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工笔人物画植根于民族的土壤,绘画表现形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以其独特而又鲜明的民族风格,至今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它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向前迈进,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我们期待着工笔人物画的高峰期能在我们这个时代重现,并且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的人物画论争及改造给中国人物画坛带来翻天的变化,"写生"成为新时代人物画的要求。随着新中国的发展,绘画日渐单一,特殊时期的工笔人物以"年、连、宣"的绘画形式活跃于画坛之上。文革结束后,百业待兴,水墨人物发展迅速,工笔人物略显踟蹰。到上世纪80年代,工笔人物多元共存,一片振兴之态。本文试从三个时期两个阶段浅议工笔人物画在时代背景下的存在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兴衰中,历经了出现、发展、高潮、低谷与复兴,尽管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工笔人物画却从未断绝。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工笔画是先于水墨画出现的,历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先人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符合时代的艺术语言,进一步形成新的审美意识,使工笔人物画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潮,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工笔人物画这一画种也在成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家赋予了工笔人物画新的色彩审美意识。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装饰色彩的运用,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学习、借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工笔人物画中发展出新的色彩语言,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受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在当代国画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伴随着社会和时代以及艺术教育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工笔人物画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逐渐成为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中关键的一部分。近年来,工笔人物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工笔人物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笔人物画教学的实效性。在新时期,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工笔人物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线?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为我们所熟悉,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线作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造型、画面背景装饰、具有审美性等特点。艺术家们要想在工笔人物画中有所成就,创作出一幅优秀作品,不仅要了解线的基本的发展状况,还要理解线在工笔人物画中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在创作中也要进行多次尝试,不断摸索体验线的艺术魅力。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的绘画思想影响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但是工笔人物画还是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体现出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所运用的线条是绘画的艺术语言,是历代画家反复实践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吸收并予以创新。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使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从古代的简单稚拙发展到现代的丰富多样,个性特征明显。工笔人物画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充分地展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西方绘画以色彩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绘画以线来表现物象,此外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画线的影响,比如在毕加索的画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线条。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它从过去发展到现代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以线造型"的绘画手法,继承了薄中见厚的物象的敷色技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式的满构图的构图方式、丰富的色彩以及众多新材料的运用构成了当代异彩纷呈的工笔人物画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7.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画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出璀璨光彩,也有衰弱的阶段。在进取求知的发展中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引入了西方科学的绘画体系,并吸收了东洋绘画艺术的色彩和造型元素,开辟了工笔画创作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在研习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汲取了民间艺术,创新了色料工艺,出现了一批题材丰富、手法新颖和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成为正在进行时。  相似文献   

8.
张宁 《美与时代》2004,(7):22-23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进程中,曾有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位置.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传统工笔人物画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协调,从造型到艺术语言的运用,形成了相对的系统性.但是,传统的艺术形式语言再好,也只能用于传统程式的表现上,当今工笔人物画面对多姿多彩的现代社会,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的表现就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许多画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到必须突破传统的形式语言规范,从根本上丰富和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使之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物.  相似文献   

9.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诞生开始,我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如今,工笔人物画生命力更加顽强,以独特的魅力深刻影响着创作者和欣赏者。基于此,对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技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仕女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仕女画的发展经历了唐、五代的鼎盛期,在元明清以来,其地位在整个人物画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画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影响力也越来越弱。通过对我国仕女画巅峰时期以张萱、周昉二位画家为代表,研究其仕女画风貌流变的原因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当下文化大繁荣的方向指引之下,以期对当今工笔人物画创作与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工笔人物画作品大多依赖于对照片的复制,人物造型过多追求西方绘画的写实性,而忽略了传统人物画的意象表达,从而造成了流传几千年的工笔人物画形式的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是中国绘画的宝贵财富,并且具有独特的装饰性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美术的影响与绘画工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在构图、设色、线条、图案、肌理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独特的装饰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经历了唐宋的辉煌之后便逐渐跌入低谷,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味沿袭传统而没有创新。很长一段时间,画家们处在了"从画到画"的状态,很难把握物象鲜活、生动的视觉感受,从而脱离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20世纪以后中国绘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画家们逐渐深入生活,书写生活。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也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宽松、活跃的文化环境,也为工笔花鸟画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花鸟画坛出现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象。对苏百钧先生工笔花鸟画的题材、构图、色彩运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及美学思想,以此达到促进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开始探索精神之旅,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从单一格式化迈向多元化。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审美的需求,开始在工笔画中融入西方油画元素、日本绘画表现语言以及其他美学元素,再通过缤纷多彩的色彩表现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意境也相应发生了调整,要求当代艺术家具有开放性思维,以不同的审美体验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创作出更富有内涵和多样性语言元素的工笔人物作品。文章主要阐释了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的发展历史和表现技法,并概况了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对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绘画艺术也博大精深,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国画艺术当中,当以工笔和写意为主要内容,而工笔当中人物画以及写意中的山水画被世人称赞居多。基于此,文章将以工笔人物画及写意山水为例,探析国画中的工笔和写意艺术。  相似文献   

16.
正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更为细致地表现形体的层次感、动态感以及质感等,可以寄托画家的精神情感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从战国时期的帛画开始直至今日,中国的人物画就在不断发展且人才辈出。由此可见,人物画在绘画史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7.
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工笔人物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工笔画的基础便是传承与发展,既要继承前辈的绘画经典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所创新的东西要符合时代的需求。本文以研究现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为主,文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继承传统为主,讲述的是工笔人物画在历史的发展概述,第二部分以时代创新为主,强调的是现代工笔画的创新特色与形式语言。总之,希望通过研究工笔人物画的传承、创新,带动着现代的绘画方式朝着一个全新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的毕业创作选择的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工笔人物画。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门画体特征独特而又古老的绘画艺术。随着老一辈和新一辈学者们的不断开拓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变得形式活泼,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初次学习工笔人物画是从大一下半年开始的,想来已经近三年的时间了。我的毕业创作灵感来自于一首唯美的小诗,一来紧跟工笔人物画大师们的表现形式,二来也算是对自己学习工笔人物画做一个心得总结。  相似文献   

19.
刘译泽 《美与时代》2023,(4):102-104
中国传统元素在岁月的洗礼中已经形成了与精神内涵相融合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很多工笔人物画作品中都能找到与区域特色相关联,并能代表本土风格的中国传统元素,其使工笔人物画作品表达出的情感和神韵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与此同时,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工笔人物画中呈现的文化内容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接近,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因此,对中国传统元素与工笔人物画进行概述,探讨中国传统元素与工笔人物画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工笔人物画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工笔人物画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影影 《美与时代》2014,(3):102-102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历史最悠久的画体,它的形式特征之一是装饰性。从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特征进行理性分析。分析了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发展的核心动力,即“工”取其质,“美”取其饰的审美观,论证了装饰性特征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