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拉奥孔》中,莱辛将"丑"这一审美范畴作为划分诗画界限的一个切入点,认真地讨论了形式丑的问题。他从诗、画艺术不同的艺术理想、使用媒介和产生的心理效果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丑可以入诗,却不能入画"的结论。虽然莱辛的讨论自始至终都只涉及形式丑,且对丑能否入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对"丑可以入诗"的论述不但为我们探讨诗画界限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和美学意义,其方法论也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正~~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孔门引《诗》表达了孔子对周礼的"损益观":文质并行、经权并重。损益之事,在鲜活的情境化色彩背后有其昭然铿锵的原則性。如以"素"喻"礼",意在礼要综合内在美质与外在规范。而对《雅》、《颂》的稱引又体现了坚持"文""质"统一的基础上,可对礼的某些具体节文因时因地地"减损";但直接反映礼核心精神的仪节则不仅不可妥协,还要在君子内心"增益"其根基。帛书《要》则做出"损益之道"的哲学总结和创新:道在时空中损益,至"穷"而新生("产"),"时"是道在新的时空下重建的依据,万物、人事都在其中得到系统地安放。  相似文献   

4.
再论《周易》与中国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周易》的直观意象思维和中正和谐思想与中国画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表明了《周易》思维方式对中国画的深刻影响,同时,对《周易》的玩占与艺术家们的玩墨也作了比较研究,揭示了玩占与玩墨所体现的深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提出,要在语言上取得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并不是去进行语言分析,把语言当作一个对象,而是要让语言自己说话。但要经验语言、倾听语言的所说,就必须进入思与诗的对话,因为语言道说的典型方式就是诗与思;在诗与思中,人言得以向道说转化。诗与思作为道说的两种本真方式居于道说之中。  相似文献   

6.
7.
在中国和西方的美学理论中,诗与画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西方诗画美学的主流是强调二者的界限和各自的特征,中国美学则更强调诗与画的相似之处,并认为它们能够彼此渗透、互汲优点.我们试以莱辛和苏轼为代表来谈中西诗画美学,并对两者差异产生的原因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群雕<拉奥孔>是一颗在辉煌灿烂的希腊艺术中闪烁着永恒生命力的珍珠.它在人物刻划上的鲜明,在人体解剖上的精通,在构图上的纯熟与完整、深刻表达了希腊艺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美学理想.在当今美学思想纷争多变之时,欣赏和研究<拉奥孔>不仅有重要意义而且定会获得新的审美启示.  相似文献   

9.
《唐虞之道》虽是一篇反映孔门七十子后学禅让观念的文献,但其中却涉及不少看似与禅让无直接关联的内容,论孝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且对孝的论述在《唐虞之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儒家其他相关文献为背景,不仅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孝与禅在《唐虞之道》中的内在关联,而且可以使《唐虞之道》中禅让的思想内涵得到更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清华简《保训》篇的"中"进行了研究。《保训》的"中道"思想就是儒家的"忠恕之道",亦即"中庸"。"中"的意思是内,指内心而言。《保训》"中"和"中庸"作为一种方法论,无论是从内涵("但行于己,则外能及物")、条件(诚)还是其适用范围(人及万物)来看,都是一致的。《保训》"中"的思想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11.
吴宝麟 《现代哲学》2020,(4):151-155
本文以"世俗化"来刻画《国语》中占筮活动的变化。"世俗化"的第一层涵义是"祛魅",即王官下降之后,占筮由秘而不宣的王室下移到士大夫的公开讨论。另一层涵义是占筮的"德义化",表现在春秋时期的史官、士大夫对占筮术语如"贞"等进行了偏向人伦修德的诠释。他们关注以解占指导、警戒行动,并不执着单一占筮技巧或原则。多样占筮相杂参验,提高了解占自主性,也反应通观整体、重视施政实效的观念。他们甚至提出"无卜""蔑卜筮""卜于天",对占筮的质疑越发激烈,越过占筮直接体认天意。总体而言,是将占筮等门类的决策术转化成政治哲学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2.
“法”是黄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文子》则是黄老学派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因此研究《文子》中“法”的思想,有利于加深对黄老,尤其是《文子》思想的认识。我们认为《文子》中的“法”与以商鞅、韩非子为代表传统的法家中的“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子》中的“法”不仅具备了“法与时变”、“一断于法”等法家的共性特点,而且还具有“自正”、法宽刑缓等个性特征。《文子》中的“法”具有的法家的共性特征是因为它吸收了传统法家的部分思想,它具有“自正”及法宽刑缓等个性特征则是由于《文子》中的“法”是建立在“人性平”的…  相似文献   

13.
王微的《叙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山水画论,文章内容是王微对颜光禄大夫的来信中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的观点进行辩护为起因的论述,由此阐述了绘画的独特价值,并将山水画与地形图区别开来,为山水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将绘画与书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王微在《叙画》中的主要美学观点是借物写心,他在文中说到灵而动变者,心也明神将之,都是在强调主观感受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试从心字着眼,探索《叙画》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其中占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更是对后代的有关爱情题材的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婚恋诗中最特别最感人的当属“弃妇诗”.  相似文献   

15.
《管子》中论述天道,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人行为的终极依据与价值本原、主宰人的超验存在。《管子》中也从君之道臣之道君臣之道等方面论述了人道,又从人道效法天道、人道尊天道、人道顺应天道等方面,论述了人道与天道的关系。它告诫我们既重视天道,顺应天道、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也要重视人道,赏罚严明,有罪必罚。还告诫我们要注重人道顺应天道,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春秋前存在两种指意截然不同的"兴",一种属于音乐内容及演唱形式,即瞽矇乐师"六诗"之"兴";另一种是国子教育"乐语"之"兴",属于正式场合富含道德性的言说。孔子继承二者,《论语·阳货》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即指乐语系统之"赋诗言志"与"观诗知志"。孔子发挥此意以为教,并进一步赋予"兴于《诗》"以道德意涵,即借《诗》中对自然万物的感发,兴起对天地之道、内在仁性、礼乐政教之体认。此思维方式亦推广应用于《诗》之外,如伯夷叔齐之事迹。这种道德认知、体悟上的启发,适合士君子的自我道德修养;而对一般人民百姓,孔子则提出了"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更加强调道德情感之联结、感染与共鸣。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文献里,敬时常被纳入德的范畴。但追溯敬的观念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敬在本质上具有很鲜明的情感因素。徐复观先生曾分析指出:周人开始意识到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在秉持这种自觉、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自然地便产生了忧患意识;和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所载的“中氏”即今传本《诗·仲氏》。孔子时代的《仲氏》一诗 ,在流传的过程中 ,因错简而被误入它诗 ,它的原貌至少包括了《燕燕》诗的末章和《何人斯》的第七章。经复原后的《仲氏》一诗 ,体现了儒家孝悌精神。上博简《诗论》载孔子以“君子”评《仲氏》一诗 ,其主导思想即在于对“孝弟”原则的肯定。《仲氏》一诗透露的内容与共伯兄弟的情况十分吻合 ,且其简被编入《邶风》 ,此皆可以推测此诗为共伯余之作。《诗·仲氏》对于了解“共和行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相当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画山水序》为宗炳所作,它把"道"融汇到了自然山水中,并由技法到精神,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山水画创作进行了探讨。围绕"道"这一主题,顺应文章思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甜病是绘画四病之一,最早由黄公望提出。不同的画家对甜病的解释出现了差别。甜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发展丰富。这种改变与时代主张与审美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