,情绪过程具有核心作用。并且由此介绍了社会情绪--认知整合模型及其对情绪过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情绪过程在社会情境中对儿童社会信息的线索编码与解释、目标分类、反应提取与决定及行为实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十年以来,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我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师从傅小兰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我的研究以中文词语为学习材料, 分别考察了在编码过程中和编码结束后诱发情绪对项目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当情绪在编码阶段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负性情绪增强自由回忆, 但正性情绪只呈现出增强自由回忆的趋势。2)负性情绪降低总体再认记忆, 但正性情绪对总体再认记忆没有影响。此外,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记得”反应的正确率; 然而, 负性情绪降低了“知道”反应的正确率, 正性情绪对“知道”反应的正确率没有影响。3)正性和负性情绪均对来源记忆(即对词语字体颜色的记忆)没有影响。当情绪在编码结束后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对女性被试而言, 负性情绪增强了项目记忆的巩固, 然而, 对男性被试而言,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项目记忆的巩固。2)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被试, 正性和负性情绪对来源记忆的巩固均没有影响。本研究的上述发现对建立情绪和记忆的关系具有理论意义, 对如何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利用情绪诱发促进学生的记忆巩固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明人类情绪的生理机制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往研究倾向于分别考察情绪的外周反应模式和脑机制。近年来,随着情绪电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者从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释情绪生理机制的整合模型。其中,以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型为典型代表。前者强调由外周到中枢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试图说明情绪经验形成的机制;后者则采取由中枢到外周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试图阐明情绪调控的机制。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借鉴这两个模型,并结合近期有关情绪信息加工神经机制的新成果,以便构建能够更为全面解释人类情绪的生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毛伟宾  赵浩远  东利云  白鹭 《心理学报》2016,(10):1219-1228
情绪记忆的提取诱发遗忘研究是近年来记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尚无一致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情绪事件十分复杂,不仅包含核心的情绪信息,还包括边缘非情绪信息,研究已发现,人们对于这些复杂情绪事件不同成分的记忆效果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分别探讨提取练习整张复杂情绪图片和提取练习复杂情绪图片的背景成分时的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结果表明:(1)无论提取练习完整信息还是相关的边缘信息,均在提取诱发遗忘中存在显著的情绪记忆权衡效应;(2)消极情绪项目像中性项目一样也能产生提取诱发遗忘效应;(3)不论提取图片的完整信息还是背景信息,都仅在中心项目上表现出提取诱发遗忘,边缘背景没有出现提取诱发遗忘。  相似文献   

5.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静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07,39(6):1084-1092
个体的情绪调节与其认知的关系是近年来情绪和认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热点。本研究则通过两个阶段的实验,较系统地探讨了两种情绪调节分类下的四种情绪调节方式(原因调节——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反应调节——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减弱调节——评价忽视和表情抑制,增强调节——评价重视和表情宣泄)对记忆(视觉和听觉记忆)及记忆评价(即元记忆,视觉和听觉元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对记忆没有影响;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对记忆影响显著(表情抑制影响了听觉记忆,表情宣泄影响了视觉和听觉记忆);(2)评价忽视、评价重视和表情宣泄对元记忆没有影响;而表情抑制影响听觉元记忆;(3)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无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但对元记忆虽无性别差异上的影响,却存在专业上的差异。总之,个体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会对记忆和元记忆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中性刺激,情绪信息在记忆的准确性和细节方面都会得到显著的增强,这种增强效应在编码阶段受到情绪效价和唤醒的影响。涉及到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杏仁核、海马前部、海马回和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内侧颞叶(MTL)系统支持唤醒信息的编码增强效应,反映的是情绪对记忆自动化的影响,属于自动加工,主要受情绪唤醒的调节;前额叶网络支持消极无唤醒信息的编码增强效应,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属于控制加工,主要受情绪效价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脑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导致抑郁的一个主要认知因素, 是抑郁症的一个稳定特质。这种偏向与对负性情绪刺激自下而上的情绪加工增强有关, 表现为杏仁核和梭状回等脑区过度激活; 也与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功能不足有关, 表现为背外侧前额皮质、前扣带回等脑区活性不足。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脑机制的一个理论假说, 即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抑郁症患者情绪加工脑区过度激活与认知控制脑区功能降低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恶性循环所介导。目前证明此理论假说在研究内容、研究材料、研究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高情绪刺激引起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闯入、闪回、病理性重复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和回避等症状严重损害其认知功能。PTSD患者记忆形成了情绪网络。情绪记忆具有强烈、持久的特点, 在记忆中具有优势地位。回顾PTSD患者情绪记忆优势的行为及脑成像研究发现, PTSD患者情绪记忆优势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来源记忆与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爱情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7,30(1):224-226
来源记忆是有关事件背景的记忆,它与情绪存在一定的关联。首先,来源记忆受受试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其次,情绪材料与中性材料的来源信息提取的行为特点及激活的大脑区域有所不同;最后,情绪背景与中性背景来源提取的任务难度不同,且前者比后者需要参与的大脑区域更多。  相似文献   

