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觉囊教派寺院"藏洼寺"坐落于川西高原。觉囊派"藏洼寺"以藏族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大力发展唐卡绘画、梵音古乐、藏香藏药、裁缝服饰等传统文化艺术。吸收藏区青少年学习藏族传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技艺出众的民间艺术人才,有力推动新时代新农村文化建设和藏族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从艺术人类学视角来阐释这一当代社会中的宗教文化现象,有助于更好理解宗教信仰、艺术和地方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唐卡艺术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和宗教艺术特征。对唐卡艺术的文化生态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唐卡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需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的"传"即精神内核的保护和传递,"承"即物质载体的承接与创新。针对唐卡艺术的困境,提出活态传承的对策,将唐卡行业分为了原生性产品和衍生性产品分别进行讨论,对唐卡发展的大环境保护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
唐卡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唐卡的绘画艺术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直至今日仍流行于藏族地区,它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3-133
唐卡是西藏众多的绘画门类中的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藏族人民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其风格多样,色彩鲜艳,流派众多,体现了鲜明的藏族文化特点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的表现内容中,有许多关于神话传说的描摹,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雪城先民的生生不息的困卷。唐卡的形式有绣像、手绘、印刷等多种形式,从绘画的过程和颜料的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此外,唐卡的科学领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魅力逐渐从宗教范围向其他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5.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地区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被藏族人民和其他地区群众视为艺术珍宝。作为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吾屯唐卡的传承与保护都是通过村落来延续的,文章以吾屯村落为研究背景,考察其吾屯村落画坊的传承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唐卡绘画是藏传佛教的宗教艺术样式,在色彩的运用、画面的装饰性以及平面化的绘画风格上都独树一帜,并且因地域因素等原因,保持着一定的神秘色彩。文章通过探析唐卡的审美艺术倾向,重新审视唐卡这种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创作特点及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自佛教传入吐蕃后而兴起。经其上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唐卡自诞生之日起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大量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艺术绘画形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宗教背景使得唐卡的诞生充满了多样化的因素。由于早期唐卡已经无从窥见,故而试图从宗教、地域等方面来综述唐卡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唐卡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大量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艺术绘画形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宗教背景使得唐卡的诞生充满了多样化的因素。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学界对于唐卡艺术的研究是丰富的,主要集中于对唐卡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等多方面。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期望获得对唐卡艺术研究现状的客观认识,并为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储备。  相似文献   

9.
唐卡是中国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员。唐卡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汉族传统绘画相比,它表现得更加鲜明。唐卡绘画过程中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运用方式,它的一些独特的技法、特征都能够应用到其他的艺术,尤其是中国画中,中国画的表现与唐卡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因此,可以从唐卡绘画中寻找一些中国画元素,让二者相互融合,创新中国画。文章主要对唐卡绘画的特点、技法及内容色彩做简单介绍,对唐卡绘画中的中国画表现新元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唐卡作为雪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和风采,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周边地域的文化艺术精华,形成了色彩鲜明的唐卡艺术。文章主要介绍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唐卡艺术在用线上的讲究与艺术特色,试图对唐卡艺术中线的构图功能、审美功能以及线条在树木松石、白云流水、佛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梳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藏族绘画的新藏画、新唐卡、新概念唐卡等概念,力图呈现唐卡艺术在适应时代变革语境中所进行的创新探索。而新藏画、新唐卡、新概念唐卡等概念的出现及其概念的变化不定,揭示出藏族传统绘画在保持既有民族精神和民族艺术特色中创新变革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国的宗教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扬弃,促使自己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今,如何弘扬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使其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孟兰 《美与时代》2003,(10):53-54
西藏唐卡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品,其绘制过程是积累善业功德和对佛法崇拜的行为。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布局上疏密参差、以虚济实、活泼多变。从唐卡多变的构图形式、丰富而艳丽的色彩和优美无比的造型中可以领略到这种艺术形式的无限美感和魅力,以及藏民族历代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虔诚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一、蒙古族唐卡的起源蒙古族唐卡,其蒙语译音为"布斯吉如格",藏语即"唐卡"或"唐嘎"。唐卡的汉语意思为卷轴画,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唐卡这种以藏族画工为主体的绘画艺术,在明代之后伴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传入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随着寺院的建立和兴起,为广大蒙古族民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巫师在西藏和其他藏区民间分布普遍,在藏民的宗教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藏区民间宗教的巫师,作者根据多次赴藏的田野调查,结合藏汉文史籍的有关记载,拟从名称、分类、社会作用等方面予以考察分析,以求对藏区民间巫师有确切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北布"是白马藏区乡村社会中的仪式专家,他们在村民的婚丧嫁娶、村寨的祭神驱邪等场域发挥着宗教权威的作用.调查发现,"北布”传承和操作的是古老的斯巴苯教.这是产生于上古时期青藏高原的一种原生性宗教,在其他藏区几近绝迹,但在白马藏区还较完好地保留了它的原生形态.在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北布”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主要表现为分布地域在缩小,传承人数在锐减,宗教实践也在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文字图像的发展,是由它所依存的民族文化与语言所共同构成的社会生态环境来决定的。原始刻划符号服务于宗教,有较明确的使用价值,带有古先民强烈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中国传统绘画中图像艺术也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具有的民族特殊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阅读和审美文化的特色。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文化的滥觞导致了人们生活秩序的改变以及视觉文化盛行的现实语境。当代艺术的阅读方式开启了一种新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18.
唐卡画是以藏族佛教画像、佛教故事为题材,以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以皮质、棉布为画纸的卷轴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从古至今,都传承着严谨而科学的绘画工艺。最初,唐卡画的传承只是在寺院里以师傅口谕传弟子的模式,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唐卡画在高校、科研院所、民间组织等机构设立专门学科或专业,使其得以推广和发展。然而,很多唐卡画家或爱好者,在研究唐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关于矿物颜料使用及技巧的困难,制约着唐卡画的发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此,我们通过研究唐卡画矿物色的性质、发色原理及配色原理等,使唐卡画家熟练掌握矿物色的各种性能,绘制出优秀的唐卡艺术作品,从而为唐卡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钟晓樱在《福建宗教》2004年第1期撰写文章指出,我国是多宗教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并从各个层面长久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的社会思想文化。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文化现象,在各种社会形态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既影响组成社会结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同时又通过其社会功能对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主要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来产生作用,其基本社会功能有: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整合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调节功能等。调动宗教积极的社会功能,正确…  相似文献   

20.
唐卡绘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构图特征和艺术风格,是藏族的文化瑰宝。文章将从艺术探索的角度去探究唐卡绘画,然后通过唐卡绘画的画面组成、常用意象、构图风格等种种形式的艺术语言来探讨唐卡绘画的构图形式和主要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