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朝的花鸟画,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也是"文人画"盛行时期的关键时刻。明朝洪武年间到弘治年间的百余年内,宫廷绘画占据了画坛的主要位置,在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弘治年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花鸟画打破成规,突破院体模式,出现了水墨写意作品、设色没骨作品等风格并有所创新,林良就是水墨写意作品的开派人物。林良的花鸟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极深,后世很多画家以林良作品作为学习的基础,经过研究继承并发扬,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2.
宋杨 《美与时代》2013,(9):75-75
北宋晚期,宋徽宗赵佶酷爱艺术,在位期间将画家的地位提高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他在宫廷成立了画院,花鸟画创作异常繁盛。南宋时,花鸟画创作沿袭徐黄二体的风格继续向前发展,黄筌画派花鸟画设色愈加精工艳丽,生动细腻,徐熙画派主要是以有文人意识的画家担当起主要角色,发展了“落墨为格”的风格。两宋工笔花鸟画历经三百多年的人文积淀与艺术的传承发展,把工笔花鸟画提升到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光辉灿烂之境。宋代的花鸟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现代许多杰出的花鸟画家都深深受惠于两宋花鸟作品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华喦水墨花鸟画在用笔、用墨上都有特点,用笔秀逸、遒劲,墨色华滋。设色花鸟画明洁雅丽,色调和谐,擅用石色罩染山石或敷染禽鸟,是花鸟画设色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折枝花卉作为花鸟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设色工笔、水墨工笔和水墨写意三种主要表现形态。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出折枝花卉作为"情感实体"所彰显的人的本真存在状态,即与造化相携相生、无分彼此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何亚峰 《美与时代》2007,(10):48-49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中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独立成科,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独特的构图、用线、设色,体现出宋代绘画的艺术形式美.  相似文献   

6.
华嵒水墨花鸟画在用笔、用墨上都有特点,用笔秀逸、道劲,墨色华滋.设色花鸟画明洁雅丽,色调和谐,擅用石色罩染山石或敷染禽鸟,是花鸟画设色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孙隆作为明代唯一拥有"御前画史"之称的杰出宫廷花鸟画家,其独特的没骨写意画法在明代熠熠生辉的众多优秀大家中别具一格,不同于传统的"没骨"形态而注入了"写意"的元素,融没骨与写意技法为一炉,重树了宫廷花鸟画的野逸新风,契合了诗情画意的审美追求,丰富了宫廷花鸟艺术的新境界,开明代没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于后世大写意花鸟画的勃兴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绘画连亘数千年,变革不断,先辈们开创了许多中国画技法来描绘大千世界,表达自己的志向。最能表现大自然瑰丽神奇、如醉如梦之境的莫过于泼墨这一技法,泼彩法是在泼墨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章叙述了工笔花鸟画创作时选择泼彩这一技法的原因和目的,叙述了在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运用泼彩法的体会和感悟,结合理论进行总结与学习,促进个人艺术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娟 《美与时代》2014,(4):88-88
宋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它标志着中国绘画高峰的出现。北宋时扩大了“翰林图画院”的规模,并确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绘画考试升级制度,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工笔花鸟画家。他们在绘画上重视写生,即:外师造化。故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风格各异。这一时期文人画也逐步形成,并涌现出-大批以四君子为题材的花鸟画作品,从表现手法上看,也属偏工一路。徐熙之子徐崇嗣承其祖业,创立了没骨工笔花鸟画,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崔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作为当时宫廷画院风格改革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他绘画语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双喜图》是崔白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双喜图》的章法布局、造型表现、笔墨设色以及意境感受,展开对崔白花鸟画的形式语言探究,并阐述崔白的绘画形式语言和创作思想对宋代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到大地湾地面黑白绘画;从春秋末年中国工笔设色绘画的基本框架大体形成,到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都称得上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工笔重彩画。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直到20世纪中期,工笔重彩画仍然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绘画样式。当旧的美术创作满足不了当下的审美需求时,创新便成了最好的出路。绘画的革新与发展一般是从材料开始进行改变的,新材料的运用必然会引起技法程式上的突破和绘画表现语言的丰富和转变,而材料与非笔绘性语言正是当下探索、推动传统工笔重彩画向前发展的重要的有效手段之一。材料的无限性与非笔绘肌理的丰富性、偶然性以及不确定性,为创作主体的情感宣泄与绘画表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非笔绘性语言,也为工笔重彩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行性探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海鹰 《美与时代》2013,(11):84-85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没骨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工笔没骨画,一种是意笔没骨画。工笔没骨画用笔细腻,工整,墨色柔和,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写实性,接近于工笔画。意笔没骨法用笔潇洒秀润,用笔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写意性,接近写意画法。  相似文献   

13.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及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的不断创新,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不断变化,色彩风格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特征。色彩教学是高校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工笔花鸟画人才培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对高校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张大千荷画创作为切入点,从画"荷"缘由到艺术创作理念,通过水墨写意、没骨表达、泼墨泼彩、光色交辉四方面阐述了其画荷的审美意象。张大千以荷花图式为载体,探索荷绘画创作语言形式,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开启了现当代荷绘画创作新征程。  相似文献   

15.
郑乃珖作为20世纪中期重要的花鸟画家,以借古开今、以西润中的理念指导艺术创作,尤其在色彩表现上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与创新性。他主张"随心赋彩"、诗意表达,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达上融合了西洋绘画的设色方法、媒材与写实画法,用色大胆、对比鲜明,使得其工笔花鸟画色彩明亮、清新妍丽,色墨相映成趣,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6.
林良较早的工笔重彩水墨写意较多,所画禽鸟显得形体坚实羽翼丰满,真实而又生动.时代中叶后的文人花鸟画家亦多吸取林良的绘画特点,因此他在花鸟画的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从绘景角度来看,用彩一直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传统技法,能够将外界自然之景以天然的状态呈现出来。在世界文化艺术交汇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艺术家,他们既对我国重彩技法进行了传承和发展,又积极借鉴了外国绘画状物的技巧,最终推动了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代表,同时也是当前高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工笔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凝聚了千百年独具中国造型艺术特色和审美观念的精神内涵,有着独特的中国文化风韵,是对学生进行绘画教育以及审美指导的重要资源。文章将重点就如何创新完善高校工笔花鸟画临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工笔花鸟画融合了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典绘画当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很多表现形式都融合了时代的气象和精神风貌,使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工笔花鸟画也融入了现代的创作意识和绘画元素,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得以用新的视角对工笔花鸟画在绘画形式及绘画语言上进行新的解构,使工笔花鸟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时代的审美意识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工笔花鸟画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极为璀璨的明珠。“新”工笔花鸟画画家在保留传统花鸟画特色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力。阐述“新”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概况,分析“新”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理念,探讨“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特点,并结合部分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画家的作品,深入研究“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技法,及其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够促进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