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泼墨法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泼墨法的起源、概念、笔墨特点和意境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了泼墨法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综观张大千的艺术历程,以"泼墨泼彩"画的创造性最大。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解放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表现语言,以自己的墨法独创了新的形式和风格,极大地张扬了色彩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大画家之一,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其所开创的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形成过程中,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艺术中求变创新的勇气与精神足以引起我们研究探讨的兴趣,而泼墨泼彩作品的时代精神则召示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时代的来临,其作品的艺术品格与美学价值给我们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可染先生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积极倡导中国山水画革新的绘画大师,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且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李可染的山水画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把光影效果运用到绘画之中,特别是逆光山水,同时以积墨、泼墨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感而独树一帜,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晓军 《美与时代》2013,(9):114-114
中国山水画在创作形式上分为工笔青绿山水和水墨写意山水两种。工笔山水画性格色彩突出,棱角分明,给人毅然肃穆之感写意山水重在形态描绘,突出了书法的自我表现效果,是一种闲适散逸的绘画风格。文章从泼墨技法的历史渊源出发,分析了这一特殊技巧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一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之一,兼通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尤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号称中国画坛"五百年第一人",20世纪50年代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画风工写结合,晚期独创泼墨画法,重彩、水墨融为一体,独创新风,可谓画坛翘楚。1977年年末,78岁高龄的张大千以圣经中的《雅歌》第一、二、四、七章中各节之诗歌为题材,选取了其中有关香草、嘉果、良木的诗句,以水墨笔法绘制了一本精美雅致的12页花本册页《雅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不只是一味地学习古人笔墨形式,更不是如西方素描对现实景象的照搬照抄,而是画者将客观物象加以主观思想提炼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有赖于画者身处的历史背景及个人修养,借以画面传达出的一种文化精神,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桂北地区,山多地少、岩溶广布,有着错综复杂的丘陵。丰富的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各地的画家为之挥毫泼墨,造就了许多风格鲜明的山水画家。以桂北地区的山水为题材,知微见深,深入发掘桂北地区山水所蕴含的自然属性及人文内涵,通过对众多画家描绘的桂北山水画作品笔墨语言分析、研究,探求中国山水画的本质特征及创作规律。通过艺术家们对桂北山水形态审美意趣的笔墨表现,来探讨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传承态度。  相似文献   

8.
黄宾虹在“内美静中参”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创造性发展了传统“遗貌取神”的写生法,即在山川造化中寻找发现契合于笔墨变化的“内美”,并藉此来夺造化之“神韵”。而张大千继承了传统的“形神兼备”的写生观,并参照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从泼彩、泼墨方面对中国山水画进行了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渭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才华的艺术家,在各个方面均有极高成就。他的这些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写意味道,尤其是他的泼墨大写意绘画更彰显其高傲处世、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10.
自魏晋至今,山水画发展了一千多年,其间,山水画家多是以传统为基础的,不同流派对待传统存在“摹古”与“创新”两种分歧。清代画家深受南北宗论的影响,摹古是当时画坛的主流倾向,当时画家们在山水画中极力追求笔墨。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石涛是与他们不同的一位画家,他不仅能把传统化为己用,而且能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跳出南北宗论的约束。石涛注重个性的解放,运用自己的法度,展现自我的风格。石涛绘画语言的独创性集中体现在他的山水画中,故介绍了石涛山水画的三个历程,对他的绘画思想、技法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弘仁是清初"四僧"之一,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风萧寒冷逸、寂静空灵,蕴含了浓郁的禅宗美学思想.弘仁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他多年的禅僧生涯有着密切的关系.弘仁山水画中的清灵之气主要来自于静观默照的禅修体验.弘仁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静",意象深邃,境界空寂;弘仁山水画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净";弘仁山水画第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空".弘仁以画入禅,化禅境为意境,创造出具有浓郁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山水画来.  相似文献   

12.
李可染是20世纪杰出的山水画家,他在"光"与"色"的表现上有自己独到的处理。在用"光"上,他把西方绘画中的"逆光法"与中国画的笔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光感;在用"色"上,打破明清以来山水画以浅绛设色为主的旧程式,创新色彩观念,他的山水画设色具有一定意象性和装饰性。李可染在用光、用色上,把中国山水画的光与墨、色与墨的关系推动至具有当代性,开阔了现代山水画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3.
冯冰楠 《美与时代》2023,(9):118-120
山水画写生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用以锤炼自身的表现形式,培养艺术感受力。山水画是画家将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归纳、整理后,提炼出能够成为绘画语言的表达符号与创作素材。其不仅是每个学习山水画者的必经之路,也是山水画创作的前提。从近代画家吴一峰的川西行作品中分析川西独特的自然景观,探寻川西的自然风光对他艺术风格的影响,同时论述对景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李皓 《美与时代》2023,(2):51-53
山水画家张宏的作品带有一种自然主义的精神,他遵从自己主观上的感受,真实地去描绘山川景致,但也没有丢失山水画的传统。此种于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可以说为晚明的山水画创作带来一缕新鲜的空气。现从晚明的时代背景、张宏的山水画作品等方面去论述其独具风格的写真山水画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齐白石是我国闻名的绘画美术大师,其中以他的山水画最具特色,可以说,齐白石的山水画开创了近代绘画的新时代。除了山水画颇具特色,齐白石对绘画的审美境界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探究齐白石的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对于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内容和风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绘画“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主张,强调形神兼备,以“神”为主。魏晋时遨游之风的兴盛促成了他对山水画进行探索,他的《画云台山记》是山水画兴起的源头,玄学对他的画论影响极大,他的画论又成了后世画家做画时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山水画家将视线投向西南地区,成为西南山水画建构与探索的重要主体。从作品内容来看,西南山水画的建构与探索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在传统山水画图式中强行嫁接西南地区的建筑、人物或生活场景,二为描绘西南地区的景观、聚落等代表性场域。耿杉的山水画创作属于后者,他以强烈的历史认同与审美感知聚焦西南地域特色,形成自身标志性的笔墨语言。  相似文献   

18.
王会丽 《美与时代》2016,(10):46-47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绘画美术大师,其中以他的山水画最具特色。可以说,齐白石的山水画开创了近代绘画的新时代。除了山水画颇具特色,齐白石对绘画的审美境界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探究齐白石的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对于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内容和风格有着重要意义。从齐白石大师的绘画成长历程进行探究,总结其独特的山水画语言特点,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李红 《美与时代》2016,(9):64-65
研究宗炳生平和著作,考察他的绘画特点及其所处时代山水画的特点,提出宗炳的绘画理论对当代山水画创作仍然有重要意义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
窦宪敏是一位国内知名的太行山水画家,他的太行山水画独树一帜,带有浓重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故乡情结是研究其山水画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窦宪敏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形象塑造的精神内涵及笔墨语言分析,探索与解析太行文化精神。利用荣格分析心理学阐释窦宪敏故乡情结的成因、故乡情结在其山水画中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与梳理其故乡情结的发展脉络和作品价值。通过研究窦宪敏的太行山水画的艺术特色,让更多的山水艺术爱好者了解窦宪敏,感受其艺术风格及价值,同时也在美术理论与创作上为山水画学习者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