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又到了龙华古寺一年一度除夕夜撞钟祈福的时候了。今岁钟声依旧,而以往年年与我们一起撞钟、听钟的明公老和尚却在半载前翩然离去。我坐在华林丈室里,聆听着一下又一下的钟声,钟声洪亮,余音绕梁,仿佛在颂唱着先师一生无尽的行愿。一记一记的钟声打在我的心坎上,更激起我对上明下恩师无尽的思念。一、岁月不易赤子心当代高僧明法师,1916年出生于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俗姓陈,名心涛。父亲陈南金是一位律师,兼营市郊北岭农场。母亲蒋树英时任福州市女子刺绣学校校长,还办了个刺绣厂,亲任厂长。先师4岁受母亲启蒙教育,5岁入私塾,6岁起进西峰… 相似文献
5.
愿行无尽记峨眉山圣水阁的尼僧们峨眉山圣水阁,又名神水阁,以泉水和摩崖石刻闻名遐迩,其泉水有“峨眉第一泉”之称。此寺乃是智者大师的道场,存有大师的“衣钵塔”和“神水通楚”遗迹。抗战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在寺内提笔挥下“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寺院主持刻... 相似文献
6.
初见圣辉法师,最令人难忘的是他那浓浓的湖南乡音和法相庄严、气宇不凡的僧伽形象。他谈吐文雅、慈悲和善,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落落大方,一派儒僧风度。使命在肩 不负重托圣辉法师是湖南湘潭人,与开国领袖毛泽东是同乡。他出生于1952年,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父母亲皆是知识分子。在极左路线横行的“文革”年代,由于家庭成分的影响,他备受牵连与折磨,在命运多舛的困苦中成长。1981年出家于安徽九华山,1985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本科班,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非常…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畴隐居士,近代著名医学家、文字学家、藏书家、书目专家、出版家、古钱币收藏家,佛教大居士,江苏无锡人,因笃信佛法又号破纳、守一子。丁福保旅居上海行医著书30多年,创设有文明书局和医学书局,曾任世界提倡素食会会长、中国佛教医院院长、上海市佛教会理事,是中国第一部《佛学大辞典》编纂者、中西医学会创立者、上海《中西医学报》创办人。 相似文献
8.
9.
10.
本老一生都在践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乘菩萨精神。悼念本老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他的遗愿,学习他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优秀品质,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行愿,弘扬佛教优良传统,为国家昌盛和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圣严长老于2009年2月3日下午圆寂,当天晚上法鼓山常惺法师打电话告诉我,使我深为震惊。按道理,学佛人要看破生死,不应该于此起悲伤之感,但长老离开人间,我还是很悲痛,因为在我看来,长老是人天的眼目,世间的明灯,一方众生的依怙,他的离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去一朋友处,偶见贵刊,随手翻了翻,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住。贵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文章短小精悍,风格清新怡人,版式新颖精美,融科学性、思想性、生活性、知识性、可读性、资料性为一体,真是看一看相见恨晚,读一读难舍难分,难怪我将贵刊带回单位后,我公司职工纷纷争相传阅,看后都赞扬《心理世界》办得好,称 相似文献
13.
凤历春回洪钧气转之候,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特于日丽风暄万千气象的四月里,假香港盛大举行,有几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之佛教领袖、学者专家莅临香港参与盛会,实为全球佛弟子之无上喜庆。 相似文献
14.
<正>商容是殷商时期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已经掉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存吧?"商容点头笑了笑,对这个很有天赋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5.
16.
正唐家三少,本名张威,北京人,是著名的网络小说作家。唐家三少毕业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大学毕业后,曾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央视国际网站相关的工作。因工资不太理想,他跳槽到一家IT公司,但公司效益也不佳,唐家三少被裁员,随后他尝试自己开餐馆、搞零售、卖汽车装饰 相似文献
17.
我没有亲历过任何一场死亡,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葬礼。一次,我梦见我的太姥姥,养育过我、临死前叫着我的名字的太姥姥。光头,短短的白发茬,目光平静如水地看着我。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他的葬礼、他们的葬礼?为什么我那么软弱,那么怯懦?为什么我自动过滤了让我悲伤的场面,屏蔽了让我震动的时刻?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诗人郁达夫有“湛山一角夏如秋”之说,在山东青岛湛山脚下、中国佛教天台宗最年轻的佛刹——湛山寺里,这一诗句的意境浑然天成。前不久,笔者拜访了湛山寺的方丈明哲老法师。虽然已经是八十高龄,但明哲法师仍然精神矍铄,声若洪钟,谈得从容,笑得开朗。在静寂的丈室中,偶尔传来钟磬声,不知不觉,我们的心也从浮躁不安,走向安适静雅。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