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奕 《美与时代》2013,(8):28-30
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无所不在的大众媒介以深厚而强势的力量影响着大众的物质与精神选择,它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报刊、广播、书籍、电视、电影还是互联网所形成的一系列同质化形象深刻植入受众消费心理,从而建构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理想"男性形象。在消费时代,大众媒介使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气质逐渐成为符合消费社会内在逻辑的消费对象,使  相似文献   

2.
首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当代书法,就因对"碑"与"帖"的不同认识而大致呈现出三类趋势;其次,在国外文化影响下,依然存在日本前卫派与西方现代派的双重影响。通过对上述现状的阐释,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书法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看到当代书法在发展中的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促使以流通领域"价值实现"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发生变迁。商业模式的变迁不仅促使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发生了变革,而且产生了各种伦理道德效应,对传统伦理道德提出了诸多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商业模式变迁的正负伦理意蕴,我们应以重建商业秩序、维护伦理底线、凝聚新的社会公德和培育道德主体为重点进行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继港、台之后,大陆重新成为儒学发展的中心区域.虽然像"五四运动"那样反传统的狂飙运动已不复存在,但是儒学所要面临的真正挑战却悄然来临——在全新的历史情境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儒学如何能够在现实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恢复儒学在历史上的"独尊"地位,或者使之重新上升为某种主导的意识形态.对于儒学来说,真正的挑战来自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日本东京两所大学在校大学生80名,其中男女各半.采用2×2混合实验设计和实验性分离范式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并将研究结果与前期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刻板印象之内隐与外显性别效应,结果发现: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均存在显著的外显性别刻板印象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效应;外显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男刚女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两性均表现为自尊倾向,在日本文化背景下表现为女性自尊、男性尊他倾向;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男优女劣",表现为女性自卑、男性自信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一个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主导的娱乐时代。在这个时代,"男色"消费应运而生,无论是影视艺术媒介还是其他的时尚文化媒介,都尽最大可能地抓住女性的情感诉求,迎合女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前段时间最火热的一部耽美题材的网络剧《上瘾》为例,分析其戏里戏外所体现的"男色"消费,从而揭示,所谓的"男色"消费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女权的回归或者说父权秩序的打破,而是在商业文化的操纵下,男权和女权的双重陷落。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入了解济宁地区的文化背景,重点分析市场产品现状,归纳"老字号"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济宁地区"老字号"食品包装设计的研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需求,同时也能探索符合市场运作与现代审美的食品包装设计方法。通过提升包装视觉形象,努力将"老字号"的文化积淀传承下去,以期探寻济宁地区"老字号"企业的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8.
谭苑芳 《法音》2009,(3):40-43
"和谐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和谐"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中,与生产、交换、分配相匹配的消费。狭义"和谐消费"主要是指在消费均衡的条件下,不存在外部不经济或者尽可能地减少外部不经济的个人消费过程和消费行为,简而言之,是合理而科学的消费。本文谈论的是狭义的"消费和谐"。  相似文献   

9.
校园在改建、新建过程中,在快速的流水线般的建设模式下,形态类似的教学楼就像复制品一样矗立于各个校园。而景观形态也出现了不分校园历史、文化背景,忽视校园特色的设计模式,致使校园出现单一、粗陋以及缺乏自身识别性的景观形态。目前,在中国,校园景观的案例不计其数,而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采取了保留、利用、改造三位一体的规划原则,从"林""水""田""建筑"四个方面将校园特色进行系统归纳、并真正提炼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展现了该学校的校园特色。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重要阶段,如何快乐消费——如何花钱"购买"幸福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相比实物性消费,消费者从体验性消费(如旅行)得到的快乐体验更好更持久。而且金钱启动与时间启动会激活"经济价值最大化"与"情感效用最大化"这两种不同思维定势,进而影响行为决策。基于此,本项目从双加工理论视角出发,结合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从"消费行为-认知加工-脑神经基础"三个层次,深入揭示消费决策双认知加工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阐明金钱、时间、消费与幸福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作为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周遭,给我们灌输某些特定的价值观。而在这之中,并非每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大文化背景下迷失了自我。面对这种文化窘境,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小文化。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俗文化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背景下,获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机遇。同时,民俗文化的内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云南民俗文化市场化的文化背景、政治环境、经济基础和国际环境已然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现代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各类工程项目也呈现在人们面前,那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人们消费需要能力提升的标准,更是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最近几年,在市场经济不断开放的背景环境下,大批量具备技术、经济实力、管理能力的国际承包商进入我国市场。对于本土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来说,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而在这一背景下,也迫使大量国内企业放眼世界,吸收国外相对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策略。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项目管理能力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于此,要意识到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快速发展,如何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如何改进自身缺陷,如何在市场中赢得更多实例,如何提高施工质量,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是当前建筑工程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更需我们努力提高建筑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以便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4.
伦理消费(Ethical consumption,EC)是指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或处置产品时考虑到个人消费行为对社会、环境或动物福祉的影响。虽然伦理消费日渐流行,但在金钱支付时伦理消费的态度却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即言行不一。本文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出发,以"心理距离→解释水平→个体反应"为分析框架展开。从时间维度上来说,在态度评价阶段和产品选择阶段两个时间点上,消费者与伦理产品的心理距离远近不同,分别激活了高低解释水平表征;高低解释水平下个体在动机和认知上又存在诸多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两个阶段的反应不同,继而出现伦理消费者态度与行为的分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根据解释水平理论有效提高伦理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多学科和多元的研究批判方法,对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现代医学模式下的诊断和治疗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准确诊断的可能性是多少?现代医学诊疗的是"病症"还是"病人"?进而提出了后现代主义下医学诊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2002年,周中之教授以其《当代中国消费伦理的伦理评价与经济评价》一文,在巴西圣保罗国际经济伦理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国的经济伦理学人作了专题演讲。十年后即2012年7月,周教授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消费伦理》(以下简称《中国消费伦理》)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规范体系的研究"的最终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十年磨一剑"的学术专著内容丰富,自成体系,一些创新视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要讨论装置作品,首先讨论下装置的概念本身,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们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将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消费的或者为消费的产品、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并且利用改造组合和演绎出新的个体或者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简单地来说,就是在场地允许的状况下,艺术家们对自己情感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8.
社会正在经历着从"大众色彩消费"到"分众色彩消费"的转变,个性化的色彩消费已经成为日益时尚的话题.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上升过程,因此,如何在"体验经济"时代为消费者提供色彩消费体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二战后伴随其本国的经济起飞而快速发展。地域特色与现代感并存始终是日本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设计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的,什么又是民族的?难道把传统的图案拼接在流行现代设计上就是民族与现代性相融合了么?基于此,通过对日本平面设计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重点对日本设计师作品的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更好地融合,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不同群体的人们对"健康"的表述根植于大的文化背景之中,所以在考察"健康"这个问题时,必须对它所生长的文化背景加以考虑。笔者调查了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GY村村民"健康"观念,并分析和比较了海东地区的文化和伊斯兰教对于当地人"健康观"的形塑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当地人对"健康"的表述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