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的三大特征 :第一 ,它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连 ;第二 ,它与对家族主义的批判紧密相连 ;第三 ,它与中国传统的群体本位价值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80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荣与辉煌的一页。直至今天,五四运动所高扬的精神、高举的旗帜,仍然激励着...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由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杂志主办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五四精神与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批孔和李大钊的孔子观陈增辉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几乎成为同“科学与民主”齐名的口号。它给当时尊孔复辟势力以沉重打击,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易白沙、吴虞等人使用的是形式主义方法,对孔学以至整个传统文化作了全盘否定,导致了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进化论陈卫平从戊戍前后到“五四”前后,进化论一直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潮。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进化论,以往的论著都陈述了如下两个事实,即进化论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和进化论在这时期为其它的“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所取代,然而却很少解释这两个事实间的矛盾:声势浩大、气势锋锐的进化论为何会很快地被其它思潮所取代?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本文拟作如下考察:考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进化论和此前的进化论有何联系、区别,从而论证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潮的巅峰和落退相交织的尾声;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五四”与反传统、与文化激进主义、与后现代三个角度对“五四”意义作出新的评价。本文不同意文化保守主义把本世纪文化失序归罪于“五四”全盘反传统 ,不同意把“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等同于文革政治激进主义 ,更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五四”精神的消解或解构 ,而认为“五四”精神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9,(6):10-14
五四运动铸就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具有亲和性和承继关系。具体表现在,五四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涵养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如何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培育爱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仍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8.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伟大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它的性质、意义和历史作用,可以从许多方面加以概括总结,但是,“五四”运动首先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感情,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其历史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先秦为第一阶段,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汉至唐为第二阶段,这个时期,"爱国"的观念开始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确定形成。宋至清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民族冲突大大激发了人们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情感和意识,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成熟和发展期。晚清近代为第四阶段,近代以来爱国主义的精神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以独立自强、民族复兴为主题,迎来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升华的新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发动的“道德革命” ,无疑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所以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但学者论及“五四”的道德革命 ,重点大多是它对旧道德的批判清算 ,及其所造成的震动、影响 ,而对它所提倡的新道德则涉及较少。本文拟对此稍作评介 ,以求对“五四”的道德革命有更全面的认识。概言之 ,“五四”所提倡的新道德 ,其基本原则是“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 ,而其理论基础则是“求乐免苦”的人性论、伦理观。现按其逻辑顺序分述如下。一“五四”道德革命是戊戌时期道德革命的继续。在戊戌时期 ,维新派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以热爱共同体为标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古希腊时期有所展现。古希腊公民热爱自己的城邦,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上,注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强调将热爱共同体当作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古希腊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999年4月26日,中央党校哲学部举行了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学术座谈会。首都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中央党校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五四与中国的现代化”、“五四与中国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研讨。一、“五四”与爱国主义与会学者首先肯定...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既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又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它内含着权利和责任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其中的责任不仅是"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使命和特定内容,并规定着妇女在此期所争权利的性质和价值,遂被妇女视为获得自身解放、实现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只有认识到"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内含着双重政治伦理价值取向,才不至于作出片面的乃至错误的评判。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对中国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基本观点包括:孝道助长专制统治,孝道维护家族本位以及孝道贬损人格尊严。针对上述批判,现代新儒家徐复观作出了批判性反思。他在肯定"五四"时期非孝思想合理性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其偏颇所在。这些偏颇有:以偏概全、因果颠倒、有"破"无"立"等。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反传统的背景中,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方精神资源的一部分。基督教知识分子也深入思考基督教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甚至形成了基督教新文化运动。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宗教问题的论争,可以看作非基督教非宗教的先声。风起云涌的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社的《生命月刊》、真理社的《真理周刊》和《真光》杂志刊登了大量"护教"文章,成为中国教会人士反击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的言论阵地。基督教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深化了基督教、宗教问题的研究,基督教文化思潮促进了人道主义在"五四"时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泛化及其历史意蕴——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并足而立,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时代思潮。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五四时期的科学观念主要视为迷信的对立面,根据这种理解,五四科学思潮的意义便仅仅在于否定传统的迷信观念。这种看法所触及的,显然只是历史的表象。最近几年,一些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五四科学观念较为深层的内涵,从而多少超越了以上的传统眼界,但同时,又在总体上将五四的科学思潮归结为“思想的歧途”(参见严博非:《思想的歧途——五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周年了。八亿人民都深深地怀念着他。五四运动已经临到了六十周年纪念,人们也不禁联想起五四时代探求真理,一生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勇士——周恩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周恩来是勇敢和无私的象征。他的名字,使我们坚强,奋发。每当我们想起他,就会增添勇气,驱散忧愁。他同我们虽是感人的永别了,但是他的探求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却永远是八亿人民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我们介绍他在“五四”和旅欧时期探求真理,立志为真理献身的思想发展过程,从中得到学习和教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非意识形态化”的旗号下,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一般革命的非历史的批评,正为海内外文化保守主义相唱和。作为这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滋生土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和精神困惑,正在巧妙地被用来作为证伪革命、证伪自五四运动以来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鲁迅研究会、北京鲁迅博物馆于4月10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与会的学者们认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是值得注意的倾向。一、如何理解五四精神及其意义?一种观点主张从“多元化”的角度理…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其国家凝聚力有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爱国主义精神是国家凝聚力的精神核心,对于国家凝聚力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国家凝聚力最具广泛性的道德基石,而且是国家凝聚力最坚实的精神支柱。当今中国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克服几个认识上的障碍:一是把"世界主义"与爱国主义对立起来,进而否定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把爱国主义等同于狭隘民族主义,从而否定爱国主义精神;三是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分裂开来,因而把人们的认知引向歧途。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儒学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继续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独尊经学转向调和汉宋。由扬佛抑儒转向重视儒学、由宣扬西学转向回归儒家文化本位。尽管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思想并非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反映,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并不密切,但作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同时,他还曾一度以革命家现身,他辛亥革命时期的儒学思想在政治思想、学术思想乃至哲学思想方面对五四新文化思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