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潮  木白 《法音》2012,(2):56-58,73,77
在表现古典特质的基础上,又能把敦煌壁画艺术的传统精髓与现代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艺术作品具有时代气息,这是许多画家和美术工作者始终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艺术问题。敦煌画家王启江便是这样一位敦煌艺术的探索者和佼佼者。不知是自小受到祖辈虔诚信佛的影响,心生对佛教的敬仰,还是走进敦煌石窟临摹  相似文献   

2.
陆峰 《美与时代》2004,(7):14-15
敦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敦煌的佛教艺术是东传的佛教在一个具有成熟的封建文化的地方特有的产物,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外来宗教的刺激下出现的新形态,它不仅对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世界佛教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表现内容较石刻艺术更为广泛、丰富、生动,细节描绘详尽,这是敦煌石窟有别于其他石窟的最大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敦煌壁画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从商周、春秋一直到民国,有"墙上博物馆"之称。鉴于敦煌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被代表性,拟有所侧重地研究两个方面:一是敦煌壁画所展现的佛学文化,对佛学文化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敦煌佛像画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佛像画的绘画技巧和造型变化;二是敦煌壁画的装饰图案文化,集中在对人物妆容和植物纹样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内存在着规模巨大,艺术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的数量非常的多,壁画的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对当代的美术学有着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敦煌壁画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和中国传统的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经过对外来艺术经验的吸收,慢慢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化艺术特征的佛教艺术,也是形成进程中最具代表的佛教艺术形式,它是中西绘画相结合的经典之作。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非常的大,可以说题材、造型、内容、色彩等都是有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千年的敦煌壁画艺术以其浓烈的装饰风格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庄严、华美、几乎真实的佛国世界。它所包含的装饰艺术价值和投射出的东方智慧更是无与伦比,作为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纯粹的装饰性壁画,却蕴涵着丰富的装饰性趣味,它兼收并蓄吸收各民族的有些文化艺术,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敦煌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汉代以来,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在这里相遇相融,造就了璀璨夺目的敦煌文化。本文以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为例,透过色彩斑斓的佛教壁画,以窥那个遥远时代佛教中国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盛景。一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时敦煌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营造的功德窟。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为供奉文殊菩萨而修。洞窟  相似文献   

7.
正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其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影响在佛教绘画艺术上也有所体现。如果将古印度佛教绘画与中国佛教绘画比较,就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者之间在风格上的差异。笔者拟从古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和敦煌壁画的风格对比角度出发,对此进行简要说明。一、古印度绘画"情""味"的美学范畴古印度佛教注重对于现世的出离解脱。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淡化了出离的色彩,更加强调出世间与世间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敦煌壁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手法,在民族融合、社会昌盛及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是绘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突破形式,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地位。敦煌不仅是古时陆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也是"敦煌学"的发源地,更是现代"一带一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文章以敦煌壁画为基本依据,通过图像学研究法,从三个时间段(初唐、盛唐、中晚唐)分析敦煌壁画在线条上的造型表达及其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国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邮票。我对敦煌壁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很爱好绘画艺术。看了这套敦煌壁画邮票,有些感想。敦煌是甘肃省的一个县,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宝库,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下,在南北长约160米,高达17米的崖壁上凿满了洞窟,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自前秦建元二年(316)开始建窟,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神话及道教题材在敦煌佛教壁画中的出现,是佛道思想融合的具体反映,也是早期佛教艺术中国化的特殊形式。实际上,宗教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今天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挖掘。敦煌壁画以佛教题材著称,不过也并不缺少其他宗教的题材,这反映了敦煌作为不同宗教文化交流中心的特点。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  相似文献   

11.
敦煌石窟壁画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其色彩风格的演变反映了中国色彩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不少优秀画作无论在颜料的材质,还是在颜色的使用技巧方面都相当"品高艺精"。文章从敦煌壁画的早中晚期特征以及色彩构成方面探究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朱汉明带之际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国,此后在中国传播流转千余年之久。佛教艺术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其中就有飞天这个题材。飞天,即佛教中以歌舞香花等供养请佛菩萨的天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飞天形像,几乎贯穿我国各地、各个时期的石窟、寺院。以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段,不同绘制时间,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著名者如龟兹壁画及普陀洛山等处实例外,以敦煌飞天为最精。敦煌佛教绘画中的人物造型,大概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佛像画,它是以佛祖释迦牟尼为主,有严格仪轨,供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其中包括:佛、菩萨、罗汉、…  相似文献   

