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以变态心理为依据,研究的对象是他以前的心理学家所忽视的人的精神活动中的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深度心理学,不停留在心理的表面价值上。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是研究人的无意识领域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还沟通了心理学与文学的联系,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进一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深入地分析人物的  相似文献   

2.
试谈大脑结构,功能与弗洛伊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使众多心理学家力图探其究竟,各种理论、学说很多,然而最经典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被压抑的东西(therepresed)是无意识的原型,人类有两种无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够变成意识为前...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于今捷克摩拉维亚一个犹太人家庭,是一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尽管对弗洛伊德学说存有争论,无疑他对心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愧为人类思想史上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内容。然而人们往往囿于表面现象,只注意它的性欲理论的外壳而忽略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如果我们能够透过这一表层,就会发现,由于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理论,他的学说就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病诊疗学或一种性学理论,而是在更深层次即在哲学意义上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探讨。正因为这一点,他的学说的影响面大大超过了狭…  相似文献   

4.
薛蓉 《现代哲学》2007,(3):61-68
弗罗姆的社会心理学是对马克思的思想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综合的结果,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修正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将弗洛伊德的个体心理学发展为“社会心理学”,并将他在心理学上的发现和成果——社会性格学和社会无意识——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在1974年的一次访谈中,拉康针对当时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精神分析学的危机问题,明确回答说,弗洛伊德的学说并没有过时,精神分析学也远远没有走到尽头。不过,当时的精神分析学界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偏离,后辈们并不总是忠实于他们的鼻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面临着被教条化、心理学化和平庸化的危险处境。对此,他再次呼吁要回到弗洛伊德去。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学主要是一门实践学科,是言语的实践,并非行为的治疗。患者的言语,是精神分析的唯一材料。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革命对各个学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种思想通过思辨产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加以审视,从哲学理论中探寻其"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的源头和流变,从而加深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哲学之于心理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卢毅 《伦理学研究》2023,(1):102-108
作为弗洛伊德晚年最重要的文本之一,《(自)我与它》(Das Ich und das Es)既是弗洛伊德对其理论发展的深化与总结,也是对精神分析理论创立以来所面对的临床难题的反思与回应。然而,由于从英译本转译且尤其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缺乏确切把握等原因,汉语学界长期以来都以“本我—自我—超我”的所谓“三我”结构来概括弗洛伊德在文本中构建的精神装置模型,因而错失了弗洛伊德在文本中所呈现的(自)我与作为构成(自)我之基础的“非我”即“它”之间的内在张力及其效应,进而也错失了洞见弗洛伊德式主体的发生、结构与伦理地位的重要契机。结合拉康对弗洛伊德“它曾在处,我应生成”(Wo Es war,soll Ich werden)的解读,有理由认为弗洛伊德已经揭示了在布伯式的“我—你”关系或列维纳斯式的“我—他”关系之先,对作为主体的“(自)我”具有更加原本的存在奠基作用以及伦理意谓的“我—它”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创造性重构对于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革命对各个学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种思想通过思辨产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加以审视,从哲学理论中探寻其"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的源头和流变,从而加深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哲学之于心理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创新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时说:“我似乎处于自身的无意识工作状态,虽然也部分感到有某些兴奋的有意识思维成份,但总的来说,并不能改变无意识的特征.”法国另一数学家阿达玛也说,无意识“已被认为是任何一类发明所共有的.”当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由里向外分成三个层次:爬行动物脑、缘脑和  相似文献   

