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书法艺术形成于文字美学创作,文字作为实用性强的工具,在得到广泛使用的同时,其审美特性也得到发扬。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汉字书体的发展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研究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以期通过汉字书体传承,让书法艺术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让我国传统艺术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一门彰显心灵情思与精神襟怀的抽象视觉艺术,点画、结字与章法之间无不显示出辩证统一、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等哲学内涵。自古论书兼评人品,书如其人,从书法艺术可感知艺术主体的人格品质,深刻认识书法艺术的本质与精神。文章分别从存在性质、哲学精神、元范畴三个方面解读书法艺术的哲学内涵,随后延伸到书品与人品的关系问题,深化到具体而微的人格品质,以期为书法艺术创作与美学欣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从进入新世纪后,书法艺术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冲击,赋予了我国抒发艺术新时代气息的氛围。从中可以发现,书法艺术如果没有独特的新颖的民族特性,便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故此,对书法艺术有了很多当代的思考,促使我们不断去建构和完善书法艺术,丰富书法新文化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书法艺术同样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书法新文化观是十分有必要的。书法新文化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是从新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来看,在生态美学和书法新文化背景下,书法新文化观的提出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书法作为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孕育出不同的美学意境。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的书法大家,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相互影响,各有千秋,其中,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超凡的代表。文章试从内容、气韵及人格三个角度来解析其所书《兰亭集序》的意境构成。  相似文献   

5.
<周易>集先秦儒道哲学为一体,建立了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着阴阳辩证法,<周易>建构了以刚健美为核心的阴阳审美形态观,刚健所具有的中正、大、神、变化等内涵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阳刚之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其对天、地、人呼应关系的认识也成为艺术与主体辩证关系的源头.其刚健美的内涵经过后人的阐发渗透到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意识中,形成书法艺术中的刚健美风尚、中正美追求、变化美法则.  相似文献   

6.
刘静 《美与时代》2004,(10):90-92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体育的社会美和运动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提高他们的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汉字形体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不仅要求其具有实用的功能,而且不断地为其赋予艺术的品质,使之逐渐丰满、成长起来,成为一种多姿多彩、足以独立的特殊式样。书法艺术依附于文字,但不能简单地把古人留下的文字作品都视为书法作品,它们也不是都具有史学价值。在书法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书体和书法现象都能反映历史的规律,都能代表主流倾向。书法艺术不是历史上所有文字与书法现象的集合,而要有代表性、普遍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汉字在演变、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书法的美学的探讨,并逐步发展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如今,书法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世界文化宝库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书法所体现的独特美学进行阐述,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的独特之美,促进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书法美学问题是书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探讨书法的功能和书法艺术中美的问题。从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关系,书法与绘画的对比,书法美学中字形、字构、字质、字律的问题以及学问和人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美的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些艺术上的群体意识。书法作为抽象艺术,群体意识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了书学的繁荣。传为卫夫人所作的《笔阵图》是一篇早期的书法理论文章,该文把魏晋及之前与书法领域相关的群体意识作了理论概括,明确提出了书法艺术中的一些重要观点。由于当时书法审美日趋自觉,传统美学思想融入了书法艺术,人们对书体形式和实质有了一些统一的认识,《笔阵图》中的法象、意象、笔力等观点正是对书法群体意识的提炼。  相似文献   

11.
书法艺术的人格气象经过了早期建立与逐渐丰富的发展历程,从秦代到汉代,再到如今,书法的书写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基于此,文章以高二适书法人格气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书法对人格的影响,分别从书卷气、才气以及骨气几方面阐述高二适书法的人格气象,通过研究高二适书法人格气象得到思想启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意境美和形式美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其中意境美是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和审美原则。中国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以点、线、面为基本造型元素,以点、线、面结合为重要表现形式,书法艺术创作者通过轻重缓急的运笔来表达精神和情感,以书达情、以情达意,从而体现书法艺术的魅力。从意境美的内涵出发,分析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产生以及书法艺术意境的特征,并对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体现进行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人文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演变成为了文化,这使文化具有着较为深沉的审美意蕴与绵延不断的生命动力。随着当今时代科技与社会观念的提高与改变,我国传统的文字艺术---书法被归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象征。在新的发展时代中,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而开放的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书法艺术要想得以传承和发扬,就需要融入现代社会的节奏中去,并不断对自身结构进行更新,加快书法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在新的时代面前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美学是教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美能导善,塑造完美人格;美能启智,培养创新思维;美能怡情,提升生活品味。美育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造就一代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书法艺术是我国一种形式多样且底蕴深厚的传统艺术形式,文章研究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及设计方法,通过对书法艺术进行简要的概述,分析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特征,进而对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创新性运用的设计方法进行全面探究。同时,分析通过分解法、镂空法和拼接法将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进行形式功能化和视觉艺术化的创新性运用,得出书法艺术不仅丰富了景观设计的内容,也推进了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先秦道家美学人格论转变为魏晋道教“神仙”美学思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它们在人(仙)格美的内在与外在、凡人仙人人格对比、神仙审美心理、道家道教人格修炼与艺术美之关系等四个方面,展示了道教美学人格思想的嬗变过程,再次证明了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与后世道教美学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证明道教美学思想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界人士逐渐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路径重视起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的传承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而且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社会的大环境不同,书法的传播形式也随之各有不同,书法艺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而通过教学和宣传平台促进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播,是书法界相关人员目前重要的任务。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及发展进行研究,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为推动书法艺术在当代的顺利传播,有必要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和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播与发展路径。对当前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现状、书法艺术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线下传播、互联网书法平台传播等途径的探讨,促使书法艺术更好地继承和传播下去。  相似文献   

18.
聂维斌 《美与时代》2004,(11):38-40
全世界文字可以成为审美的艺术--书法艺术,只有中国的汉字,别的国家没有专门的书法艺术(季羡林:<书法文化与学者眼界>).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实在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其后书法艺术不断发展成熟,篆、隶、楷诸体艺术形态被不断挖掘、充实,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武周时期所立的《冯师训碑》融隶、楷于一体,笔画方圆皆有,在唐代碑志中别具一格,与六朝"双爨"纯属二路。研究该碑可探知其独特书法艺术规律,为当代书法提供新的创作风格和美学形式,同时对武周新字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以留白在书法艺术中的必要性为切入点,从书法中的线条、单字和章法三个方面阐述了“留白”在书法艺术中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只有重视书法创作中的“黑”和“白”的和谐统一,创造包含创作者思想情感的意境,才能真正给予欣赏者以美的享受。一、书法艺术中留白的美学价值我国的书法艺术,在黑与白两种色调之间。书家挥毫落纸,不仅生成了黑色部分,也诞生了白色部分。“黑”即是书家用墨的结果,此“白”即古人对空白的处理也叫作“留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