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编织纹样与现代审美需求结合的竹编用品是笔者在竹编装饰造型上的设计理念,在竹编工艺中,竹材呈现为竹丝、篾片的形式,通过竹丝、篾片的穿插编织来塑造产品形态,其中竹篾的宽窄薄厚变化、编织手法的变化多端都会带来产品形式上的不同,因此,在竹编产品中,竹材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也正是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带来了竹编产品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2.
戴莹 《美与时代》2013,(6):103-106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形态多样,为满足实用性、批量化生产的需要,生活用具多以简单的几何造型为主。然而,在简单的造型之中又通过不同"体"、"面"的组合搭配,"面"编织图案的变化,结构的丰富使得其整体造型呈现出简洁而不失细节、实用而不失精美的形态特点。同时,安吉竹编生活用具遵循对称与均衡、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并在形态布局、结构安装上达到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和谐统一,其形态美对现代竹制品的设计与加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渠县刘氏竹编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代表了四川竹编工艺的最高境界。在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渠县刘氏竹编随时代发展在模式上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刘氏竹编制作的主题除了传统样式,还出现了更多的主题形式,《飞天舞》、《福娃》、《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的出现使得竹编品种发生了时代性改变。当前大量价格不菲的具有流行文化的符号性样式如  相似文献   

4.
东阳竹编历史悠久,在我国的竹编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加上东阳的地理位置优势,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东阳竹编的艺术市场价值一直以来也非常高。如今东阳竹编工艺的传承断层,产业规模逐步缩小,因此探讨东阳竹编的艺术传承与产品市场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东阳竹编的艺术市场价值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艺术与开发符合东阳发展的竹编产品,以及将东阳竹编的艺术价值结合现代产品设计的美学原则,给东阳竹编注入新的市场活力,提升东阳竹编的艺术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运用当地特有的物质文化资源,采取国际流行兼传统手法的运用,设计出能代表达州地方特色的、具有红色性质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的设计,走"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土结合"的道路,产品的设计要体现当地民俗风情。针对达州本地的特点提出以下项目策略:渠县竹编工艺品新设计,大竹苎麻工艺品设计,宣汉织绣工艺和达州市原生态木桩、树枝贴画类作品的设计。在旅游产品销售方面要更多地考虑旅游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人文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红色旅游环境,使达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持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着悠久的竹编文化,现如今的竹编文化仍然深受传统文化特质的影响。传统竹编工艺的特征体现在材料、工艺流程、工艺技法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在经济、生态、历史价值,制作、功能和审美,屏风制作以及产品定位和使用领域等方面对竹编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图-底"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对范畴,对研究绘画、摄影,视觉传达、文学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应用价值。图-底关系研究在美学、心理学界都有很强的学术意义,图与底、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才会使艺术拥有灵魂和真正的意义。在艺术作品中,图-底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弥补、互为依存,主客体之间转换的辩证关系为艺术作品带来的空间张力,使再美丽的语言都难于与它媲美。  相似文献   

8.
竹编作为江南地区优秀的民间手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江南的地域文化酝酿了江南特色的传统竹编,旧时竹编器具和江南地区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处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环境的巨变,传统的竹编器具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境况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稳步向前,新疆地区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新疆民族工艺品也开始被人们熟知。新疆民族工艺品作为新疆地区极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产品,其往往可以在市场上有良好的销售表现。但也需要看到,新疆民族工艺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产品标准并不统一,尽管近几年新疆民族工艺品的开发与创新较受关注,但整体开发与创新进程缓慢。文章将对新疆民族工艺品的开发与创新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更好进行开发与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1],它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蜚声海内外,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青花瓷器的成长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特别是明初永乐、宣德两朝,伊斯兰风格的青花瓷器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动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如“是、为、等于、应该、应该能”等等,这一类动词为数不多;另一类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作动词,如“走、跑、跳、飞”等,是构成汉语动词的主体。动作动词一般是表示“动”的,但也有些动作动词,在一定句式如存现句中,表示“不动”,象“躺、跪、住、翻”(在”书翻着”中)等。 表示“动”的动作动词与表示“静”的动作动词之间,无论在句法上还是在语义特征上,二者都有明显的差异。请看下述例子: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1,(8):56-56
近期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话题,莫过于"反同"事件了。6月29日,基督徒艺人吕丽萍在新浪微博中转载了一位牧师博文,其中涉及到"同性恋是罪"的话题,结果,吕丽萍的转载引起轩然大波,首先是台湾明星访谈王牌节目《康熙来了》的主持人蔡康永在微博中针锋相对,提出责问。之后,众艺人亦纷纷发文声援蔡康永,如Hebe、吴佩慈、阿雅、许茹芸、梁静茹、伊能静、宋丹丹等,纷纷与吕丽萍划清界线,加入"反吕"、"倒吕"的阵容……事后,一些基督徒包括一些教牧人员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多数人用不同的角度声援吕丽萍,认为这个世界需要道德底线!以下是一些同工在讲台或博客上的言论摘录。  相似文献   

