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星桥 《法音》2003,(7):34-38
五、佛教禅定与养生佛教禅定或瑜伽,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五欲的困扰,精神得以专注、安祥,并因禅定能产生智慧,解除人们内心存在的种种烦恼与颠倒妄想,彻底根除人的“心病”。正因如此,我国气功界将佛教禅定或瑜伽称为“佛家功”,并视之为“气功”的最高功法。坐禅看起来简单,两腿一盘,什么都不想就行了。其实这看似最简单的事恰恰最复杂,不仅修法多,目的不同,结果也大异,弄不…  相似文献   

2.
陈星桥 《法音》2003,(12):20-24
十二、禁欲与养生这里所言禁欲,特指禁断淫欲,也即佛教所谓梵行,为受持淫戒、断除淫欲之清净行法,是色界第一禅天“梵天”之行,故名梵行。佛教认为,淫欲为生死轮回之本,要想跳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外、不在五行中,首先必须断除淫欲。如在《四十二章经》中,“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又说:“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所以出家僧人以禁欲断淫为第一大戒…  相似文献   

3.
佛教的养生之道(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桥 《法音》2003,(6):30-36
一、佛教的创立与僧人的日常生活健康、长寿,始终是人类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为此,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出了许多的养生之道,其中,佛教和佛教徒也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不过,在谈论佛教的养生思想之前,应略为介绍一下佛教的创立与僧人的日常生活。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624年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宫,其父王为他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但他却不感兴趣,一味要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相传他先后于都城四门见到人间生老病死的四种情形,还于田间看见人驱牛、鸟啄虫、鹰抓鸟这种种弱肉强食的景观,深感众生生命的脆弱、痛苦、无常与虚…  相似文献   

4.
陈星桥 《法音》2003,(8):24-32
八、佛教的饮食理念与养生饮食对于一切生命来说,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饮食,故《汉书》谓“民以食为天”。饮食与人的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因而成为各种养生术关注的一大焦点。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哲学体系,对饮食与人的健康、修行、传教的关系有着许多独到的研究和规定。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住有生存、安住之义,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必须依“食”而得以生存、安定。佛教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将食分为以下四种:1、段食,指人体由对食物营养及色香味的生理需求而进行的摄取行为,由于饮食有粗细、餐次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陈星桥 《法音》2003,(11):35-37
十一、居士与养生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无条件或不愿意出家,但并不影响他信仰佛教。从信仰佛教和修行来说,也不一定非要出家,完全可以做佛教的在家信徒,也就是做居士。佛教所谓居士,特指受持三归戒(终身归依佛、法、僧三宝)或居士五戒、居士菩萨戒的在家信徒或居家修道之士。自古以来,居士就有良好的养生传统。佛教初传入时本与各地民间传统信仰相混杂,只有“斋戒”是其特点。公元66年汉明帝赐楚王英诏说他“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所说洁斋三月,后世名为三长斋月。《杂阿含经》卷40、《大毗婆娑论》卷41、《大智度论》卷13…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眼于网络中佛教僧人的修行活动,选择其中最基本的两项——化缘和持戒作为考察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考察网络对僧人修行的实际影响,分析网络化修行中僧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以保证佛教在僧人网络化修行中能够实现出世修禅悟道的宗教性与入世弘法利生的社会性双重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陈星桥 《法音》2004,(2):29-33
十三、佛教徒的日常保健与养生“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术,就是根据生命生存演化的规律,为达到保养身体、和谐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而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它包括保养身体和涵养精神两个方面。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养生的国度,数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门类的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其中道教养生偏重身体修炼,儒家养生偏重道德涵养,佛教养生偏重身口意三业转化,医学养生偏重临床,民间养生偏重实用,武术养生偏重技击。但不管是那一门派,都须遵循养…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高僧长寿者众多。唐代以来,超过或接近百岁的高僧,有记载的著名僧人就有日照、慧昭、仪宴、惠秀、礼宗、神秀、智威、怀海、圆修、志鸿、定安等;当代高僧中,长寿者也众多。  相似文献   

9.
佛教与茶     
增与茶结缘之说古今流传,古诗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佛门也流行一禅语说“茶味禅味是一味”。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叶便应运而生,成为佛家信徒们的座上品。同时,佛家持淡泊的人生态度,抑欲忌荤,提倡素食,清淡茶场无疑是最佳饮品;且茶性净洁,久饮助人寂静斯文,为佛教平添一层神秘色彩,更与僧人结下不解之缘。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0,(2):32-33
在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因缘的促成下,由云南、广东和福建三省青年僧人组成的中国佛教参访团一行14人,于1999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赴韩国天台宗体验修行生活。兹就参访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中原,由此至东晋十六国早期,传法译经僧主要是外国人,东晋之前外僧的汉语名号采取"以国为姓,音译或意译其名"的方式;东晋之后随着"佛法僧"三宝思想的深入,外僧大多以佛法僧为姓,音译其名.后赵政权允许汉人出家为僧后,汉僧规模大幅增加,在僧姓统一为"释"之前,汉僧主要以师为姓,采用三宝"佛法僧"或三学"戒定...  相似文献   

