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家强烈的个性迎合时代的思潮所形成的特殊风格往往能够继往开来,给美术的兴盛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南朝画家梁楷所创的减笔绘画,至今仍给予我们深刻的影响.南宋绘画自马远、夏珪、梁楷开始,画风为之大变,特别是梁楷讽喻式的禅宗派画风和减笔画法,不但让许多后来者得到了启发,还给日本画坛以深远影响.梁楷在当时的画家中,实属一个很有趣的人物,他先是一个画院的杰出代表,而后又成了院派的叛徒.  相似文献   

2.
梁楷,南宋时期具独创精神的禅画画家,师法贾师古,多绘人物、山水、佛道、鬼神,为人放荡不羁。他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独创减笔、泼墨画法,开创我国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梁楷画风上的创新对宋元明清乃至今天,都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梁楷者众多,大多集中在其生平、作品、绘画风格、影响与画风的转变上,鲜有对其人物画"留白"进行具体探讨。文章通过对"留白"在梁楷人物画中的表现以及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启示进行解读,旨在为研究梁楷提供新视角,对今后中国画创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画作《采薇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所作。《采薇图》的主题立意及绘画构图特色都能典型地代表了李唐的艺术风格。李唐作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画家,以及"南宋四家"中资历最老的画家,他所创造的绘画风格,为后期南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典范,成为后期模仿与创作的样本。从大山水到边角山水,从披麻皴、点子皴到斧劈皴,从人物形象的神仙化到人物的平凡化、叙事化都有李唐的影响于其中。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写实"绘画的巅峰时代,但又开"写意"绘画之先河,其中最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画家当梁楷莫属。他的减笔人物画对于同时代以及后世绘画在技法材料运用、视觉语言创造、意识形态发展的意义均是开创性的。梁楷的水墨人物画艺术在追求形似的大环境下异军突起,从形似到神似的过渡使人耳目一新,为停滞不前的宋代绘画增添几分活力,并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为后代所标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已达全面成熟,产生了许多有深远影响的各画家和优秀作品.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叉互相影响、吸收、渗透.笔墨技法有了明显的改进,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南宋梁楷的减笔人物画作品.义简练的笔墨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义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把真实的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画面,从而把写意画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梁楷是我国南宋著名画家,他不仅擅画佛道人物,亦能山水花鸟,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著的大画家。但梁楷又同时是一位参禅的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禅画作品,开创了我国大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宋杨 《美与时代》2013,(9):75-75
北宋晚期,宋徽宗赵佶酷爱艺术,在位期间将画家的地位提高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他在宫廷成立了画院,花鸟画创作异常繁盛。南宋时,花鸟画创作沿袭徐黄二体的风格继续向前发展,黄筌画派花鸟画设色愈加精工艳丽,生动细腻,徐熙画派主要是以有文人意识的画家担当起主要角色,发展了“落墨为格”的风格。两宋工笔花鸟画历经三百多年的人文积淀与艺术的传承发展,把工笔花鸟画提升到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光辉灿烂之境。宋代的花鸟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现代许多杰出的花鸟画家都深深受惠于两宋花鸟作品的滋养。  相似文献   

8.
马麟,生于一个绘画世家,是著名南宋四家之一马远之子,主要活动年代在南宋时期,深得南宋宁宗欣赏。今天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马麟的《郊原曳杖图页》,其风格笔法是典型的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从中简单分析南宋绘画"一角半边"的绘画风格和诗意的绘画语言,并与北宋巍峨的山川古木的绘画作对比,最终,从中看出北宋和南宋绘画的不同,还有中间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南宋梁楷开创的泼墨大写意画法及其代表作品<泼墨仙人图>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和历史面貌.但是,本应进入中国画史"圣典"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却在其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应者寥寥,甚至还受到恶评,其因由何在?一是因社会变革引起的画家主体构成变化,形成自元以后审美趣味全面转向温润幽秀、萧淡天真,狂放激荡的画风鲜有同者.二是因"意"在与"象"的斗争中占到上风,加之人物画的衰落,具有娴熟扎实的人物画艺的画家几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安德烈·德朗是20世纪初期的法国画家,与亨利·马蒂斯一起创立了野兽派,他一生风格多变,经历了野兽派到新古典主义的风格转变。其中,野兽派时期,安德烈·德朗的艺术风格受到诸多流派与艺术家的影响,其绘画语言日渐成熟,在野兽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2.
王博 《美与时代》2014,(12):84-85
元朝虽然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在绘画领域却出现一大批画家,对中国绘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元四家中的吴镇,可以说是极具个性的一位,在绘画风格上与其他三家迥异,且史料记载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吴镇早年的史料,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根据吴镇作品题跋、诗集等史料为线索,试图还原吴镇其人以及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来分析吴镇绘画风格产生过程中受到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14.
李唐是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首,李唐的山水绘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李唐的山水绘画对南宋画院及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对李唐的作品《万壑松风图》进行个案的研究,从构图特色、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艺术内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来阐述从"崇古"到"苍劲有力"山水风格转变的开端和创新性研究,用笔墨语言来表述对山川自然的亲身领悟,进而表达自己对本真的精神追求。通过对其笔墨表现和艺术内涵的研究,结合李唐的绘画技法更深地了解《万壑松风图》鲜明的情感特色和时代价值,深入了解李唐绘画的精神表现,探讨李唐的绘画风格对其后世的影响,以便运用到自身的绘画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5.
蒙德里安是荷兰的画家,他和凡·杜斯堡是风格派的创始人,他同时也是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蒙德里安自称为"新造型主义者",也称"几何形体派"。文章对这位大师的成长经历与艺术经历,绘画理念,绘画特点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元代大画家赵孟(兆页)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使文人画走向全面成熟,对明清绘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赵盂颊的画是由宋入元、从繁到简过渡的代表,他集唐及北宋诸名家之大成,力矫南宋院体画的流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精通绘画十分重要。绘画是对画家个人意识的映射和观念的书写,兼做画家的建筑师通常通过绘画寻求建筑设计灵感,并将其艺术意念和设计诉求同时传递到绘画创作和建筑设计中。柯布西耶就是如此,在他的整个建筑设计生涯中,其作品的建筑形态风格也随着其绘画风格从传统写生,到纯粹主义,再到自然之物的描绘,乃至后期的粗野主义绘画和雕塑,以及最终的回归而相应地改变,在这五个阶段中,其设计手法判若两人,带给人们无限的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徐扬是清乾隆时期杰出的宫廷画家,在其任职的二十多年间,他以极强的写实能力,非凡的艺术技巧,奉命创作了一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写实纪事风格,折射出了康乾时期宫廷绘画受西方绘画之影响,并为后人研究清代前期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宋代作为让中国人骄傲的时代,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也是空前巨大的,其社会繁荣程霞也可以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一窥究竟,而绘画方面也是硕果累累。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道重笔,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这个时代里统治阶级所设立的画院则在整个宋代画坛中占有绝对的主要地位,归其原因则是因为宋代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整套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从选拔人才到教育教学的成熟艺术教育模式。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画院培养了大批的绘画人才,从而促进了宋代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崔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作为当时宫廷画院风格改革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他绘画语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双喜图》是崔白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双喜图》的章法布局、造型表现、笔墨设色以及意境感受,展开对崔白花鸟画的形式语言探究,并阐述崔白的绘画形式语言和创作思想对宋代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