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等造型艺术,都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及造型语言,尤其是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是强调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线。传统中国画和书法是书画同源,因而中国画强调"写",以书法的"写"来强调中国画的用笔。在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中国绘画的线条运用规律,也就是中国特有的线描艺术。因此,线描成为中国长期以来绘画的重要的艺术表现语言和技法,这一传统的技法语言既是以书法用笔的勾勒方法,勾描出来的墨线即是中国绘画的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手法。  相似文献   

2.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线条为载体的意象线描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性。作为绘画、设计造型的基本手段,在二维平面上通过线条的交织并置可以抒发作者的艺术感受。通过对意象线描作为设计语言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对意象线描的理解以及作画时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艺术呈现多元化,材料与技法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表现方式更为自由,审美需求和艺术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绘画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和革新,许多从事坦培拉绘画的艺术家对坦培拉绘画的技法、材料、题材等进行探索,转变了坦培拉绘画作为传统绘画在当今艺术领域的尴尬状态。坦培拉绘画中引入综合材料,在丰富绘画材料技法、艺术表现力及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塞尚之前的艺术家们对油画语言的探索,标注了油画存在的方式。现代艺术被拉开序幕之后,事情发生了另一种变化。毕加索扛起了"现代艺术"这面大旗,把油画带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使绘画跨过了一个最难跨越的门槛。一切绘画的语言和技法便成为艺术家的主观精神、情感个性的自由手段和媒介,技法不再是固定不变和神秘莫测的"法典",而是以自由观念的选择和创造作为艺术追求。从"拼贴"开始,艺术家将各种材料用于油画创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壁画是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永乐宫壁画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其最为壮观,水平最高,它的造型艺术、色彩结构都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高度,至今仍然可以作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技法的典范。所以,文章主要对永乐宫壁画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壁画的造型艺术和线性艺术,还有它精美绝伦的色彩特征。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7.
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杰出代表,自传入中国之日起,其本土化的进程从未停歇过。文章简要梳理了油画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以及相关的美术事件,提出"油画山水"作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以西式的绘画材料与技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审美观,是中西绘画交流融合的时代产物。"油画山水"代表了中国近百年来油画民族化探索的结果,在油画本土化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中期,吴中文人与画家多依诗评画,即将"画意"作为衡画的最高标准,如强调"画外之意""笔意"等。他们凸显"画意"之本意在于要求艺术家属意主观之思,展开文学想象,从而使画具备文学特质。其正面价值在于彻底将绘画从工艺文化擢升成高雅文化。但是,这种评画方法与标准都将绘画看成文学附庸,不仅矮化了绘画的艺术独立性,弱化了艺术题材,而且淡化了艺术技法与细节,致使本该鲜活的绘画成为一种自我把玩的书斋艺术。经由明末清初的推波助澜,这股风气最终演化成一场影响中国画坛数百年的因袭思潮。  相似文献   

9.
作为吴道子艺术风格的标志,吴带当风既指吴道子中年以后创造的一种错落有致如莼菜条的线描用笔技法,又指使用这种技法所形成的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具有运动感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是中国艺术中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其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历代中国画大师,都独具面貌,有所变化,探寻源流,从风格到技法,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不论是入世的儒家思想和出世的道家思想,都是围绕"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的辩证思想进行说明、论证、实践的,这些理论无时不在影响着历代画家创作和审美趋向,所以说中国哲学一直在引领并促进中国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静"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固指审美与文艺创作时情感纯粹、思虑澄清的心理状态,为道家哲学、美学精神所崇尚。"静"在中国文化中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人们已经将追求静升华为一种普遍的心态。"静"也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所推崇的画面意境。中国传统水印版画艺术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充分吸收,技法上水墨、印痕的干湿浓淡有效运用,逐渐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版画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其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影响在佛教绘画艺术上也有所体现。如果将古印度佛教绘画与中国佛教绘画比较,就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者之间在风格上的差异。笔者拟从古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和敦煌壁画的风格对比角度出发,对此进行简要说明。一、古印度绘画"情""味"的美学范畴古印度佛教注重对于现世的出离解脱。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淡化了出离的色彩,更加强调出世间与世间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重要一部分,在唐代最著名的工笔人物仕女画家便是张萱和周昉,二人也为后来的仕女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张萱和周昉为例,分析二人的创作风格特点以及情感表达,从人物形态、设色风格、线描技法等方面对比二人在绘画创作上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墨法是中国绘画艺术之关键,是作画者表达其艺术涵义的重要手段。墨法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笔墨技法的演进与发展,还丰富了绘画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同时对艺术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在绘画创作中,墨法虽是重要关键,但其与作画者自身的人文素养相互依托、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15.
在人物绘画中,线描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法,其不仅是画面的主体结构,同时还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画面本身的美感。鉴于此,基于当代人物线描的特点,分析其具有的审美特征,包括韵律美、造型美、凝练美、文化传承美、思想美等,以此让人们更了解人物线描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宫廷绘画,是汉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汉代政治生活的一个维度,在艺术观念与艺术风格上体现出鲜明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征。在绘画内容方面,它的主题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也有羽化成仙、帝王个人生活等内容。因此,汉代宫廷绘画在"追古"的同时,还要"表今",促使以儒家为主导的政治道德观从中央流布到民间,进而在民间深深扎根,形成汉代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之一,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逐渐有了整套的技术画法,现在已经作为中国画技法教学中的重点课程。工笔重彩画教学分为临摹、写生、多种材料的运用、创作四个部分。古人用"丹青"作为对绘画的称呼,"丹"就是指朱砂,"青"就是指石绿、石青,是工笔重彩画的颜料。工笔重彩画是传统的绘画,有着完善的体系和技巧,但是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着重对工笔重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工笔重彩画艺术的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东方美术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变革,惠斯勒便是此次变革中的一位比较特立独行的先驱者。他是最先接触日本美术的艺术家之一。惠斯勒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探索从疯狂地收集并当作画面点缀开始,再到后来吸收融合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与技法。因此,文章选择了惠斯勒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惠斯勒绘画作品中的东方元素,论述了以日本浮世绘版画为主的东方艺术对惠斯勒艺术创作的影响,探讨了日本浮世绘对其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题材、形式与技法的影响。通过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惠斯勒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绘画艺术中,绘画使用的材料以及运用的技法都属于绘画艺术独特语言。围绕西方绘画材料技法的历史演进过程展开讨论,结合不同时期西方绘画材料技法运用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以何种形式在实际美术教学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萍踪海外30余年间,张大千坚持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探索与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不论是题材和技法还是气韵,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画传统特色;二是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三是以古为基础,开创泼墨泼彩技法。张大千在海外时期对中国画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成功开创了中国画现代变革的新形式,在国际上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张大千的成功之道对当今中国画学习者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