13.
张冰 《管子学刊》2010,(4):92-94
"八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木类乐器有着特殊的作用。木类乐器之属"柷"状如漆桶而有椎,"敔"如伏虎,背有鬛二十七,在礼乐中的演奏中分别用于乐起与乐终,起到了率领礼乐演奏起止的关键作用,后世"柷"、"敔"在儒家礼乐思想"八音和谐"中起到特殊的象征意义。进一步研究"八音"的意义所在,认识到木类乐器的作用更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先生以"正底方法"与"负底方法"建构了新理学体系,相较于对朱子学与禅宗的肯定,阳明学在其中却受到忽视与批判,原因在于:从"正底方法"角度看,阳明学因缺乏概念辨析而思想朴素,"心即理"命题悬置了形而上的理世界;从"负底方法"角度看,阳明学对实际多有肯定,与注重空灵的"负底方法"相悖。因此,如何接着新理学讲的问题,便归于如何以正、负方法重新理解阳明学,揭示其合理性,呈现其价值与境界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说明:(一)阳明学以概念辨析为其形而上学基础,并非朴素思想;(二)阳明学"心即理"命题是朱子学"性即理"命题在认识论上的体现;(三)阳明以"负底方法"对形而下的人伦事务,进行形而上意义的肯定,从而呈现日常践履中的圣人境界。  相似文献   

15.
"滑丝"是钳工、水暖工常常遇到的麻烦,螺纹凸凹间匹配松滑,无论如何使劲都无法"紧固",随意出现"滑脱".其实,学术上也有一种精神"滑丝"与思想"滑脱",令学界困顿,也造就一个时代的思想停滞与平庸.此时,人们需要重新"刻丝",才能根治"滑脱".然而,不是每一位学者都是思想史意义上的"刻丝者",尤其鲜有女性学人.但是,苏珊·桑塔格却是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6.
漫步在旅游工艺品市场和古旧书摊,发现有不少旅游工艺品和一些非法或合法的出版物上都印有《周公解梦》、 《孔明解梦》等内容的文字,从而不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根稻草,它一出世便比其他的稻草圆润而富有光泽,所以编织艺人就选它做一项作品的主料,然后再编织其他稻草。可这根稻草不甘心被束缚,就跟随一股风逃了出来。稻草逃到了河边,一个趔趄跌进了河里,正巧被一个落水者抓住,最终借助稻草得救。"真是救命稻草啊!"落水者对着稻草膜拜,热泪盈眶。稻草很自豪,是啊,世上哪还有比救人一命更伟大的事情?稻草沉浸在幸福之中。可是不久落水者就淡忘了这件  相似文献   

18.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艾丽丝老师在一个周末布置了课外作业:做一项实验。通常,实验往往都与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有关,但是这次实验的内容却要求阐述"自由"概念。"自由"也能通过实验表达出来吗?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周一,大家都交作业了。同  相似文献   

19.
"工匠文化"在构筑和演绎艺术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艺术史的广度与高度、深度与精度都离不开"工匠文化"。"工匠文化"在艺术史中不仅具有本体价值,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伦理价值。"工匠文化"所蕴含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义""利"关系等两个基本方面。本文将从内在的价值理想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两个层面对艺术史中"工匠文化"的伦理价值进行剖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20.
四、日本传统工艺品产业保护和振兴政策(一)日本《传统的工艺品振兴法》(简称《传产法》)制定和修正的背景1.日本《传产法》制定的背景①追求手工制作的情趣。在日本的风土和历史中哺育的种种传统的工艺品如织物、染品、陶瓷器、漆器、竹制品、木工品、佛坛、人形、日本纸、金属工艺品等,长期以来都是与日本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用品。这些传统的工艺品,都是作者使用自然材料和手工的传统技术、技法,全身心投入制作而成的,而且,长期使用这些工艺品的人越用越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