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鹏飞 《美与时代》2014,(12):135-135
整个八十年代在各个领域都伴随着一场思想的解放运动,这也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具有密切的关联。从历史情境里溯源,当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个体意识觉醒,虽然’85新潮美术运动之后艺术创作的方向发生了巨大改变,但这条线索依旧长久的伴随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这条线索也是一条隐藏的个体意识觉醒的线索,85新潮美术运动得益于个体意识的觉醒,并将其汇聚成一股对思想解放具有推进作用的力量,使个体意识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传播。  相似文献   

2.
哲学中的“技术转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转向”是一个很重的术语。说哲学中存在着某种转向 ,意味着哲学重心的转移 ,意味着哲学透视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的变迁。从这个意义上说 ,与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2 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相比 ,“技术转向”似乎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但是 ,我愿意借“转向”这个有着特殊命名力量的字眼 ,来唤起人们对如下发展趋势的关注 :技术正在或即将成为哲学反思的中心话题。这种中心地位表现在 ,技术不是诸多问题之中的一个 ,而是使所有问题成为问题的那种问题。也可以说 ,一切问题都是技术问题 ,而一切技术问题都不是 (狭义的 )“技术…  相似文献   

3.
评“哲学中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语言来研究哲学,这是本世纪西方哲学最值得注意的时尚之一。这一点尤以英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为甚。英美哲学家把研究哲学的方式和风格的这一重大转变称为哲学中的“语言转向”,这似乎来自于罗蒂(R.Rorty)编辑的“The Linguistic Turn”一书的书名。采用这个称呼,细究之下会涉及到“语言学哲学”(Iinguistic Philosophy)和“语言哲学”(philo-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法国学者多明尼哥.杨尼考(Dominique Janicaud)对于法国现象学的神学转向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是对现象学的基本精神的误解。我首先根据胡塞尔的文本,在讨论超越性与给予方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现象学涉及宗教现象或神圣存在是现象学本身所规定或要求的:每类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给予方式,我们不能够把一种事物的给予方式等同于所有事物的给予方式。其次,我主要讨论了莱维纳斯如何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原则,对于"超越性"在伦理学领域的现象学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表述,是对于胡塞尔现象学基本原则的继承。最后,我论述了马里昂为何把现象学理解为"最后的哲学",把现象学原则理解为最后的原则。现象学就是要描述被给予的自我如何转化为现象性的自我,被给予的自我是决定一切的核心,而不是先验自我。神学中关于上帝的描述属于溢满性现象中一部分。马里昂与莱维纳斯一样,都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最核心、最基本的精神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在课堂上进行时代性探索极有必要。为此需要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热点相结合,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谢炳国 《天风》2016,(6):7-9
正经文:玛3:7,4:6“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6月19日是父亲节,所以我用《玛拉基书》的三个“转向”和大家一起思考父亲节的信息,从中得到教益:一是世人的心要转向上帝,二是父亲的心要转向儿女,三是儿女的心要转向父亲。先介绍一下《玛拉基书》的主要信息,“玛拉基”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的使者”,玛拉基是旧约最后一位先知,所以也有人称玛拉基为“末后的先知”。因为从他以后,以色列民中有  相似文献   

