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的最早提出者,是在联邦德国和美国很有影响的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哈贝马斯.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者之一.哈氏生于1929年,著有《理论与实践》(1963年)、《认识与人的兴趣》(1968年)、《技术与科学是意识形态》(1968年)、《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问题》(1973年)等书.他继承了本学派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主要生产力”的观点,于1968年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命题.这一命题概括了当代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新特点和新结构,被马克思主义者加以批判吸收,本在预料之中.当然,哈氏在  相似文献   

2.
南京师范大学叶浩生教授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最近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以下简称《进展》)。这本书既是一本西方心理学新进展的研究成果,也是一本具有集“大成”特点的理论心理学著作。《进展》的文本本身留待读者自己阅读和欣赏,这里只是谈谈我们几点体会和感想。  相似文献   

3.
在“项目反应理论的形成与基本假设”(《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年第1期)一文中,我们谈到项目反应理论的若干基本假设。基于这些假设,人们提出了许多种项目反应模型。这些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是这些模型中项目特征曲线所具有的数学模型,第二是原始测验数据的评分系统(如二分法评分,多分制评分,等级评分或连续评分)。本文将仅从第一点区别着手,介绍和讨论一下项目反应理论的各种模型。为了使下文的讨论更加清楚明了,在介绍具体的项目反应理论模型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常态奥吉夫(Normal Ogive)和逻辑斯谛(Logistic)这两种在项目反应理论中起非常重要作用的曲线。  相似文献   

4.
王弼注《易》有返归《易传》的强烈企图。从他的《周易略例》对解《易》的原则说明中,可以知道他特别重视《明象》及《明彖》,并把问题的讨论集中在阴阳符号的卦爻结构的启发上。王弼综论卦爻之义的背后则是他对天道的基本认识。由于王弼视天道为一系列的展开,所以其“意象言”之说与之成一类比的对应,由这一类比而产生了王弼在言说时独特的论述文法。在《老子注》中,“言、象、意”可以被代换成“名言、称为、无称无名”,这不但是作为一种论述的方法,而且可视为道在名言世界的一种实践。王弼既然在《周易略例》中提出“言象意”说,那么他的《周易注》是否也依此一方法而成?其次,王弼注《易》的方法,究竟使读者对《易》产生什么新的认识?凡此二点即为本文所关心之重点。  相似文献   

5.
尼采在他的自传《看啊,这个人!》中说,“如果有哪个心理学家说出了我所未说过的话,那么这或许是一位细心的读者的第一灵感。这位读者是和我有缘的,他以大哲学家们读贺拉斯(Horace)的方法精通了我的著作。”如果尼采真的是这么一位独一无二的心理学家,至少在他说出这句话的1888年,  相似文献   

6.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对于分析的科学理论说来,具有一种双重的性质,因为它带有科学史家的激情,同时又是针对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科学理论家们关于重建科学的见解的。库恩在他的这本书的导言中说:“这本书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元点考察的方法,把《四书》作为民族伦理精神的元点和本体,旨在通过对《四书》伦理精神的剖析,探索民族道德现代化的现实道路。 本文对《四书》伦理考察的层面是伦理精神,而侧重点是其内在结构与理论形态。伦理精神反映民族人际关系的设计、组织和结构方式,体现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趋向及调节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与性格特征。《四书》伦理精神具有四方面的结构:第一,伦理人。这是《四书》伦理的为人之道。伦理人具有辩证的精神结构。(1)人的确立:“二人”。即在“二人”关系中准确地说是在五伦关系中确立道德主体。“五伦”是《四书》对民族伦理实体的规定,其自在状态就是所谓“礼”。“礼”是以血缘为基础、等级为特征的社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数学系教授。他从客观性原则出发,认为数学是一门客观的科学,并对数学哲学中的形式主义、直觉主义、逻辑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作了分析和评论,引起数学界一些人的重视。例如S.M.莱恩说:“数学哲学中的这些学派或理论没有一个对数学的本质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N.D.古德曼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数学是一门客观的科学》,对这种缺陷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最近发表的数学哲学方面的一些著作,从普特兰、奎因到王浩,都很少提出新的见解,很少从数学输入新的东西”(《数学译林》1989年第2期第136—144页)。为了使读者了解古德曼的工作,我把它翻译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 美的形式问题 在《诗学》里亚里士多德没有象以前在《形而上学》里那样,把形式看成为由作家对某种一定物质的赋予,或是作家的技能的体现,相反,而是强调形式美的客观法则。他认为形式本身有客观的法则,诗人必须按照这个法则去从事摹拟,他不能违背这个法则,也不能够随意安排。例如他说,“……一出结构完美的剧,不能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又说,“各种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中产生的发现。”(《诗学》第七、十六章)他反对不从情节  相似文献   

