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的文人多才多艺,诗、书、乐、画皆擅长,皆为文人抒发和交流情感的工具和载体。北宋时期苏轼"文人画"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文人自觉地参与到绘画的创造之中。文人通过绘画抒发情感,寄托情志,其他文人则从中品味领略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思,多以题跋的形式表述对绘画的理解,以证与作者心神相通,因此诗、书、画的结合成为了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文人寄情寓兴于绘画,同样也希望他的情思能够有人理解,而能于此心神契会者,即知音,却难以寻觅。  相似文献   

2.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文人画更是文人画的重要时代,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钱选、"元四家"等,而元前期艺坛足以领袖群伦的必然是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赵孟頫。他开创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先河,开创了元代文人绘画的新面貌,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元四家"更是将文人画推向了巅峰。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和画体,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当今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齐白石的诗、书、画、印等作品多追求"天趣自然"的淡雅风格,所摹物象多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且其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农民题材或者与农村相关,展示农民的情感,从这个角度说,他可以算作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农民画家。他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农民画上升到文人画的高度,在思想表达方面做到了雅俗共赏,让世人称赞。  相似文献   

4.
尼德兰绘画喜好隐喻、暗示的图绘,绘画作品常常带有象征性意义,其中以扬·凡·艾克的风俗画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最为典型。而在我国元代,文人画发展达到鼎峰,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多以"四君子"题材作画,借梅、兰、竹、菊的象征性含义来表达自己的志气和情感。文章将主要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和中国元代为时代背景对中西方绘画作品当中象征性手法的运用进行一个分析比较,以此来探讨两者在相同手法运用上的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5.
罗丹的历史地位在于他赋予了雕塑以新的意义。到了罗丹这里,雕塑的意义改变了,它成了艺术家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人思想的工具。罗丹从个人的认识出发,赋予雕塑作品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把人的情感与理性都熔铸于他的雕塑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元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整体上与宋代相比融入了画家更多的情感,绘画的寓意性也尤为明显。《八花图》为元代花鸟画家钱选早期的绘画作品,图上所绘海棠、杏花等八种花卉栩栩如生,微妙动人,带给观者直观自然美的感受。画家将自然之美、一花一叶经由心灵的感化惟妙惟肖地呈现在画纸上,物我合一,浑然天成。自然中的美通过一种以通感的方式被感知,继而融之于心,再向外抒发。由此,从绘画的角度自然美上升为一种身心物化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7.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是元代著名文人山水画家,同时也是"元四家"之一,其绘画师承董源、巨然。他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和"自娱"的理论主张,开创了"一河两岸"元代文人画的图式风格。文章对倪瓒的《虞山林壑图》作品中笔墨、图式、题款的文人画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淳是明后期的花鸟画家,出于文徵明门下,是吴门派的著名画家。陈淳追求本心,以诗、书、画作为抒发自己人生理想的方式,其作品表现出了安适宁静的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了他的内心情感,他认为要赋予作品以自身的情感,使作品成为自己的感情寄托,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以生气与生命。因此,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新淡雅、充满雅趣的风格,对水墨写意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陈淳早期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与其出生的环境密切相关,也深受文徵明、沈周的绘画风格的影响,然而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绘画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其中,蒙克是表现主义绘画领域的先驱和代表。他的作品表现性极强,用色主观且具有象征意义,画面中的人物被描绘得富有特点且极富情感。《生命之舞》这件作品是他创作的"生命组画"中的最后一幅,具有代表和总结意义。文章详细解析它的形式和内容来了解他作品的风格,领悟蒙克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画中,笔墨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画家的个性决定了他的笔墨运用方式。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笔墨并重,虽用笔数很少,但却蕴含着充实、厚重的意境,并以水洇的方式传达出"墨点不多泪点多"的深刻情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弗罗贝尔懂得,绘画并不臣服于文学,也不应当为政治所利用,它应当有独立的语汇,从而使有文化历史积淀的题材内容能够最便捷又直观地抒发画家本人心中的情感,并将作品提升到一个诗的高度,因此弗罗贝尔并不忌讳艺术创作中借用文学情节。他诸多的作品其真正的原动力,就来自文学作品与诗歌。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流传到国外,对国外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苏轼在文人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从苏轼开始,画工和文人画得以区分,他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艺术,比较提倡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单一地追求形式美的画工风格,尤其重视写意文人画,他的主张的提出对后世文人画的创作影响非常大,导致后世的画家在画画的时候,总是力图营造出一种意境。苏轼所提出的文人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开辟了文人画的新的画风,使得中国绘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苏轼的文人画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何多苓以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女性为题材,创作出了一批带着"苍凉"等众多意味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何多苓女性油画的中期在美国接触到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人画,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之后他将自己的女性油画与文人画相结合,创造出了属于自身独特的绘画风格,为中国女性油画创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他们的作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的传统中国画坛并不清闲,。面对"中国画末日论"和"西化论",中国画面临发展至当代的一次重大怀疑与危机。而新文人画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85新潮美术"中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是一种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对自我的反思。王孟奇便是新文人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以写意人物画为主,简略的笔墨,无穷的韵味,深邃的意境。没有宏大的历史纪实与叙事,没有当下激烈竞争的现实题材,也没有迎合政治口号的讨好工作,而是其自然而然的所思所想。在他的画作中有一个最为有趣且独特的标志,那便是题款。试图分析这种题画短诗在其绘画作品中起到的独特作用,并对其绘画风格给予我们的启发做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7.
董其昌称王维为“文人画之祖”,其因,王维的思想有着隐逸超脱的文人士大夫思想,他的诗歌表现出幽清寂静的意境,他发展了水墨浓淡的韵致。水墨朴素无华的美学风格,易于抒发文人画家的性情,符合老庄思想,确立了传统文人画家的精神导向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文人画始于唐代,至宋代苏轼提出"士夫画"而发展,到明朝董其昌提出文人画而盛行,绘画的收藏、品评也在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文人画"的发展可谓是创作理论与当时画家的艺术实践相互影响或促动,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文人画家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绘画观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品评理论体系。儒道禅思想对文人画品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绘画的整个过程中,而且具体反映在画家对造形、笔墨、构图等方面的独特追求上。文人画以抒发性灵、彰显个性为旨归,不求形似、重神甚于重形,以逸笔抒写逸气,重在写意、力求表达意境。文人画家认为笔墨具有不依附于表现对象的独立的形式美,并能表达人的主观精神,因此具有独特的笔墨语言。文人画在色彩表现上重主观性,重水墨轻彩色,色彩表现追求意尽不求颜色似。文人画的画面构图崇尚简洁和留白,并打破时空的限制,依据主观感受经营画面,又注重画外功夫的修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从风格的整体倾向性而言,文人画呈现出淡、雅、拙和荒寒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马利霞 《美与时代》2006,(11):40-41
中国的“文人画”是历史形成的,它的萌芽、发展、成熟和演进同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有极密切的关系。文人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树木、竹石、花鸟等,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设色写意为多,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文人画以其独特的审美倾向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20.
张犇 《美与时代》2006,(11):36-38
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明朝中期的文人画,究破了原来安静闲适的画风,强调个性的激烈抒发,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状况的关注,这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中国的文人画终究没能像西方人文主义那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