7.
“技术转向”与转向技术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社会中的思想好像总要托生为时尚话语才会得到关注 ,如今的哲学表述便日益诉诸时尚语句。近来 ,有学者推出“技术转向”概念 ,在我看来 ,这是试图以时尚方式唤起人们关注技术问题的又一次努力。我们知道 ,“技术转向”一词脱胎于“语言转向”即linguisticturn ,而“语言转向”又总被归结为“转向语言”即turning -to -language。这种理解依据的是哲学史中的一个事实 :2 0世纪许多哲学家把注意力转向了语言问题。从这个角度说 ,“语言转向”陈述的似乎只是哲学家的“注意力转向”。也正是循着这个思路 ,…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先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交给学校老师一份学生名单,说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八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其实,罗森塔尔先生并没有事先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考察,而是在学生花名册上随意点出来的。罗森塔尔这个试验说明,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学生受到激励后就可能有更大的进步,才华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反之,凭短时间的与学生接触,主观地认定学生是不可造就之才,打消和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就难以发挥他本身的潜能。“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是鼓励。在美术专业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人美术”是基于中国大陆而确立的学术命题。它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海外华人美术活动的历史背景;二.海外华人美术家的文化母体意识与身份;三.海外华人美术的形态特征;四.海外华人美术的影响。本文试就以上几方面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辅导员队伍的水平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90后大学生君淋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重视并提高辅导员的能力,探讨新的工作方法,建立新的工作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晨捷 《周易研究》2020,(1):105-111
一般认为,商周天命观之变革在于周人以道德之天、伦理之天取代殷商的命定之天与前伦理之天,从而确立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德治传统,表现出“人道主义”“人文精神”或者“道德人文主义”的特征。但事实上,“以德受命”“为政以德”可能是源自殷商的一贯传统,而非周人的创造。周人的贡献在于,否定任何氏族、王朝与天“有亲”的观念,将“德”作为天命转移的唯一依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周人的天命观总体上呈现如上倾向,但并不意味着此后理性精神的高歌猛进与绝对胜利:一方面,道德性成为天命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西周的天命观仍带有“不完全理性”的成分,与天道“有亲”的观念通过其变形依然得以留存,甚至对春秋末期孔子的天命思想犹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萍 《哲学动态》2020,(9):34-41+128
近百年中国思想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摆脱贫困落后、追求现代化的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探求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发展史。本文通过对后"五四"时期百年思想史的回望,揭示了基于儒家文化的"精神人文主义"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构性探索。此"建构性"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建立在对现代性之自觉的基础上;二是建立在对全球伦理的困境以及文明对话的基础上。其建构性表现为:在以"仁"为核心的中国伦理道德的传统资源中建立中国"精神人文主义"的框架;以具有终极意义的心性之学批判现代性的过度物化单面性;扩展"仁"内含的同情以达致社会和谐发展和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对中国和世界的启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人类的绵延长存,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我们与自然的关系都需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是一个紧迫的任务。有关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重新阐述要求我们有选择地回归世界各宗教传统的精神本源并做出有鉴别的重估。这样一个回归和重估的过程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更新传统本身。从历史的角度地来看,富有活力的宗教传统总是在不时地发生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往往是由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所致的人们未曾预料的结果。今天,轴心时代的文明实际上都在经历着各自的转变,以各具特色的不同形式回应着现代性的种种挑战。①就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而言,轴心时代的各种文明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创造怎样的精神财富才能为现代世界人类的发展重新定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审美作为讲述的起点,借助对视觉文化、审美等概念的分析增长美术理论知识,以建筑作为审美对象,通过对海口骑楼建筑的欣赏及历史追溯,以"见住"的审美方式揭开骑楼建筑的审美秘密,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视觉文化的层面讨论审美实践,引入一种以视觉欣赏、分析建筑艺术的方法,让人处于当下审美状态。同时将海口骑楼建筑欣赏纳入美术课堂教学,以"在场"审美实践活动,把美术课堂教学从知识学习回归到审美感受的当下,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美育功能,借此推进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技术转向”与技术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从代达罗斯谈起1 7世纪 ,曾以《新大西洋岛》而对新技术充满无限希望并为之摇旗呐喊的培根 ,也曾以一个人所共知的古希腊神话表达了他对这种从未有过的新力量的深深疑虑。根据这个神话 ,代达罗斯拥有一种既大胆但又不甚安分甚至是非道德性的机械技艺。他由于谋害侄子而被逐出雅典。在克里特岛国 ,代达罗斯利用携带丝线的蜘蛛逃出了迷宫 ,并决定用蜡和羽毛制作翅膀 ,以便与儿子伊卡洛斯一同飞离克里特岛国。但粗心大意的伊卡洛斯因为没有听从父亲不要飞得太高和过低的忠告 ,在越飞越高中让太阳烤溶了翅膀上的腊 ,终于丧命于大海之中。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哲学方法论演变的视角,揭示了哈贝马斯在建构社会批判理论时,发生了从意识哲学到语言分析的语用学转向。其规范语用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理性重建提供新的模式,以支持交流行为理论,在此过程中显示出的对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方法的整合运用,深刻地折射了20世纪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在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之间合流的整体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徐贞 《美与时代》2014,(3):84-84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社会各界对中学美术教育表现出更多的关注,此时的美术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摹写和技法的训练,更多的是中学生兴趣和创造性的培养,以及身心的全面发展。游戏教学法正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想象力,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中广泛运用并且倍受欢迎,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游戏教学法自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如何兼顾课堂的学习气氛与课堂效率等等。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的转向(1inguistic turn)”,这几乎已是众所周知的论断。与此相对应的看法是认为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的存在论向近代的认识论、由近代的认识论向现代的语言哲学的两次转向。我以为这一论断似乎并未揭示出更为深刻的一面——决定这两次转向的原因是西方哲学的知识主义倾向的演变。所谓知识主义是指这样一种传统,它把世界、人、精神以及诸如此类的存在者作为知识的对象,以理性论辩的方式进行探究。从思想成果来说它以知识为中心,包含了对知识之基础与发生的思考;从思想方式来说,它以理性为原则,涵盖了对理性的历史考量。  相似文献   

19.
崔伟奇:“语言的转向”的哲学反思所谓的“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这一转向的意义在于为哲学找到全新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这一转向的发生、发展,反映了哲学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谈到“哲学的转向” ,无论是从哲学发展史的维度看 ,还是从时下人们使用这一话语的实际境况看 ,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在使用这一话语时 ,通常有不同的解读。其中至少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指向。其一 ,它指向哲学研究的兴趣与研究主题的转换。在哲学史上 ,这种类型的转向经常发生。苏格拉底所实现的由主要认识外部自然界向认识人自身的转向 ,康德所实现的由以本体论为重心向以认识论为重心的转换 ,便是这类转向的典型现象。时下人们谈论的所谓语言学转向、方法论转向、价值论转向、人学转向等等 ,也都属于这一类型的转向。这种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