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宁 《美与时代》2004,(7):22-23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进程中,曾有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位置.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传统工笔人物画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协调,从造型到艺术语言的运用,形成了相对的系统性.但是,传统的艺术形式语言再好,也只能用于传统程式的表现上,当今工笔人物画面对多姿多彩的现代社会,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的表现就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许多画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到必须突破传统的形式语言规范,从根本上丰富和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使之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物.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各类画种界限越来越模糊,材料在绘画中的应用成为一种趋势。由于绘画中材料与媒介发生了变革,当代艺术工作者们的艺术创作多从自我理念出发,结合自身情感,运用材料形式语言进行艺术表达。基底制作作为综合材料绘画的基础,在综合材料绘画过程中尤为重要。故基于有色基底的概念及制作材料特性,探究材料与媒介的特性及变化、自由组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同时探寻有色基底在材料绘画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艺术家在创作油画作品时,除了受西方油画传统的影响,也自然会受到中国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风景油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生发出了独有的艺术创作形式语言,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很多的中国风景油画,融入了中国传统国画的艺术语言,这种形式语言,也许是对于线条的独特运用,也许是在色彩上的精心经营,也许是对于画面肌理的掌控。这些都是中国艺术家在利用油画这种创作形式时,融入自我的所思所想而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形式的创作语言。  相似文献   

4.
绘画艺术是伴随着人类文明流动的始终存在,它是时代脉搏最敏感的回音,述说历史每一个节点人类存在与"当下"产生的关系。身为艺术家应该保持着关于艺术、社会与自身的思考,但同时艺术家首先又是人,出在时代与社会的洪流之中,面对各种声音和现象,不免陷入矛盾与迷茫,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到底该如何权衡?绘画艺术创作与艺术评论的关系要如何处理?文章试图阐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石涛的"不似似之"理论超越了历史上关于"形神"关系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艺术真实与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阐释了艺术真实性的本质内涵,从而使其成为最高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6.
"返祖现象"是艺术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主要特点,就是无论在艺术观念的形成,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段的选择上都带有明显的用早期人类或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和表现世界的特性。它特别强调艺术创作体现作者"童心"的重要性,因为早期人类和儿童眼中的世界比起"现代"或"成年"人眼中的世界更接近艺术世界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在本质上与审美是一致的。审美是人类理解社会的一种方式,有美即有丑,"丑"元素在艺术创作中,日益升值,日益膨胀。文章以毕加索的油画《阿维尼翁的少女》为例,选取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和对于美和丑的认知,从而引伸到各个时代的审美观,以及艺术中美和丑的阶段存在和美学思想,发现艺术中美与丑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对艺术市场带来的改变和艺术创作中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没骨"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技法之一。它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为我国写意人物画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国没骨画历史悠久。没骨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形式语言特征。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没骨人物画所包含的民族气质和中国笔墨画蕴含的艺术特征,对发展中国写意人物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而对于自身创作发展而言,分析没骨人物画的形式语言特征也有利于形成自身的形式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9.
艺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全新的建构。作为当代有实力的学院派画家,韦红燕通过有目共睹的艺术创作成就,无言地阐述着自己的艺术主张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漆画艺术创作与其他艺术形式在艺术走向的追求上是一致的,是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漆画创作的内容、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都与其他平面艺术相同。在漆画艺术创作中融入了许多的平面设计元素,比如构图、肌理等平面设计中元素的运用对漆画艺术创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通过对周卫油画艺术创作历程的论述,将周卫被动地接受苏联教学体系影响的阶段,过渡到主动吸收印象派理论营养的自觉阶段,直至最终他形成独特、完善个人艺术体系的成熟阶段依次进行分析,并以周卫各阶段代表作品中所体现的创作形式的变化来彰显他艺术创作中思想的演变。通过在绘画内容、画面构图、色彩、造型特点等形式语言方面分析周卫艺术作品中的民族性,从而进一步探索周卫艺术创作背后所体现的深层精神文化内涵。周卫融合西方印象派艺术理论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最终以东方面貌走出一条独具民族意蕴的本土油画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2.
塞尚在古典艺术和印象派之间寻找途径,在激情和理性、感觉和逻辑之间进行艺术创作,他的笔触是绘画形式语言之一,既受到他气质的影响,也具有丰富的形式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永井一正是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平面设计大师,他的海报作品多以"life"和"I’m here"为主题,具有日本传统艺术的平面装饰特征和现代感。研究永井一正的海报的主题、形式语言,分析其图形创意手法,对于创作具有国际化和中国本土化的平面设计作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是绘画艺术创作的灵魂,是绘画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充满情感色彩的绘画艺术,要求绘画艺术创作者不但要掌握娴熟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绘画语言,以较好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刻画和描绘,还要具备丰沛的情感,为绘画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情感的作用不可估量,只有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投入真挚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理论中"气韵"与"意境"有独特的表现与含义,其适用于西方现代绘画能对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根据艺术理论家的研究进一步理解"气韵"与"意境"的深刻内涵,深入阐释西方绘画的情感表达方式。西方艺术同样追求"气韵"与"意境",并且中西艺术在观念上的交融与相互渗透有利于促进艺术创作打开新局面,使中西方艺术创作在保留各自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发生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白南准用一生的艺术实践历程为当今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开拓了新的空间。他在正确处理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方面作出了很好的尝试、探索和努力。他的成功经历与经验为当代的媒体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今天的录像艺术、电脑艺术、网络艺术都在不同程度上,从各个方向延伸着白南准的创作思想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创作原则是艺术家对古人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亦是艺术家本身精神文化的体现。由古至今,中国画艺术创作受到过多种流派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其不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且在艺术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儒家思想的精神意义探析通过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儒家思想的"游乐于艺"的体验、"中和"的艺术之美及"绘事而后素"的转化三个方面,探究其对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影响,并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其深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及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多学科艺术教育”(d 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可直译为“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模式滥觞于美国。这种模式通过综合利用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等四门学科的互动互补关系,试图将艺术教育建构成一门交叉性的人文学科,以便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效度,“培养青少年健全的艺术感觉”或艺术鉴赏能力,最终改善美国的国民素质和审美福利(aesthetic welfare)的现状。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该教育模式做一探讨。一艺术创作的实践功能艺术创作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中的艺术创作,主要是指视…  相似文献   

19.
水彩画是从欧洲传入我国的艺术形式,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经过中西方几代艺术家不断探索、创新,融合多种艺术文化而形成的以水为媒介、独特的水色艺术形式。水彩画的形式语言对于作品来说,就如同"理之在诗,如水中盐",有味无痕,能够帮助观赏者更好地理解水彩艺术作品,更真切地感受到创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感。新时代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水彩画形式语言要嵌入装饰性、融入创新性,赋予艺术内涵、注入生机活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拟对篆刻中的"匠气"与"书卷气"创作心理进行探微,从"匠气"与"书卷气"艺术创作环境、篆刻家与篆刻匠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艺术创作方式、篆刻家与篆刻匠人的师法渊源三个方面着手,探析明清"家"和秦汉"匠"的审美理念。力争能更清楚地理晰篆刻中的"家"与"匠"的审美理念关系,从而得出客观且公正的研究结论,为今后的篆刻艺术研究寻找出新的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