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完全能!莫耶夫(以下简称:莫):能否在将来某个时候制造出在任何方面都不亚于人类理智的人工智能来?您能否做出断然的回答:能或不能?格鲁什科夫(以下简称:格):一言难尽,我只想阐明和论证我自己的看法。既然您这么急于听到明确的答复,那么请允许我答复您说:能,完全  相似文献   

2.
王志远(以下简称王):凌先生,请问您读了这份刊物(指《佛教文化》)之后有什么感想? 凌子风(以下简称凌):很好,我认为《佛教文化》是将佛教文化宣传大众化、普及化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我认为要继续搞下去,多搞、搞好,要争取达到发行几十万册。王:有些同志还建议我们搞英、法等文的翻译本,另外最近接触到一些内蒙古的同志,他们热情地要求我们搞蒙文版,并且表示愿同我们合作。  相似文献   

3.
《美与时代》2007,(10):9-11
吕旭峰(以下简称吕):您的绘画在题材选择上对军人情有独钟,您是不是本身当过军人?  相似文献   

4.
杨学功 (以下简称“杨”) :据我所知 ,早在亨廷顿 (SamuelHuntington)提出“文明冲突论” (1993年 )之前很多年 ,您就开始致力于倡导和实践“文明对话”了。但是现在开展文明对话 ,毕竟离不开全球化的背景。杜维明 (以下简称“杜”) :有些学者认为 ,所谓全球化并不是一种新现象 ,而是以前在历史上出现的某些现象的急速、加速的发展。我认为可以这样看 :以前的历史上 ,就有类似于全球化的现象 ,比如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传统 ,通过商人 ,通过军事 ,通过学人 ,通过传教士 ,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了 ,也就是已经有了全球化的过程。世界三大宗教 ,都…  相似文献   

5.
200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翻译和研究工作最新的成就。它在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的基础上,文本的编译工作又有了新的改进。但其中也还有可商榷之处。笔者曾对《选集》的几处编译进行过商榷,[1]对那篇文章中已经  相似文献   

6.
正在北京看到马刚先生的一批水墨山水新作,我感到很高兴,我对马刚先生的艺术经历和艺术道路可以说是都比较了解的,他曾经在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教授工作室做过很长时间的研修,那么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特别是对当代山水画的创新也做过很多的思考,也特别得于贾又福先生的亲授,在山水画的时代新貌、时代新风这样的一个课题上做了很长时间的探索。我们都知道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渊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不是对客观时空中的山水进行模拟刻画的地形图,是具有深广内涵的中国艺术的代表。意象是中国艺术的本体,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本体。山水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是经过主观精神重新陶铸过的新的景物,是表现主观精神的意象景物。山水画中的时间体现出时间的主观建构性特征,并不是对客观世界中客观时间的再现,而是通过画家主观心灵建构出的带有主观精神意趣的意象时间。山水画的空间也是一种不拘于视觉原理的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8.
记者:首先感谢杜律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采访。目前全国都在关注律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我们知道您是济南市律师协会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律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您作为律师代表做了《为了履行律师的神圣职责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律师队伍》的发言。您是济南较早的律师队伍中的一员,被人誉为省城律师女强人, 说您是“玉面铁手”。我们想了解:您对所从事的律师工作有何感想? 杜鹃律师(以下简称杜):律师职业给了我太多的感悟,辛苦但很充实,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也有数不胜数的自豪,惟独没有后悔! 我从事律师工作已经有18个年头了。近日,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名  相似文献   

9.
<正>一、冯友兰先生和任继愈先生干春松(以下简称"干"):我记得您就是冯友兰先生的学生吧?您在中国哲学和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均有很大的建树,与你长期跟随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等前辈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吧?牟钟鉴(以下简称"牟"):是这样,我跟冯先生读研究生。我做研究生的那一年就  相似文献   

