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趋势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领域应用到了数字技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也日益转型,从开始的传统型、平面型的静态绘画作品逐步转向了新颖的数字型和动画型作品。中国工笔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洗刷,它早已深深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至今日,数字媒体艺术盛行,中国工笔画的数字表现也伴随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中国工笔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互交融,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历史最悠久、流行最广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思维的最直接展现,是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最直接表达,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朦胧中的性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一个人性意识的发展基本上有四个分期:①显露出思春期的否定倾向;②补偿思春期的不安心情,表示出对长者(对父母)的依恋期;③喜欢接近异性和对异性追求的狂热期;④带浪漫色彩的正式恋爱期。另一些心理学家认为,8、9岁起是性意识觉醒时期,  相似文献   

4.
水是天然之镜,临水自照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镜子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追求美的结果。镜子的审美意蕴在于镜子的特性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镜子可以汇聚光芒,所以镜子是日月的化身,是光明和正义的象征;镜子如实成像,但自性不变,因而镜子代表心性的清静澄明;镜子可以观容照面,因而镜子与女性的爱美相关;同时镜子影像虚幻,使世间真假难辨,造成扑朔迷离、似真非真的美感。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深刻地说明了镜像与自我的关系。镜子所充当的不仅仅是自我意识的道具,人们迷恋镜像是和人与生俱来的美的感觉有关,而这种感觉却很难用理性所道出。  相似文献   

5.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之一。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中的山水风景作为主题的绘画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萌芽,隋唐时期终于成为独立的画种,而在宋朝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通过对道家思想和宋代山水画的研究,写明道家思想在宋代山水画中的审美意蕴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中,汉唐古典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舞蹈发展的历程中,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特殊的审美特点。汉唐古典舞在与我国的艺术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得到了其独特的意象和意境。它是与我国文化精神密切相连的,本文通过对汉唐古典舞所具有的特点与艺术底蕴来浅谈汉唐古典舞与我国文化艺术相结合所带来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因罪获刑入监服刑的罪犯要获得新生,监狱磨难倒是有益的。从审美的视角看,监狱磨难所蕴含的审美意蕴,至少体现在:罪犯要获得新生,必须经过监狱磨难;罪犯要获得新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罪犯自身是否具有艺术地对待改造的态度;罪犯要获得新生,离不开自己化苦难为动力及坚韧不拔的努力;罪犯要获得新生,在磨难中离不开监狱干警美的引领。  相似文献   

8.
芜湖铁画,从明末清初传承至今350多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界独树一帜。从审美上来说,芜湖铁画画面简洁瘦劲,古朴优雅;布局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意境高远,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9.
当下,行为艺术成为被学术界和大众强烈批评的众矢之的。本文通过案例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索中国行为艺术的审美困境并提出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直观表达,也是古代人高尚的人生观的表达。山水画在唐末后占据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结合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国山水画自兴起之日,就贯穿了老庄之道,道家精神是其内涵。恬淡至上、寂寞无为是山水画的宗旨,山水画对"淡"的境界追求一直都是山水画家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当代工笔人物画因平面性特征而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美,画面内容在当代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画家唐勇力的作品在当代工笔画中更彰显其个性,体现出一种残缺之美,装饰意味异常浓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工笔画融入了很多时代性元素。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中国工笔画在装饰性上表现出新的艺术特点。中国工笔画装饰性技法主要体现为平面构成形式和形式美的法则,其中色彩的现代化运用和平面化的表现方式是工笔画的两大表现手法。装饰性艺术在工笔画的创新性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工笔画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美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笔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影响,使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国工笔画的技法装饰性主要表现在形式美法则与平面构成的形式上。平面化的处理与色彩的现代化处理是两大表现形式。工笔画的创新离不开装饰性的艺术,工笔画的特殊美给了我们更多的思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工笔画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方法,并以工笔花鸟画的临摹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保罗·高更是19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也被列为象征派和纳比派的画家。他用感性的方式去观察自然,解释自然,认为激情第一,理性第二。他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作品主题流露着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生态审美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将审美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进行考察。当艺术感知被视为生态审美观照的对象时,艺术感知就从一种简单的艺术创作实践环节升华为具有丰富意蕴的审美实践活动,对这种意蕴的内在本质进行探讨,不但有利于加深对生态审美本质的理解,而且对更好地发挥艺术感知的作用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析了现代工笔画的意境之美,首先对意境的概念进行阐述,意境的精神内涵是物象、心境、情怀的交替融合,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美。在分析了意境的审美方式"计黑当白""情境交融""道法自然"之后,对工笔画意境的体现方式进行了阐述——虚实相交并着重造型的艺术与用线技法。最后论述了工笔画意境的开拓,融合传统技法并结合当地丰富的材料与肌理,打破传统束缚,在视觉上给人强烈冲击力,生动地传达出现代工笔画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8.
盖光 《管子学刊》2004,(4):59-63
“无”的本体存在状态,体现着人类本有的思维品性,并深层次地呈现着系统整体化的生态思维的特性。“无”呈现着自然本然性的存在,以及人在自然世界中生命体验的根本旨归,它是在超越和消融现实的“有”中,动态性地还原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态化存在机理。“无”的内在韵味既蕴涵着中国人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中求“味”与“韵”的独有方式,更在体现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机理中审美化的运演生命活动的运动节律。  相似文献   

19.
孙立业 《美与时代》2006,(10):45-46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无诗意则无情韵,诗无画意则如白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诗人和画家共同追求的境界,也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品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