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家画"与"文人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文化身份冲突的绘画艺术分野。张大千从文人画中觉悟,自觉追求"画家画"的新境界。其关于"画家画"的认识与实践,从中国画内部有效回应了20世纪初"中国画衰败已极"的时代挑战,是现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2.
18世纪在英国出现的"如画"风格成为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当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园林景观概念,许多欧洲国家也受此影响。"如画"风格的造园手法体现出人们更加向往如同风景画一般的景色。而有别于西方的"如画",中国在传统园林设计中更倾向于"入画",这也是因为不同地区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性。因此以西方的"如画"去评判中国的园林是十分片面的;相比"如画","入画"更适合评价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葡萄牙著名作家佩索阿所说:"我是一座桥梁,架在我之所是和我之所愿之间。"文章借助中国山水画的"势"与"气"分析山水画美学以及中国画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展示其在电影叙事结构中散点式的表现方式,同时,以中国画作为代表性的载体,将无形的精神理念通过对中国画的精神、手法以及用色等研究,以有形的方式归纳总结出,其在中国性的传统人文精神与艺术创作表现之间融合转换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9,(12)
<正>1909年,德裔美国汉学家劳弗尔(Berthold Laufer)在陕西西安购得《中国风圣母子图》。1910年,劳弗尔将此画带到芝加哥,此画现藏于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画中圣母正面站立,赤足,头后有红色圆光,怀抱耶稣;耶稣身着红衣,目视圣母。此画落款"唐寅",但是"唐寅"二字的落款之处,底色泛白,劳弗尔认为这个落款是改写的,说明此画不是唐寅所画。有学者称此画为"唐寅"款白衣圣母像,而劳弗尔称此画为"中国风圣母子图"。  相似文献   

5.
自古,许多论著业已阐述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联系,探究其根源,询问其发展,直至其现阶段的碰撞,它们似乎极其内在地契合在一起了。如今,我们以"书画同源"的观点审视中国画的用笔问题,是研究将书法如何运用在中国画笔墨中。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起源相比较,来论证书法和绘画是人类在两种不同精神状态和目的中创造并发展的文化,同时,书法在中国画的用笔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一禅画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的典型表征。禅画笔墨简洁而意境深远,以笔墨来表达禅道,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的核心思想,开创了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艺术史上,通常将禅画的开端追溯到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他最早将禅宗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以"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其画作具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是我国5000年历史文化孕育下的产物,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规律以及美感进行论述,指出章法在构图和美感塑造上的价值和创作的方法,再结合中国画作品的解读,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画中"章法"的表现和其展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形式美表现在中国画特有的材料、特殊的笔墨效果、特有的画法程式、诗书画印、装裱款式、构图以及画家具备的技法风格等方面。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怎样画有"味道"、有"品质"、有"格调",是画家们反复思考的事。事实上,形式美是中国画的根本,是核心。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熟悉、理解、探索、研究中国画的形式因素,保持中国画样式的东方性、民族性,使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使传统中国画的菁华永续流传。  相似文献   

9.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质,其表现手法为写意,既不是单纯模仿客观来追求"形似",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而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体现在中国画的每个门类里,其中就包括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发展到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意象造型观念,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传入中国并融入水墨人物画造型之中,使得现当代的水墨人物在追求"形似"的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规律,即"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0.
苏轼评王摩诘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艺术两者并不能决然分开,而是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细细体会。正所谓"画是无言诗",古典诗歌中的"意境美""含蓄美""萧散美"在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各画科皆有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并不仅仅是由毛笔、墨水画在宣纸上的画,而是以其程式化技法为特质,依着艺术实践编织出"画谱",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为目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审美特征。其实"谱"只是一个氛围与框架,能够体现出中国画品格的仍在毛笔工具上,尤其显现在毛笔的锋端。画家能以文人风度,信手笔墨,挥洒出雅致情趣,顺"谱"行事,笔墨是天,笔墨是地,随意点划乾坤,豪情充满天地。所以要画出真正的中国画,就要有"谱"。  相似文献   

12.
赵强 《美与时代》2008,(1):77-78
在中国山水画中,线条艺术一直是山水画家们不倦的追求.好的线条往往一笔之下能画出姿致万千.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就提出"骨法用笔",确立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基本语言要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引言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可具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譬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公麟的《维摩诘像》以及李唐的《采薇图》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人物画作.然则关良与林风眠等大师们却别树一帜地在画幅中为戏曲人物留下了主体地位,也正是这个独特的视角开创了中国"戏曲人物画"[1](以下简称为"戏画")的先河,为绘画主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之于戏曲,"戏画"的出现亦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不仅能用静态的"瞬间"重构动态的舞台行为,更是将"不可复制"的舞台演出永远定格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讲求气韵,自南齐的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说法以后,气韵就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品评标准.然而,"气"与"韵"都是由人伦鉴识中的观念转化到文学艺术中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气韵的含义也在演化.在中国画中,"气韵"一词由品评人物画又扩展到了品评山水画和花乌画,并且其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气韵要通过笔墨在画面上体现出来,只有深入生活,气韵才会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5.
"式"指中国画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程式化样式,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最大特征;"势"体现了中国画形而上的法则,代表了布局之阵势。明代李日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有形有"势"才可有韵有性,可见"势"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历代名家无一不是造"势"的大师,对"势"的探索与研究,因时代的进步不断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是中国艺术中具有自身独特美感的一门艺术,花鸟画构图中的疏密、开合、虚实等,都是对其"式"与"势"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文化,需首先从"教育"的途径入手。传统绘画作为中国画教学的重要学科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画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涛 《美与时代》2004,(5):23-25
中国传统的山水楼阁界画也称"屋木",因为在作画时,运用界笔直尺划线,使线条匀直,来表现建筑物,故这种画法被称之为"界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相融合之后形成的"禅",对中国传统艺术极具影响力。王维,这位南宗画派的创始人,其绘画风格清逸洒脱、淡泊高远,是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种画风,这位"诗佛"所作之画往往能渗透"禅"的意境。而王维的"禅画"艺术对近代美术绘画有何影响,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历史渊源,而线条作为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作为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与情感媒介,其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抽象符号层面,基于此,文章围绕中国画中"线"的审美特征展开系统探究。  相似文献   

20.
"墨戏"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墨戏"画的主体是文人,可算是文人画的一类。"墨戏"画虽然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美学特征,不能和文人画混为一谈。宋代是"墨戏"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墨戏"画的美学意蕴与绘画评论中流行的"逸"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