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山皮影戏在泰山传唱三百多年,与诸多皮影艺术相比,它在题材、表演、制作、唱腔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堪称皮影戏之最。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法,以田野考察作为最核心的资料收集手段,结合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地方文化语境,对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民间对于皮影戏的一种称赞与直接概括。皮影戏是通过对于光影的控制与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表演,同时还具有内涵美与艺术美。皮影戏从皮影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来看,对皮质选用,雕刻技术与上色技术要求很高,制造难度大,因此它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皮影是通过戏曲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戏文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考察一个地方风土人情与民间艺术的重要视角。在当今时代的经济推动之下,任何文化艺术,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会与经济挂钩,经济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搭建和提供重要的"平台",另一方面,文化也能带动经济,在当前的时代,皮影所具有的文学、戏曲、美学等价值无疑拥有着一定的市场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河南皮影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民俗和艺术价值。然而河南皮影的昔日繁盛景象已日渐远去,现状的衰微令人叹息。如今,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皮影已逐渐被边缘化远离人们的生活。为传承并发扬这一文化瑰宝,将从现代传媒与文化背景出发,研究如何保护与发展皮影艺术,并吸取皮影艺术的经典元素进行现代化创新的探究,以期找到一种传承并发展这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皮影是优秀的民间艺术,其起源久远,发展甚广,在全国均有分布。它经过千百年的传播,因地制宜地衍生出了众多派别,且各具特色。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皮影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社会的皮影有着自身特点,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艺术的功能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是不断前进的,具有变化性和向前性,因而对于皮影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收集与保护,而应将其特色的一面融入当今的社会文化中,真正地做到发展与再创作。  相似文献   

5.
传统皮影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表现之一,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在美术设计教学中也有着丰富的应用。文章在对中职学校美术设计教学进行研究时,对皮影艺术的应用方法和皮影美学的传播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论述,希望能够借助皮影戏当中的人物造型,使美术设计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传统艺术的美学认知和热爱。  相似文献   

6.
张静 《美与时代》2006,(2):67-69
陕西皮影,是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它不仅有着黄河流域民俗的文化积淀,而且有着令人震撼的声腔艺术魅力,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刻工细腻、精巧别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的皮影造型,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各行各业都改变了原有的运行模式,从而展现出新业态。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保护、传承与发展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和娱乐方式,切实将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永续传承,是侯马皮影保护传承中的新的课题。从构建"互联网+"的数据库、教育、文创产品、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及营销五个方面,能够更好地探讨"互联网+"视野下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种类繁多、底蕴深厚,侯马皮影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涵。侯马皮影不仅在国内皮影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同时也对传统皮影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以侯马皮影文化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同样遭到了巨大的冲击,侯马皮影文化艺术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处于低迷、甚至濒临消失的状态。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对传统皮影文化艺术加以协同创新、保护和传承研究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皮影戏结合了戏曲与工艺美术,在过去娱乐形式匮乏的情况下,它带给了人们欢乐,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在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成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丰富的娱乐活动对皮影艺术产生了冲击,其处境岌岌可危。为了保护优秀的民间艺术,弘扬皮影文化,将数字动画作为民间皮影艺术发展与创新的有机载体,使其在动画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皮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枝,自汉代萌芽始已历经两千余年历史。近代以来,传统皮影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式微,动画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动画"中国学派"中,皮影这一传统元素的融入一度展现出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皮影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陷于困局。然而,有困局也有破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当下的数字时代浪潮中,皮影艺术不仅能"活"起来,更能展现出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刘松 《美与时代》2006,(9):74-76
罗山皮影是最古老、在当地最普及的艺术之一。它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其造型艺术具有典型的地方特点:形式美的统一、装饰美的统一和造型的主观性与意念化。同时,在审视它的造型文化性、地域性与其价值的取向中,我们看到它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徽州文化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皖南古村落是徽州文化长期积淀的景观产物,其景观是徽州人千百年在劳动中凝练出的智慧与结晶。但现在的皖南古村落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村落资源环境的破坏、景观自然资源的浪费,其景观设计大多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搬硬套,缺少对地域特征与人文生态的理解与尊重,没有了原村落的特色。皖南古村落景观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在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实现生态与环境和谐的景观设计的原则,让皖南古村落的景观设计得以传承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皖南徽派建筑与设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祥强 《美与时代》2004,(10):33-35
历史悠久的皖南徽派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形式与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为我们后人建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物质世界,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最具东方人文环境特色的精神世界,它在世界建筑艺术文化圈中独具一格.建筑艺术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产物,它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它完全融合于人们的全部生活中.因而,皖南徽派建筑群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一样,更能实现它独特的审美,同时,徽派建筑形式的艺术美,在审美体验中既具有"艺术感的因素"也具有"自然感的因素",这就更加丰富了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4.
槚山皮影是清朝末期从湘潭传入攸县槚山,将中国古代民间剪纸造型美术、传统的戏曲唱腔及民间雕刻工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工艺美感及艺术审美价值。独特的造型特点、复杂的工艺以及古老的唱腔,在攸县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当中,乃至中国民间造型艺术或戏曲艺术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流派,徽州古民居在我国乃至世界传统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我国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徽州古民居仍然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皖南大地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其精巧的构思设计、精湛的建筑工艺等无不体现着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价值,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昌绳金塔历史悠久,其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历久弥新。文章从绳金塔的建筑空间、形象、结构、空间布局以及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等多个角度剖析,并挖掘其有意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深入到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民间活动都与龙有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龙的民俗。成都洛带"刘家龙"由于迁移的原因,既吸收了四川当地的文化,又具有移民所在地的特色。经过多年演变,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成都洛带"刘家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刘家龙"中彩龙在扎龙和舞龙方面的艺术特点,可以丰富人们对成都洛带"刘家龙"中的彩龙文化的理解,凸显其艺术特点,推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成都洛带"刘家龙"文化的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18.
窦宪敏是一位国内知名的太行山水画家,他的太行山水画独树一帜,带有浓重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故乡情结是研究其山水画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窦宪敏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形象塑造的精神内涵及笔墨语言分析,探索与解析太行文化精神。利用荣格分析心理学阐释窦宪敏故乡情结的成因、故乡情结在其山水画中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与梳理其故乡情结的发展脉络和作品价值。通过研究窦宪敏的太行山水画的艺术特色,让更多的山水艺术爱好者了解窦宪敏,感受其艺术风格及价值,同时也在美术理论与创作上为山水画学习者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包括年画、剪纸、皮影、木偶、雕刻和各种民间雕刻等,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为创作装饰绘画的人物形象和装饰提供了很大的资源和灵感,把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运用于装饰绘画的造型设计中可以提高艺术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20.
"纹饰"作为一种艺术生产的产品样态,整体呈现出从集权占有到大众分权的发展态势。在这种过程中,艺术以特色资源的方式参与了社会生活、生产的整体协作。但是,在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中艺术的精神内涵与理念意蕴被遮蔽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艺术价值交换中经济性的资本积累与商业光芒。这让艺术从古典意蕴的显现退居到了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我们能够发现艺术生产在其显现与交换中逐渐发生了隐性与显性的状态演化。从纹饰入手分析了其在生产与传播中的基本现象,从多种角度剖析了艺术生产的内涵演绎与价值转换,从而为艺术生产这种"实存"的生产形态辨明其隐性与显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