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川国芳《通俗三国志》浮世绘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在画面右上角的题为"关羽五关破图",而内容则描绘了关羽骑马于灞桥用刀挑袍、辞别曹操一行的故事情节,这实为其对三国文本的误读。"灞桥挑袍"在元代就出现在了《全相平话》中。"破五关"是罗贯中杜撰之情节,有关其插画作品始见于明朝。随着"破五关斩六将"情节的深入人心,明清绘本、插图对其的表现逐渐增多,对"灞桥挑袍"的刻画则逐渐减少。明、清的"破五关图"有分多幅表现关羽斩杀各个将领的画面和以单幅表现斩杀一将来借代其全部情节的两种表现方式。日本江户时代形成"三国热"的浪潮,浮世绘画家创作了许多关羽破五关斩六将的作品,并继承了明清"破五关图"的画面构成和表现方式,而在人物和场景刻画上则更为细致,且趋于本土化,将三国题材与浮世绘风格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
日本当代著名的插画大师天野喜孝被誉为"最终幻想之父",他的幻想插画作品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画面充满神秘唯美的东方魔幻色彩,在东西方插画艺术中独树一帜。天野喜孝的插画中对于日本传统大和绘与浮世绘、中国佛教敦煌壁画、西方现代与中世纪古典艺术以及阿拉伯异域文化的吸收融合,使其插画造型、色彩和线条最终呈现出兼容并蓄的东方意蕴,具有现代东方美感。  相似文献   

3.
安东尼·塔皮埃斯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西班牙艺术家。塔皮埃斯的艺术语言由两部分组成:主观与客观、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一方面,塔皮埃斯热衷学习和研究东方文化,他创作理念的来源也与东方文化有着深深的联系;另一方面,塔皮埃斯一直坚持西方绘画中抽象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塔皮埃斯对东方文化的探索与呈现——对东方哲学的理解、对东方艺术的认识以及对“东方意识”的表现。塔皮埃斯在进行绘画创作时会将物象进行抽象变形,主要是用来强调物象背后暗含某种哲学性的内在真实。他的创作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东方哲学,同时他在研究东方文化时,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东方气质。这对研究塔皮埃斯的绘画作品中的“东方韵味”具有重要的意义。塔皮埃斯就像一位掌舵的船长,促进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艺术领域中的交融。  相似文献   

4.
《雨,蒸汽和速度》是透纳在创作成熟时期重要的作品之一,这幅创作具有非常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给人一种神秘感、浪漫感以及空灵感。文章从抽象表现方式、动感画面以及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方面出发,对《雨,蒸汽和速度》的表现语言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其中,蒙克是表现主义绘画领域的先驱和代表。他的作品表现性极强,用色主观且具有象征意义,画面中的人物被描绘得富有特点且极富情感。《生命之舞》这件作品是他创作的"生命组画"中的最后一幅,具有代表和总结意义。文章详细解析它的形式和内容来了解他作品的风格,领悟蒙克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在亚洲,中日两国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语境中受其不同因素的影响,插画艺术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日本的动漫插画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庞大的阅读群体,我国青少年一代对其尤其青睐。日本动漫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青少年一代艺术审美生活观念甚至插画艺术创作领域。日系插画风格充斥着整个国内插画市场,越来越多的插画作品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呈现出统一的日系风格,导致中国的插画很难找到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发展。反观日本的动漫插画艺术的发展,始终将根深扎在本国的文化土壤中,在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不忘结合本国的传统本土文化进行创作,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杂交"的结果,因此,中国的插画发展想要具有更大的爆发力,分析其根本创作观念的成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明代画家陈洪绶《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系列插图之一《报捷》作为压台戏的最后一幅,画家通过对植物茂盛、生机勃勃的繁密刻画,对人物表情与道具的悉心经营,暗示着即将到来的衣锦还乡、美满姻缘和大团圆的结局。该画画面构图由于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使得画面的布局与经营与整个系列的其他画面有所不同,画面的景物刻画与人物表现都有其独特的创意和代表性,是陈洪绶在插图创作高峰期不断创新、探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图像学是现代艺术研究、实践探索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图像学方法是艺术史和艺术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对具象或者写实类型的图像、画面与符号进行深入解析,而杨大禹《石门鱼》作品正是具有具象画面元素的丝网版画作品。图像学研究方法还注重图像与时代精神的关联。通过图像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杨大禹所创作的《石门鱼》丝网版画作品进行研究,运用图像学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对画面寓意进行分析与总结,去深入了解《石门鱼》作品背后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同时对作品画面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解析,进而揭示画面隐含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油画艺术已经进入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现代油画创作中形与色是画面表现的两大主体,在画面的表现中通过色彩的强弱对比能形成独特而神奇的画面效果;画面中形的意义也不再是单纯的表现形体,而具有了展现韵律与节奏等更为广泛的意义。在花卉的创作中,运用对比、提取、归纳等绘画形式元素,是画面形式把握的侧重点。画面中形式元素的对比以及更为明确、简洁的画面语言都展现了花卉表现中的形色美;都力图产生审美情感的共鸣,努力形成具有表现力的作品,实现形与色的自由表现。  相似文献   

