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宿州奇石产业主要由灵璧石、乐石工艺品和磬石工艺品组成,经济和文化价值较高,然而却存在现实的困境。通过梳理宿州奇石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提出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从而引发人们对宿州奇石文化品牌建设中具体发展路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安徽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动漫产业,为铸造地域文化品牌开创了新的思路。钟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抓住钟馗文化与动漫产业的契合点,挖掘灵璧钟馗画的内涵,提炼其视觉元素,并将其运用到动漫产业创意研发中去,有利于灵璧钟馗画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灵璧钟馗画是地域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的民间传统绘画样式。在灵璧,绘制和张贴钟馗画已经成为一项历时久远的文化习俗。经过长期的发展,灵璧钟馗画在主题、形式和文化内涵愈加丰富的同时,其多重的价值也愈加明晰。  相似文献   

4.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共雕刻了四组“Pietà”,若对其比较可以发现其中有着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恰好与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的变化相对应.四组“Pietà”雕刻于米开朗琪罗不同年龄段,因其所传达出的思想是他在不同时期对艺术、宗教与人生的认识,故亦可将其看作米开朗琪罗的由四篇文章构成的一部精神自传.  相似文献   

5.
雕刻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漂浮甚久,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革和延伸,如何把雕刻变成一门艺术呢?就是把艺术融入到雕刻中,把雕刻贯彻到艺术中。雕刻不仅需要技术的熟练,更需要灵魂的注入,只有有灵魂的作品,才是最最最有魅力的,把艺术和雕刻结合,把南北文化融合,在作品中完美呈现,让艺术的魅力把灵魂彰显,留给人们难以忘怀的感官冲击。在雕刻的道路上需要不停地探索如何能够把艺术更好地融入到雕刻中去,把自己的思想注入到作品中来,成立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立体数控雕刻技术是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立体图形,通过编程媒介输入计算机辅助生产制造设备,使机器进入自动化数控加工,对原材料进行雕刻,去掉不需要的部分,最终得到电脑设计的首饰原模。数控雕刻技术应用于玉石的机械平面浮雕中已很成熟,数控玉石圆雕也不断完善。通过三项数控玉雕案例,以翡翠为主要雕刻材料展示分析不同雕刻技术的实际应用,涵盖从三轴浮雕到立体圆雕技术的实操要点,归纳出不同雕刻方法的刀路与路径编程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7.
徽州女祠"清懿堂"因其特有精致繁复的砖雕艺术门墙而有别于其他祠堂,其砖雕秉承了徽州建筑装饰精巧、美观的特点,不仅在雕刻手法上处处独具匠心,在雕刻题材上也表现出了与女性主义息息相关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雕刻形式活泼多样,具有丰富的视觉造型语言和审美特性,并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奥义。  相似文献   

8.
漳州木偶头雕刻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徐竹初木偶头雕刻为代表的漳州木偶头雕刻,其匠人的技艺与木偶的造型都是在历史中不断经受打磨与锤炼而形成的,木偶造型不仅融入了人们的血肉精神,而且由于木偶作为戏中之角,使之不再是单纯的美的造型,而且是"有生命的造型"。因此,漳州木偶头雕刻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是多层次的,既有物的造型艺术之美,又有情境表现的张力之美和深层的精神功能。  相似文献   

9.
社旗山陕会馆以其精湛巧妙的雕刻装饰艺术和深厚的商业文化而闻名全国,其"天下第一馆"的美誉当之无愧。会馆内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寓意深刻、形式考究的石雕运用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等多种技法,极好地展现出绘画与雕刻艺术结合的审美特质,尽显雕刻艺术之神韵。作为建造初期的商业活动场所,商人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信为本,但会馆雕刻装饰中处处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美学思想与文化价值又远远超越了商业场所本身。会馆神韵跌宕、气势磅礴的装饰技巧与当时人们平和的心态所体现的理念与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木刻版画发生的历史原因 追溯木刻版画的发生史,首先不得不谈到中国的雕刻史.考古材料表明,我国的雕刻艺术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段历史美术史上称之为智人时期.智人为改进生活,用坚硬的锐器雕刻木头,制作漆器,以满足实用的目的;同时结合自身体验,在石版的平面上刻凿、打击、制作岩画,从而拉开了中国雕刻艺术独立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徽州古村落的实地调研,引发对徽州木雕雕刻艺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首先对徽州木雕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探讨木雕纹样的艺术语言和装饰特色;最后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应用到徽州文创产品设计中,以便更好地促进徽州雕刻艺术和文创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毕加索作为立体主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为世人所熟知。他与勃拉克两人共同地举起分析立体主义与综合立体主义的大旗,同时颠覆了传统的视觉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推动艺术迎来了焕然一新的时代。学界往往将毕加索在立体主义艺术风格上取得的成就归因于其对前期塞尚以及非洲原始雕刻的推崇,却忽视了在同时期的另一位人物——毕加索的好友——在图画诗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家阿波利奈尔。而在20世纪涌现的众多艺术风格中都可以看到阿波利奈尔为此而作的努力,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未来主义中都可以追寻到阿波利奈尔的影子,甚至立体主义由分析走向综合材料也要归功于阿波利奈尔。  相似文献   