13.
从两个研究平台的交错,我们渐渐地形成如下研究方法。第一,横向研究:敦煌与榆林窟普贤变比较,比如象牙数的变化、普贤形象的变化坐姿的变化、大象位置的变化等。第二,纵向研究:敦煌西夏壁画中的"普贤变"与唐代"普贤变"的区别,在构图框架、颜色,比如乘象普贤的出现与法华信仰的关系、《法华经》的翻译和乘象普贤的出现的时间差。第三,纵横向研究:敦煌壁画《法华经》与《华严经》普贤变比较,一个是区域性的普贤变比较,一个是不同经变普贤形象的比较。佛教艺术经变在敦煌壁画中的展现,可以为纵横向视野的文化转场研究提供生动的资料。我们关注的研究论题框架是:文本与艺术是如何转场的?艺术的特点与文本的特点是什么?时间上和内容上的相异性如何?  相似文献   

14.
胡同庆 《法音》2014,(4):56-61
正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关于弥勒信仰的造像和壁画很多。仅就经变画而言,便保存有《弥勒经变》多达98幅,同时还有大量的弥勒菩萨或弥勒佛塑像。这些壁画和造像,反映了自北朝至唐、五代、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情况。一约在公元二、三世纪,印度和中亚地区已出现弥勒菩萨和弥勒佛的造像。随着佛教东渐,弥勒造像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弥勒造像十分盛行。敦煌地处丝路咽喉,佛教传入首当其冲,弥勒造像自然滞形于此,在北凉、北魏、北周等洞窟中所塑甚多。这与北朝盛行坐禅、求弥勒决疑的风尚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从敦煌开始,进而延展到对整个丝绸之路的文化探索,是贯穿20世纪始末的重要文化现象。艺术家们对敦煌壁画的研摹,不仅沿袭了敦煌艺术的宏阔气度和精美造型,在形式风格上再现了敦煌壁画的神采真身,也以艺术的慧眼和感觉,在意韵上感受和展现了敦煌壁画的精彩手笔。一百多年前的敦煌,成为现当代艺术家们寻求自我本源与文化根基旅程中极为重要的站点,  相似文献   

16.
天骄 《中国宗教》2022,(4):80-81
唐代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形象,可以发现当时佛教乐舞艺术的状况:舞蹈形式与佛教思想巧妙结合;注重舞姿的灵动与韵律;将宗教乐舞与世俗民间乐舞融合;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学界曾对敦煌壁画艺术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其内蕴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在经历多年的挖掘之后仍不见底。而生态美学是近年来对传统文化艺术研究的热点视角之一,故而文章从生态美学观点入手,用当前的目光重新审视千年前的敦煌。从敦煌壁画艺术的生态本体论、生态平等观以及民族生态观切入,揭示梵我一如、同体大悲、万族共生思想在敦煌艺术中的深刻烙印,探讨敦煌壁画艺术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欣华 《美与时代》2023,(3):123-125
唐代是敦煌壁画最为鼎盛的时期。唐代飞天作为敦煌飞天历程中的一个高峰,其风格的转变体现了唐代画工绘画技艺的高超。首先通过敦煌飞天形象溯源并介绍其在整体敦煌莫高窟中的位置,而后论述唐代飞天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风格特征,进一步结合唐代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具体形态,分别从肢体动态、色彩变化以及衣着服饰方面概括其艺术特征,最后总结其整体风格特征的转变趋势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间的痕迹"改变了敦煌壁画,壁画赋予"痕迹"以意义.用研究性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些"痕迹",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壁画."痕迹"带来的不只有破坏,还有许多陌生的信号--暗示着通向新的绘画语言的可能.研究它对我们继承和发展敦煌画风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于唐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作品中的空间表现进行形式分析,梳理此一时期空间表现在绘画中的发展及演变序列。隋唐到宋是敦煌壁画空间表现方式从发展、成熟到程式化的时期,在此过程中解读画者表现空间的用意及其技法选择的初衷。对于画者而言,传统绘画中的界画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关于空间视角的诸多可取之处。对于敦煌壁画中构图与形式的考察与研究,则使我们了解空间表现方式的转变会直接影响艺术风格的转变,形成每个时代独具特点的艺术形式,而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为当代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