10.
当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尖锐而又十分明确地表达他对唯物辩证法的明快简练的观点时,这些观点决不只是(甚至可以说不是)作为他重新批判性地研究黑格尔著作的结论加以表述的,而是(甚至首先是)他在哲学领域中多年斗争的结果。这种斗争是他为反对马赫主义者、“主观社会学”的拥护者、“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以及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等倾向而不得不进行的。这些倾向在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中间(特别是在普列汉诺夫及其学生那里)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戴继诚 《现代哲学》2001,1(3):83-86
“纯粹概念图式”说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内容。“图式”一词有许多种不同译法,如“范型”、“构架”、“范式”、“图型”等,它指一种由时间表现出来的结构,但这一结构是“先验”的,它与经验的图象,尤其是心理学上的“意象”(image)有很大的不同(详下文)。康德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知性纯粹概念”如何运用到感性直观上去的问题。按照康德的理论体系,纯粹知性概念——范畴是先天的,它来源于思维主体而非经验。他写道:“先验分析论乃将吾人所有之一切先天的知识分解为纯粹悟性自身所产生之种种要素。在分析时,首先应注意以下主要四点。  相似文献   

12.
<正>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令弟子们各言其志,却唯独倾心于曾皙的回答。孔子何以“与点”?这已成为“两千年来争论不决的一件公案”(徐复观语)。前人的说法多是猜测:何晏《论语注》引周氏语曰:“善点独知时。”邢昺疏曰:“善其独知时而不求为政也。”这本来是合乎情理的推测,刘宝楠《论语正义》却将其批驳一通:“若以《鲁论》所说,则点有遗世之意,不特异三子,并与孔子问意反矣。”他硬说曾皙是要用音乐去和谐“民声”:“盖三子者之撰,礼节民  相似文献   

13.
《管子》书中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政治、军事、哲学思想,涉及封建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但《管子》的管理理论还没引起人们充分注意。本文试图从“激励”——通俗地说,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侧面,对《管子》的管理理论作一点初步探索。一、《管子》激励理论概述(一)基本前提《管子》谈激励,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令顺民心”。《管子》认为,“辟则惠,闭则颣”。(《乘马》,以下凡引《管子》,只注篇名)(颣:戾,悖逆)对人越是疏导,他就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民众观和法律观为中心,就《逸周书》和《管子》作以比较。首先,关于民众观。其共通的部分可归纳为四点:第一,为政者对于民称其为“牧”。牧民这一词,在《管子》中是放在卷首的同名篇,《史记》管仲传中最初也曾用了这一篇名。可以说“牧民”一词是构成《管子》思想内核的用语之一。但在其他先秦文献中都找不到这一语的用例,单从语意上看,只不过是治民,但如果进一步理解和使用这一用语,肯  相似文献   

15.
希吉莱历1404年在德黑兰召开的“第二届伊斯兰思想会议”,大会论文有几篇是围绕“从《古兰经》的各个方面来认识《古兰经》”这一主题的,对《古兰经》各自作了不同的精辟论述。本文系伊斯兰理论家谢海·穆罕默德·  相似文献   

16.
《正义论》之后的罗尔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之后 ,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这些批评促使罗尔斯重新考虑他的正义理论以及新自由主义。在过去的 2 0多年里 ,罗尔斯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来表达其反思 ,如“作为主题的基本结构” (1978) ,“秩序良好的社会” (1979) ,以“道德理论中的康德主义建构论  相似文献   

17.
《哲学研究》1988年第5、6期上发表了拙文《科学中问题的结构与问题逻辑》,前不久又发表魏发辰先生专题论文《关于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兼与林定夷先生商榷》(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魏发辰先生在文章中不但对我关于“问题”的定义提出了讨论,而且也提出了建立“问题哲学”或“问题论”的任务。就他对我的文章的质疑,本文作些澄清和说明。就他提出应当建立问题学或“问题论”这一任务来说,这是与笔者近十年来的努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世界1·2·3”的理论,即把世界划分为物理状态的世界、精神状态的世界和客观知识的世界,这是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K.R。Popper)提出的。他在1967年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的题为《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的演说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这一观点。波普的这一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澳大利亚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艾克尔斯在阐  相似文献   

19.
苏辛   《心理科学进展》1983,1(4):80-80
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机关刊物《心理学杂志》(1983.3)在“国外栏”以《中国心理学的现状》为题译载了荆其诚的文章,并以脚注作说明如下: “本文是以稍为压缩的形式叙述荆其诚1982年7月在爱丁堡国际心理学会上以英语宣读的报告《心理学对第三世界发展的影响》。《心理学杂志》译载这篇文章,继续使读者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心理科学的现状(参看A.柯萨克夫斯基,《民主德国心理学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20.
耶稣君王     
立耶稣为君王,是教会的大道理,根据“启示”,我们知道这件事。“天主已经立他为王为基督了。”(《宗》二、36) 耶稣做万有的君王,原是天主立定的,我们要从《旧约》和《新约》上学习这端启示的真理。 1、《旧约》的启示先知依撒以亚说:“有一个婴儿为我们诞生了,有一个儿子赐给了我们。他的王权在他肩上,他的名字称为全能的天主,后世之父,和平的君王,他王权的平安必增加无穷,他必在达味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正义使他的国坚定稳固,从现在直到永远。”(《依》九、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