12.
史金波 《法音》2005,(9):19-25
五、僧人和度牒西夏是多民族的王朝,其僧人也是多民族的成分,包括主体民族党项、汉、藏、回鹘以及印度(天竺)僧人。其中党项族僧人人数最多。回鹘僧人在西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西夏前期译经的主力。元昊和秉常时代译经的主持人白法信、白智光两位著名的僧人,应是汉文文献中反复提到的“回鹘僧”的代表人物。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影响颇深,在西夏的藏族僧人数量较多。11世纪末以后,伊斯兰教在印度强力推行,对原来的佛教造成重大威胁。不少印度僧人为躲避灾难并宏扬佛法,纷纷到西藏传法。同时一些印度僧人也到佛教兴盛的西夏传法,有的人…  相似文献   

13.
吴立民 《法音》2000,(2):13-17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艺。道无艺不显,艺无道不明。佛教音乐亦然。佛教之乐道大都与修证有关,佛教把通声音与明中阴视为小悟。实际上真通声音实相,即可证悟大觉。弘法大师《声字实相义》曰:"夫妇来说法必藉文字,文字所在六尘其体,六尘之本法佛三密即是也。平等三密遍法界而常恒,五智四身具十界而无缺。悟者号大觉,迷者名众生。众生痴暗,无由自觉,如来加持,示其归趣。归趣之本非名教不立,名教之兴非声字不成,声字分明而实相显。所谓声字实相者,即是法佛平等之三密,众生本有之曼茶罗也。故大日如来说此声字实相之义,…  相似文献   

14.
2.亲情之悲 写《承教帖》时的赵孟頫已经年过半百,20余年的官宦生涯早已看透,无奈的是大元王朝不肯放弃这位名满四海的大书法家。就在给中峰和尚写元《承教帖》的第二年,赵孟頫又不得不应召赴京任翰林侍读学士。  相似文献   

15.
普正 《法音》2001,(8):45-49
韩国是一个佛教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国家,在韩国的文物和宝物中,据说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佛教文物,而大部分宝物都保存在寺院里,寺院的建筑更是韩国建筑艺术的精髓。虽然因宗派的不同,各寺院的建筑各具特色,但它们主体上都保持了佛教传统的建筑风格。  如上文所述,韩国天台宗重兴仅有几十年的时间,此前500多年,韩国没有一所天台宗的寺院。但在重兴至今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天台宗在韩国建起了两百多所寺院。在韩国佛教圣地中,天台宗寺院以宏大庄严著称。赵朴老1993年访问韩国参观釜山三光寺时,惊叹地说:“看了三光寺,才让人领略…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与中医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已渐被中国古文明及人文习俗所接收,成为至今仍对中国民众思想、生活较有影响的一个宗教。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影响了传统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佛教口述史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佛教口述史则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术界,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学术界曾经走红。而大陆佛教口述史资源丰富,把佛教口述史作为研究民国史和当代史的证据,具有明显的合法性。但至今还没有引起大陆学术界足够的重视,目前只有《雪域求法记》一部著作流传于世。眼看着丰富的大陆佛教口述史资源的流失,治民国史和当代史的学者应该有抢救佛教口述史料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8.
济群 《佛教文化》2007,(2):23-29
四、怎样追求财富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我们的个体生存和他人足分不开的,没有农民为我们提供粮食,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我们将寸步难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一方向,  相似文献   

19.
西夏的佛教(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金波 《法音》2005,(8):34-41
在宋代,中国西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封建王朝,自称大夏国(1038—1227),因其位于宋朝的西部,史称西夏。西夏前后共历十个皇帝,享国190年。前期与北宋、辽对峙,后期与南宋、金鼎足,邻近还有回鹘、吐蕃政权,使各王朝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微妙。西夏首都兴庆府(后改名中兴府,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主体民族是党项羌。西夏是一个多种宗教流行的国度。党项人奉行自然崇拜和鬼神信仰,巫术流行。西夏建国前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佛教遂成为西夏最主要的宗教,同时也有道教流传,形成以佛教为主,佛教与道教、原始宗教并存的局面。西夏文“…  相似文献   

20.
老法师这篇短文写得苦口婆心、痛心疾首、振聋发聩!佛教界太需要这样敢于站出来说话的老修行了!现今混进佛教的魔子魔孙正在坏我佛教,我们需要照妖镜,需要火眼金睛,良善佛子当以戒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