10.
《床上的裸体女孩》是卢西安·弗洛伊德1987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作品中弗洛伊德用大胆、多变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全身毫无遮掩,神情显得十分悲伤的女孩形象,整幅作品色彩表现采用厚涂法,肌理效果强烈;画面从较高的视觉迫近点切入,人物线条呈环状的Z字形,人物独有的情态和湿润的画面质地营造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运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按图索骥",人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弗洛伊德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心理特点及哲学观念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作为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弗洛伊德绘画对中国具象绘画的发展也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辐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对"新生代"潮流的兴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并对当下艺术家的创作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陈逸飞作为一个中国油画时代象征性的人物,成为西方和国内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作品《黄河颂》的形象塑造注重造型的块面感和笔触表现,给人的感觉既结实、又潇洒,色彩非常明亮,光感非常强烈,豪爽洒脱几乎伴随其每一笔,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另一作品《占领总统府》,整个画面生动地描绘了真实的历史事件,从此奠定了他在油画界的地位。郭润文一直在写实的绘画风格中穿行了几十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本命年》体现了两代人对人生态度的不同感悟。另两幅《岁月无痕》  相似文献   

12.
崔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作为当时宫廷画院风格改革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他绘画语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双喜图》是崔白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双喜图》的章法布局、造型表现、笔墨设色以及意境感受,展开对崔白花鸟画的形式语言探究,并阐述崔白的绘画形式语言和创作思想对宋代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木刻插图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这些画面构图讲究,繁简适宜,造型简洁传神,风格生动自然。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审视这些传统题材作品,其中蕴含着许多现代构成设计的理念与元素,充满现代设计的构成意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王宏伟先生的油画作品《花好月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和谐温馨的名字脱颖而出,从而获得提名奖。其画面考究的构图、含蓄的用色、独特的风格和新颖的立意充分表现出中国油画所特有的“东方美”,是中西审美契合的精品,为此次画展增添一笔别样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油画作品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的领悟。油画属于色彩艺术,创作者通过油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油画作品和创作者的内心是相互联系的,创作风格无论是抽象、写实还是意象,都是客观世界存在的。文章介绍了作者的三幅油画作品,分别为《平淡的一天》《谁的童年》和《惊梦》,通过介绍让人们体会到作者创作目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表达,感受到油画创作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花·器     
正《花·器》:《花·器》此套作品以蒲公英和各类陶瓷器型作为创作的元素,运用了新彩满装装饰,有别于传统的瓷板画,在画面装饰上有所创新,现代装饰感较强。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对波普艺术的理解,要从杜尚谈起.当杜尚的《泉》出现后,西方艺术的边界便被无限地扩展了.杜尚对《蒙娜丽莎》的改写,使一切艺术史上伟大的绘画作品,都开始具有了图像的意义,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反思的对象.杜尚的艺术观念对于波普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956年,杜尚的学生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图像的拼贴,网球运动员手握印有"POP"字母的棒棒糖,由此开启了波普艺术.他的拼贴作品用图像消解了绘画,同时也消解了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8.
每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甚至艺术家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对艺术家作品的研究,从情感表现出发,更能抓住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文章以梵高绘画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为例,对他的作品从色彩、线条、整体画面效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绘画中梵高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吴冠中先生绘画作品中色彩语言的特点以及色彩构成。在绘画创作的不同时期,吴冠中先生作品的色彩变化都十分明显,而且,他大胆使用错觉美的色彩构成,应用抽象联想以及具象联想的色彩构成,将西方绘画的抽象观念与形式美理念融进画作之中,用于表现中国画的意境。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在色彩应用上摆脱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开辟了色彩应用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大约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绘画在绘画风格、风貌以及艺术精神上所作出的一个界定。其表现内容、语言形式、审美精神等,都是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是最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文章是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绘画中的语言——线与形进行梳理,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并结合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展开分析与探究。通过对中国画绘画语言线与形的艺术表现语言的具体探究,集中从吴剑珊老师绘画作品的三个系列进行赏析。通过对老师作品的赏析发现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以线造型之外,还利用了当代对线的表现方法,学会用线性语言表达画面效果,使其画面更具艺术的魅力与感召力。这些在画面中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对笔者的创作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