10.
张浩军 《现代哲学》2022,(1):92-100
“移情”是精神分析学、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移情伦理学和移情现象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同名异义词”。精神分析学的“移情”特指弗洛伊德提出的“übertragung”概念,而后四种理论的“移情”指的是“Einfühlung”,本质上是“共情”或“同感”。在精神分析学内部,移情与投射、反移情、共情等概念紧密相关,而不同流派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仅不同甚至完全对立。在精神分析学外部,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和移情伦理学虽然与精神分析学共享了投射或“移置”意义上的“移情”概念,但二者的用法存在本质差异。胡塞尔的现象学反对在投射或移置的意义上理解移情,把移情看作自我以第一人称方式对他人精神生活的深入感受、对异己主体及其体验行为的经验。现象学的移情概念既有助于澄清“移情”(übertragung)与“同感”(Einfühlung)的混用所造成的误解,也有助于理解二者间的关联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与弗洛伊德一样,以拉康(J.Lacan)为代表的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仍然是以无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学说。拉康始终声称要回到弗洛伊德,这表明拉康与弗洛伊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然而另一方面,拉康的思想体系中也渗透着浓重的黑格尔思想成分。这表明,拉康在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洛伊德形成了精神分析学理论,他的<创作家与白日梦>颠覆了传统文学观念和文艺学方法.他认为文学创作与白日梦都有自我中心倾向,都包含理想化成分,有着相同的程式.基于二者的相似性,他的文艺观则是提倡无意识,主张幻想.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析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和考验,其中之一就是对精神分析的误解,尤其认为“精神分析就是谈性的”,以及由此而产生地对精神分析的抵触与反对。以《精神分析引论》为具体本,本力图梳理并整理出弗洛伊德所说的“性”的涵义,以此来澄清人们对精神分析的某些误解。首先,弗洛伊德不同意人们对“性”的一般见解。他认为儿童是有性生活的。婴儿的性生活分为三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经过后天的发展和教育,成人的性生活分为两类:正常的性生活和非常态的即倒错的性生活。而倒错的性生活也就是婴儿的性生活。最后,弗洛伊德认为“性”应包括三部分:生殖机能的性、倒错的性和儿童的性,即“广义的性。”此即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所说的“性”。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如果说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是维多利亚时代 ① 所孕育的 ,即它是弗洛伊德所生活那个时代时代精神的反映 ,那么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 ,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所赖以产生的时代精神已开始发生变化 ,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史家墨菲所描述的 :“2 0年代以后 ,心理学家开始在每一次有关人类行为的概述以后都加入‘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一短句 ,正如在上一个 2 0年代中开始给‘本能’一词加引用号一样。”[1] 霍妮 (Horney ,K .)作为一个曾接受严格、系统的经典精神分析训练的人格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 ,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切 ,并…  相似文献   

15.
许波 《心理学探新》2005,25(2):79-80
弗洛伊德是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有史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之一。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认为,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是现时代的三位最伟大的设计师。这三位思想家均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是试图为自然界立法,马克思是试图为人类社会立法,而弗洛伊德则是试图为个体心理世界立法。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弗洛伊德是个毁誉参半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心理学家均无人可与之匹敌。弗洛伊德学说的遭遇曾经历过戏剧性的转折。学说创立之始,颇受学界和世人的冷遇,进而招来各种批评和敌视。  相似文献   

16.
将研究人类大脑的神经科学与研究人类心智的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设想,源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一直隐含和贯穿着一种神经学或神经生理学的模式。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个神经学模式包括神经元和能量或数量两个元素,其工作原理是神经元的惯性原理。  相似文献   

17.
将研究人类大脑的神经科学与研究人类心智的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设想,源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一直隐含和贯穿着一种神经学或神经生理学的模式.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个神经学模式包括神经元和能量或数量两个元素,其工作原理是神经元的惯性原理.  相似文献   

18.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除了本我、自我之外,还存在着超我的状态。本我、自我互为存在,相互作用,超我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状态。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派、"食人岛"分别代表着一个人的本我、自我与超我。李安用一个自救的故事,向观众展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无意识——一种新的精神领域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试图提出“文化无意识”这一概念。文化无意识是精神现象的一种,它的存在当然是旧有的,而它的揭示和研究则是新的课题。建立文化无意识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笔者现将对这一理论的初步探讨简要地报告于下,就教于学术界,以便进一步研究。本能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关于无意识现象,不少学者有过论述,但真正以无意识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的,当首推弗洛伊德主义。在人的精神现象中,意识与无意识相比,弗洛伊德认为,绝大部分是无意  相似文献   

20.
纵观无意识的研究历史,在对无意识的研究上无非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无意识心理现象是否存在;第二,无意识的本性和特点是什么?等三,如何运用无意识的活动规律为现实生活服务。本文旨在无意识的本质和特点问题上淡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无意识的本质关于无意识的本质问题,巴甫洛夫学说和现代神经生理学说研究的结果给我们无意识的本质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无意识现象是一种条件反射。正如前述,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冲动。而本能是无条件反射的复杂锁琏。由于无条件反射是天生的固定反射,在行为中不具有定向性的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