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笔记》是列宁在一九一四——一九一六年深入地研究哲学,尤其深入地研究了黑格尔的著作时所写的读书摘要、札记、批注和短文的汇集。它在认识论、辩证法、逻辑的同一,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的辩证过程等很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列宁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哲学遗产。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不读的书。但是,由于《哲学笔记》摘录了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的言论,特别是摘录了许多黑格尔  相似文献   

2.
张一兵 《哲学动态》2007,5(10):11-14
以往苏联、前东欧学界和西方列宁学的学者在研究列宁“哲学笔记”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将其视为一本书,但这个作为一本书的《哲学笔记》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个列宁在长达20年之久的时段中学习和研究哲学的不同摘录笔记、札记、心得和阅读批注的有明显理论性质级差的文献汇集。所以,列宁的“哲学笔记”并不是一部现成在手的哲学著作,它只是记录了列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哲学学习和研究的各种不同性质、形式多样的亚文本和似文本群。它直接反映了列宁自己的哲学学习和研究过程是一个跨世纪的复杂思想认识过程。专门标识…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笔记》中,列宁曾说: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7页)。在这里,列宁提出了被人称为“三者同一”的思想。《哲学笔记》问世后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哲学界对这一思想做了广泛的研究探讨。但  相似文献   

4.
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辑的“列宁全集”第四版第38卷(哲学笔记)近已出版。这一卷中汇集了列宁在1895—1916年间研读哲学著作时所作的笔记。本卷中列入的材料大部分曾于1929—1930年第一次发表在列宁文集第9卷和第12卷中,1933—1947年间曾不止一次地以“哲学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22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诞生一百一十周年。 列宁留给我们的哲学遗产是丰富的、宝贵的。他写作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文献。他在俄国的民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发起的首次全国《哲学笔记》研究与教学讨论会,于去年12月8日至15日在厦门大学举行。应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六十余人。会议开得紧凑、集中、热烈。大家一致认为,《哲学笔记》是列宁继《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后,又一部划时代的哲学巨著。它既是列宁酝酿哲学新突破的思想实验室,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宝库。我们决不能因为它是以笔记的形式叙述的,就忽视和低估它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在此评价的基础上,与会代表集中对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界,讲到辩证法的思想渊源,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列宁的《哲学笔记》,尤其是其中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倍受我国学者们重视,甚至我国大学的课堂上,讲《哲学笔记》重点是讲《摘要》部分。不过,回顾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哲学研究道路,我以为人们对《哲学笔记》的注释、讲解、评述虽然有一些,但是,对其系统深入的研究专著还不是很多。总览今天的哲学研究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本专题刊发的这组文章接续了"第五届《哲学分析》论坛:回到事情本身何以可能?"对张一兵教授学术观点的讨论。孙正聿教授在《"靶子"·"灵魂"·"血肉":〈哲学笔记〉和〈回到列宁〉》一文中强调,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者一致"是贯穿列宁《哲学笔记》的"灵魂"所在,并进一步提出文本解读有望达到的深层一致性,取决于我们对于文本的"靶子、灵魂和血肉"的把握。日本学者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列宁在1895年到1920年读某些哲学基本著作时所作的一些注解、摘要和评语的一本汇集。使人对这本著作有着特殊兴味的地方也正在此:它好像引我们走进了列宁思想的实验室;让我们“从内部”去研究列宁,去在他构思的萌芽和过程中,抓住构成他伟大著作之理论结构的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这些笔记原文的大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即有关唯物辩证法的部分,是在1914到1916年间写成的。即使这点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到列宁如何去研究哲学:越是在有最紧急、最艰巨的政治实践任务需要他去完成时,他越尽最大的努力去作理论方面的钻研。  相似文献   

10.
卞敏所著《列宁〈哲学笔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一书,采取研究原著与研究哲学原理相结合的新途径,在通透深入地剖析原著思想的同时,对哲学原理也作了见解独到的探讨,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说:“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上的时一空范畴。哲学的时一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全部人类认识史证明,没有辩证的、唯物的时空概念,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列宁主义学说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以来,对列宁哲学思想的研究有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在此,将近十年研究概况略作评述.首先为人们所关注的是围绕列宁的《哲学笔记》而展开的关于辩证法的研究.在这方面,第一本研究性的著作是黄楠森著的《〈哲学笔记〉与辩证法》(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该著不仅对《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的研究做了许多史料性的考证,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对辩证法体系所做的大胆探索,构架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六类范畴表(整体范畴、并存范畴、层次范畴、过程范畴、社会范畴、认识范畴),对以往通用的教材进行了突破,从而开创了列宁《哲学笔记》研究新路子、新局面.尽管他提出的体系并未被广泛采纳,但这一研究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黄楠森同志的新著《〈哲学笔记〉与辩证法》是我国关于《哲学笔记》的第一部研究性专著,在许多方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列宁《哲学笔记》的公开发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完整的汉译本发表也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可是无论从国际、国内来看,它至  相似文献   

14.
由厦门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高英伟副教授主编的《列宁<哲学笔记>的学习与研究》一书已成书。这本内部教学参考书,是在多年的教学与研究中,特别是1980年年底在全国部分院校列宁《哲学笔记》学习讨论班的讲稿以及编写的全部材料的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的。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列宁《哲学笔记》的学习与研究,是按照原著的顺序,选择一些重要课题,结合段落大意和有关论断进行分析和阐述的讲稿,内容涉及原著全书,共三十个专题;  相似文献   

15.
李辛生教授主编的《<哲学笔记>简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全面探索《哲学笔记》的光辉思想的专著,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哲学笔记》基本原理的教材。它的问世,是我国近年来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家教育委员会选定它为高校哲学专业的教材,  相似文献   

16.
[王东,1948年生于北京,曾在北大荒劳动整整10年。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旋即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1985年在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留校任研究人员,1987年聘为副教授。主要著作:《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哲学问题探索(改革之路的哲学沉思)》,《对<资本论>历史观的沉思) (现代历史哲学构想)》,《探索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列宁构想(<对哲学笔记>的  相似文献   

17.
本期发表的列宁的三篇哲学笔记,是译自苏联最近出版的“列宁全集”第4版第38卷。除“阿·德波林‘辩征唯物主义’一书札记”的一部分曾在1956年出版的中译本列宁“哲学笔记”中发表过以外,其余的译文在我国均是第一次发表。  相似文献   

18.
一些哲学著作和文章在论述假象问题时,常引用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表述的一个公式。“假象=本质的否定的本性。”(《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7页)并以此公式为出发点,阐发假象的定义。本人认为,由于“假象”一词翻译不确切,对列宁的这一重要哲学公式,一直存在着误解。这种误解,妨  相似文献   

19.
1894年在彼得堡用胶版以当时为非法的手段印刷了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这篇著作以自己方法论的概括力量而著称,在年轻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同自由主义民粹派分子的思想斗争中成为一个重要的事件。在以后的列宁著作中,特别是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中,发展了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心理学根本问题的基本原理。在列宁思想的影响下,在我国科学中确立了:能动反映的原则,把实践不仅理解为检验的手段,而且理解为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等等。  相似文献   

20.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这样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要以思想和概念的形式来把握自己的对象的,所以都可以说是应用逻辑。”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引了黑格尔这段话,并作了“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的批语。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说的逻辑,是指整个逻辑学,但本文将只讨论这个逻辑学中的一个部分,即近代意义下的“形式逻辑”,其中特别是指数学中所使用的逻辑。 在数学研究中,除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直接或间接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