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篆刻是一面标志性旗帜。这种将篆书与图像在方寸之间显示出来、在小小的印章图案中彰显乾坤世界的表现手法,也符合中国人那种以小见大、含蓄内敛的性格。而在小小的印面上面,以刀代笔,对着石头或者木材刻制篆书或者图像的方式,又体现了中华儿女坚强坚韧的性格。从中国篆刻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以及篆刻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殊意义,并将当代篆刻艺术的一些创新性想法展现给读者,以期为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婉吟 《美与时代》2014,(8):123-123
印章艺术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印章篆刻完成了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演变。21世纪初,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于艺术设计领域---DIY手刻橡皮章。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作为中华艺术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蕴含着浓厚的本土美学精神,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人墨客为砂壶撰写壶铭,或以书画入壶,使壶艺集文学、书画、篆刻于一体,从而大大提升了茗壶的文化艺术品位,使其蕴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有一批文人学者专门研究紫砂文化,为之著书立说,为艺人们树碑立传。这些著作介绍和宣传了紫砂壶的发展历程,确立了紫砂壶在中国艺术之林的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紫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汉代印章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堪称高峰,不论是在品种数量、风格多样性上,还是在制作精美程度上都远远超过前代。汉代印章的制作材料多为青铜,其印章类型大致可分为官印、私印、吉语印、肖行印等四大类。在艺术表现上,汉印通过留白匀称、布局严谨、气势雄壮、虚实均衡的构图,凸显了出乎心而合于道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5.
正篆刻艺术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僧人们采取篆刻的形式来表达佛教的意蕴、弘扬佛教文化,其实是很自然的选择。佛教不仅是吸纳了篆刻艺术作为弘法的形式,同时反过来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一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极为悠久,相传可追溯到三王时期。不过现今已无实物可考。在殷商时代,人们在龟甲等材质上刻写文字,也就是现在的甲骨文,这可谓是篆刻的初始。  相似文献   

6.
文人是文化传播的主体,引领了生活时尚,特别是晚明时期,文人思想上追求的适用性、大众化,使得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文人的设计思想超脱凡俗,在家具以及住宅室内设计发展历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篆刻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伴随书法史的发展而演绎成长。篆刻艺术的发端其实应当早于书法艺术,也反映人类早期探索自然奥妙的智慧所在。篆刻艺术的风格与书法艺术同宗同源,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内涵指向所规定的。篆刻艺术的审美理想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种,即雄浑与秀雅,这不仅是中国地域文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审美风格所决定的。传统篆刻艺术成为历代篆刻艺术继承与发展的范本与圭臬,同时传统也在历代的传承中被定义与扩展。当下乃至未来篆刻艺术的发展与审美理想的确立,依然在继承基础上发展,但结合时代性,反映时代生活,讴歌劳动人民,体现人类精神文明成为不可动摇的核心主题。文章通过陈述、议论与演绎的方法来具体展开,尊重篆刻艺术自身的规律,对篆刻艺术的审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秦汉印是篆刻史上永恒的经典。自元代赵孟頫、吾丘衍推崇"印宗秦汉"观点之后,秦汉印的创作手法及风格影响了此后历朝篆刻艺术家。明清时期,随着秦汉印审美观的确立和篆刻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篆刻艺术出现了许多流派,很多篆刻家通过研究秦汉印的风格技法,对于秦汉印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进而融合了自身的体验,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篆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发展会受到哲学、经济、文人思想的影响。分析"崔吴变法"的历史成因,人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不仅受到了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文人在物质追求满足后转向野情野趣的精神需求。面对当今工笔花鸟画的异化现状,艺术家需要借鉴传统工笔画的文化内涵,色彩技法,形式组合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建立属于自身的民族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篆刻艺术作为一门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缺少教学教材、缺少篆刻材料、学生的认知水平较浅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创新,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隋唐以来,印面内容多为九叠文,过强的装饰性已然没有了秦汉印的古朴,篆刻艺术逐渐走向下坡。在此情况之下,文彭最先倡导学习古法。文彭发现治印新材料——灯光冻石一事,打破了文人只篆不刻的局面,篆刻不再只是工匠们的专属。  相似文献   

12.
在隐逸文化的背景下,文人造园成为一种广泛的行为,而对文人造园影响最深刻、最直接的莫过于中国画艺术。绘画所开创的思想、技巧和审美观念为文人园林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艺术源泉,把造园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并深深地影响了文人园林的艺术形态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篆刻艺术相关的涵义,同时阐述了篆刻艺术的传统滋养形式,并结合已有经验对新时期背景下,篆刻艺术创新方法或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保证篆刻艺术发展的持续性,不被随着社会发展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14.
吴瑀萱 《美与时代》2023,(6):126-128
陶印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篆刻艺术的主要分支。当代陶印大量出现在制印石材枯竭的环境下,是篆刻艺术承上启下的必然结果。对陶印的发展及特点进行概述,结合山西陶印名家与十二好印坊,对山西当代陶印风格、制作展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宋代处于历史上词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兴盛于秦楼楚馆中的乐舞活动在词作中留下了生动而形象化的记载。歌舞妓女是这一时代地方艺术歌舞的主要承担者。歌舞妓人歌舞侑酒与文人填词听曲,成了社会文化风尚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董涛  野楠 《美与时代》2014,(4):126-126
通过对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时代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人物或作品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篆刻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入印的历史较短,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甲骨文独特的契刻方式、文字的象形意味等,都影响了甲骨文篆刻最终的印面效果。甲骨文入印必然要经历篆刻化的过程。因此,甲骨文篆刻不是对甲骨文的单纯模仿,而是需要融合篆刻的形式之美,如空间布局、边框与残破、字形的穿插等。一件优秀的甲骨文篆刻作品在印文、结构和寓意上最接近殷商文化浓厚浑朴的气息,从中体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清代碑学的兴起,书家对书法与篆刻艺术又有新的追求,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吴让之是中国书法篆刻史上一位重要的大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书法和篆刻的精品,对清代晚期及近现代的书法篆刻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而,文章选取清代具有代表性的书家吴让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山水画在宋代时期已经达到了巅峰,在宋代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思想和构图技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山水画所营造的水墨意境富有文人情趣,将文人寄托于山水之间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在后世流传许多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当中,画作当中所存在的意境之美和写意之美,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宋代时期山水画所传递的精神是作者的一种绘画艺术,其中包括了宋代山水画的创作元素,为后世的山水画奠定了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0.
篆刻一艺历经秦汉之鼎盛及唐宋元之低迷时期后,明清两代流派纷呈,达到了另一个高峰。时至今日,篆刻这门艺术全面繁荣发展,蒸蒸日上。在任何一个时代,一个成功的篆刻家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风格,在当代篆刻家中,湖北仙桃昌少军先生就是其中比较特殊一位,他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学习经历。他的成功,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他首创中锋滚刀法,边款参魏晋碑刻笔意,一任自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为荆楚一绝乃至全国一绝。是当代篆刻界的领军人物,能扛大旗的篆刻家,足以和历代篆刻大家比肩。因此,对他的篆刻艺术研究是相当有必要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