10.
采访人:李朝霞(问) 被采访人:河清(浙江大学教授) 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A411室 时间:2010年12月26日中午 12:10-1:10 问:河清老师,请您谈谈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看法. 答: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当学院遭遇798>,谈到当今艺术的一些情况.当今中国艺术形态大致可分三块:一是学院比较正统的;二是出口对外的当代艺术,完全迎合西方当代艺术市场而创作的一批政治波普,这些作品调侃我们的历史,调侃我们1949年以后的红色年代,这种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获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场合,您会怎样去应付?您的反应将如何?请做以下试题,每题只能一个选择,尔后根据括号内的分数累加起来,看看总分多少,就能大致了解您的心理素质和应付能力。(1)您骑车闯红灯,被警察叫住;后者知道你急着要赶路,却故意拖延时间,这时您——A.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怎么办才好(0)B.十分友好地,平静地向警察道歉(5)C.听之任之,不作任何解释(2)(2)在朋友的婚礼上,您未料到会被邀发言,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您——A.双手发抖,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0)B.感到很荣幸,简短地讲了几句(5)C.很平淡地谢绝了(2)(3)您在饭店刚用过餐,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古鲁微闭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相似文献   

13.
《美与时代》杂志(以下简称美):记得你原来一直画人物,我们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和《东方艺术》杂志上都看到过你作品的介绍,这次看到的是一批山水。请你谈一下是什么时候开始画山水的,画山水和画人物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毕继民(以下简称毕):参加展览、举办个展、学校交流、媒体介绍,圈内圈外见到的都是我的人物画作品,二十几年的人物画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画水墨人物很过瘾,其中也暗含着个体生命的真切和对整个社会形态的深度思考。艺术行为在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思维条理中得到自挖,绘画语言方式与民族…  相似文献   

14.
<正> 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出版后,蔡尚思发表了题为《不宜抬高孔子》(载《书林》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不宜》)的书评。1987年1月27日,匡老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以下简称《如何》),主张对孔子评价要坚持“三分法”。随后,蔡老又发表了《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载《文汇报》1987年3月10日。以下简称《也谈》),提出了不同意见。拜读了二老的大作,深受教益。同时,也有不少疑问。我想,既谓“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那就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既“不宜抬高孔子”,也不宜贬低孔子。现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向二老请教,祈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5.
汪维藩 《天风》2010,(11):52-53
<正>(六十三)扶我事主终身我曾给自己立下过两条规矩:写诗,无灵感不写,口号诗不写;想要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我一生写的诗并不多,仅30首左右。但几乎每一首都是蘸着眼泪写的,《辞别母校》尤甚(以下简称《辞别》)。写《辞别》的时间,是  相似文献   

16.
在人生旅途中,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时刻。对于我们获有圣召的修道者来说,这种感觉也许就只有在正式确定自己为神职身份的那一刻便流露出来。 主!这一刻您又多了几位工人、助手,对于我们来说又多了几位牧者,虽然表面看来仅是几位,但仔细推敲一下,不知要有多少在歧路中彷徨的儿女,却因着他们的宣讲和身体力行而重回您的怀抱,这才是意义所在,也是最令人高兴的。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24日,土耳其宗教事务局局长居尔迈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所接受了《中国宗教》杂志社、《中国穆斯林》杂志社专访,就土耳其宗教情况、土中两国宗教文化交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介绍一下土耳其的宗教情况及土耳其宗教事务局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彭彦华(以下简称"彭"):陈老师好!很高兴您接收我们的专访。最近读了您的新作《未来属于孔子——核心价值与文化传统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觉得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特别是您关于"坚持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主性与根基性"的观点,值得相关人士注意。考虑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借今天这个机会,请您谈谈写作此书的思想动因,以及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一天,学校门口来了一个女疯子,只见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年龄约三十多岁,被一群顽皮的孩子追打着。她拉着学校的大门,眼睛发亮,痴痴地向里望着。这时,几位老教师认出了她,忙驱赶走了顽童,把她让进了教务处。当女疯子认出面前是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时,一下子高兴起来,拉着老师的手不停地说:“老师,我会唱歌,我给您唱首歌吧;我会跳舞,我给您跳个舞吧……”见此情景,几位老师惋惜、痛心不已,连连地说:“孩子,不要再说了,坐下歇歇喝口水吧!”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20.
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历史观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很高兴看到刘润葵先生与我商榷的文章。这促使我对拙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下面简称“效文”)中许多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本文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历史观的角度,也就是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历史观的审视,这是因为我与刘先生文章(以下简称“刘文”)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历史观上。具体说,是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