13.
张光卿 《美与时代》2013,(11):80-80
“薄意”是寿山石雕诸多雕刻技艺中的一种独门别类的表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少有的以技法要求与审美取向相结合而命名一种雕刻技艺。“薄意”与画像石、砖剔地雕、留青竹刻虽材质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不同的传统工艺品种之间相互渗化的结果,也是传统雕刻技艺源流的延伸和发展。“薄意”是寿山石雕刻技艺中的一种特有的雕刻手法,福州的寿山石雕不断从传统雕塑艺术中汲取营养,历经上千年的开创、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发展出圆雕、浮雕、透雕、印钮、镶嵌、薄意、微雕等七大类雕刻表现手法,成为中国传统雕刻领域里的一朵奇葩。林清卿使薄意技艺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钦州坭兴陶构成美主要体现为其造型、材质和装饰的完美统一。坭兴陶的装饰设计主要受到书画艺术、诗词文化、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以及壮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当代艺术家根据当代人的心理感受特征,对现代图形元素进行挖掘,把现代图形元素结合在坭兴陶的装饰设计当中,对坭兴陶装饰元素进行了创新,使坭兴陶的装饰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坭兴陶的装饰技法也非常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类:线条雕刻、平面雕刻、浮雕雕刻等。坭兴陶的装饰的内容和技法相互融合,是坭兴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坭兴陶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将更多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到其设计与装饰工艺中,使传统的工艺美术形式焕发出时代的气息,以促进坭兴陶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透过铭文释读与雕刻装饰的综合解读,研究者发现山丘是玛雅人的重要崇拜之一。山丘一词广泛的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藉由山丘崇拜,统治者增强了统治权威,塑造自己作为人间世界与超自然世界中介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天水南宅子明清家具是中国明清家具地方流派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天水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它除了具有中国明清家具共有的装饰艺术风格外,还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从家具的色彩,到造型的设计,及雕刻、镶嵌、金属部件装饰,天水南宅子家具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对其装饰艺术进行归纳和概述,挖掘出深层次的东西,提取出更多的有用装饰元素,可以丰富家具设计和家具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包括年画、剪纸、皮影、木偶、雕刻和各种民间雕刻等,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为创作装饰绘画的人物形象和装饰提供了很大的资源和灵感,把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运用于装饰绘画的造型设计中可以提高艺术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18.
台湾寺庙因大多为移民去的福建人所建,所以与福建关系很密切。如果我们将泉州开元寺与台北龙山、鹿港龙山寺,泉州孔子庙与台北孔子庙、彰化孔子庙,泉州同安保安宫与台北保安宫、北港朝天宫等进行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出。 泉州开元寺是众多木构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特点一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闽南建筑风格。二是将雕刻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台北龙山寺院金碧辉煌,内部装饰华丽,特别是各种雕刻绘画极为精美,多有闽南特点,可明显看出出自泉州建…  相似文献   

19.
徽派民居素有"无居不雕刻"的美誉,徽州匠师的三雕艺术精美绝伦。所见之处民居皆雕梁画栋,反映出对"福、禄、寿、雅、善、美"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走进徽派民居,可以从传统的雕刻图案装饰中看到东方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灵岩寺内辟支塔,其塔基刻有37幅关于阿育王传说故事的浮雕,雕刻构图活泼,刀法娴熟。浮雕雕刻为印度阿育王的故事,建筑作为故事背景出现在多幅故事浮雕中,文章主要分析这些浮雕中的古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