10.
张钦  王岩  罗峥  陈静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9):1259-1266
情绪对记忆的促进作用, 已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 情绪对记忆的损害作用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研究结果。情绪诱导的记忆损害的条件和机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确认和解释。并且, 在证实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之后, 一个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 人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调控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呢?虽然已有的情绪调节研究对一些重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和抑制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考察了情绪调节对情绪事件记忆的影响。但是, 关于情绪调节是否可以有效地调整情绪唤醒对中性项目记忆的影响, 目前只有少量的研究。对情绪调节影响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还所知甚少。因此, 本项目拟综合使用行为测量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 在考察情绪唤醒对记忆的损害效应的条件和机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认知重评、抑制和忽视等情绪调节策略调控记忆中的情绪效应的有效性和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结果将会有助于对情绪、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的理解, 并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忆活动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在负性情绪记忆研究中被反复证实。尽管厌恶和恐惧同属负性情绪,提示威胁的存在,但由于它们的进化意义和生理功能不同,可能导致它们对记忆的编码、保持、提取三个阶段不同的调节方向或调节强度。本文采用延迟再认任务,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健康成年被试对唤醒度和效价相当的恐惧和厌恶面孔的记忆编码、保持和提取。结果显示, 1)在记忆编码的早期,被试主要加强了对恐惧面孔的注意(P1)和结构编码(N170),而厌恶信息的加工受到了抑制;2)从记忆编码晚期到记忆保持的整个阶段,被试对厌恶信息的精细评估(编码阶段P3)和复述保持(保持阶段的负走向慢波)均强于恐惧信息;3)相比于恐惧面孔,厌恶面孔可能在工作记忆系统形成了更强的表征,从而使被试在记忆提取时可回忆起更多的细节,对记忆提取的信心更足(提取阶段P3)。这后两条发现是导致行为层面上厌恶情绪记忆优于恐惧情绪记忆的原因。本研究为\"厌恶比恐惧具有更强的记忆增强效应\"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脑活动层面的证据,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负性情绪增强记忆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聂爱情  李梦思  潘如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775-1786
在记忆领域, 编码与提取之间的关系始终备受关注。近37年(1980至今)的研究显示, 随后记住信息与随后遗忘信息在编码阶段关联的神经机制明显不同(该差异被称为相继记忆效应), 表明编码能够从神经机制角度预测提取。过去10年间(2008~2017), 研究者在顺承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 重点从编码任务中加工水平及目标导向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提取任务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相继记忆效应异同、情绪项目和情绪背景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等角度展开研究。本文从上述四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 并从整合研究成果、完善理论模型、挖掘潜在社会因素、探究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以及加强应用推广等方面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孟迎芳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926-1933
编码与提取是记忆的两个重要加工阶段, 虽然多数研究认为记忆的编码与提取过程是重叠的, 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证实了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些研究主要从行为和神经成像两方面探讨编码与提取的非对称性关系, 并通过双加工模型及记忆两阶段神经生理学模型加以解释。综合以往研究, 编码与提取加工之间可能存在着多重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编码与提取干扰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非对称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迎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07,39(4):579-588
以往研究表明在外显记忆中,编码与提取加工存在着非对称性,但在内隐记忆中,二者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实验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在编码或提取中分别附加的干扰任务对词汇判断或再认产生的影响。结果证实编码与提取干扰对内隐或外显记忆都具有非对称性的影响,但又存在着差异,即编码干扰会导致随后外显记忆成绩显著减少,而提取干扰对其影响较小,相反,编码干扰对随后内隐测验中启动效应的影响较小,但提取干扰会破坏启动效应,从而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分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0,23(4):412-416
通过操纵编码程度(实验1)和提取要求(实验2)比较了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操作变化.结果表明,编码时的语义和非语义加工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倾向;提取要求中更多意识成份的参与使先前情节中的语义成份得到更多的提取,而很少影响非语义成份的提取,编码程度和提取要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报》2024,57(1)
时间顺序信息作为记忆项目之间的重要联结要素之一, 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本研究通过3项实验探究编码方式与叙事连贯性是否以及如何调节情绪对于时间顺序记忆的干扰。实验1采用2 (编码方式:叙事编码/离散编码) × 3 (情绪类型:正性/负性/中性)的混合实验设计, 其中编码方式为被试间变量, 探究编码方式是否能调节图片材料中情绪信息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干扰。结果显示, 在离散编码组, 负性情绪条件下的时间顺序记忆正确率显著比其他两种条件低; 相反, 在叙事编码组, 三种情绪类型下的时间顺序记忆没有显著差异。实验2采用两种情绪类型(中性和负性)的词语刺激, 检验编码方式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影响是否跨材料具有普适性。实验3通过操纵项目之间的叙事连贯性程度, 进一步探究上述效应是否依赖于项目间连贯性程度。结果显示, 上述叙事编码效应仅在项目之间具有高连贯性时出现。本研究不仅发现了叙事编码对于情绪记忆中时间信息的保持机制, 还指明了叙事编码效应中连贯性程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Recognizing opportunities to achieve pending goals is an important cognitive ability. But when and how do we recognize that a current situation is especially suited to resuming a past goal? The predictive encoding model suggests pending goals are encoded into memory in association with anticipate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ptimally, these features are (a)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 goal satisfaction, (b) distinctive preconditions for expecting a plan to achieve the goal, and (c) described so as to be readily identified in the environment. Later, ordinary perception of features in the environment leads to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opportunities already prepared in memory.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al studies supports this theory, and demonstrates that general preparation can produce apparently novel opportunism. These findings suggest ways to facilitate the recognition of opportunities to satisfy pending goals.  相似文献   

18.
19.
在心理语言学领域,情绪信息加工是语篇理解的重要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读者在语篇阅读中可以在线地、自动地推测出语篇情绪信息,追踪情绪信息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更新。语篇理解相关的模型及一些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实证研究表明语篇情绪理解至少包括两个重要的加工过程:一是对语篇情绪信息的实时监控,二是对当前情绪信息的评估与更新。相关的功能磁共振(f MRI)的研究表明语篇情绪理解除了需要经典的情绪加工网络,还需要多个脑区网络的参与,如,语篇理解网络、心理理论(To M)网络。未来研究还需更加深入地、更加细致地探讨语篇情绪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情感计算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