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挪用法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的主要方法,其本质是对现代主义艺术所推崇的原创性提出质疑和嘲弄。探究西方绘画中"挪用法"的发展历程,西方绘画中的图式"挪用"就是艺术家借用美术史上的名作或者现成的图像经典,根据需要提取到自己的创作中重新组合与改造,使得完成后的作品常常给予观者以熟悉的陌生感。具体分析从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到马奈的《奥林匹亚》维纳斯图式的转化。图式"挪用法"在近现代绘画发展中,其目的不是简单地对传统图式的破坏,而是在这颠覆传统图式的过程中生发出符合当代意义的新图式,新思想,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青年画家牛文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盆景"绘画样式进行新的艺术语言表现。"盆景式"的绘画样式发展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其发展的脉络及流变来看,在绘画中基本是以贡奉、点景为主,通过对这种图式的梳理与溯源,可使观者更为清楚地理解"盆景式"绘画,也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牛文娟作品中所表现的这种独特的绘图样式及所倡导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3.
赵无极是近代融合中西的画家中集大成者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包含了西方油画的直观性和中国水墨画的趣味性。在他的抽象作品中,我们既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西方绘画图式中浓烈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中不可或缺的意境美。在强调"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大背景下,赵无极通过自身对于绘画的独特理解,让中西方融合的作品在绘画语言和思想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草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奇葩,对抽象表现画家的绘画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草书的情态抽象观念植根于中国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天人合一""同自然之妙有""无法之法""意在笔先"等观念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是草书中的情态抽象观念;而抽象表现绘画中的情态抽象观念则是动态的、感性的、移情的。草书和抽象表现绘画各自的抽象观念都具有相近和相似性,我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应辩证地比较问题,相互学习。  相似文献   

5.
杨伟 《美与时代》2013,(8):14-16
道家美学的核心是"道法自然"。自觉地运用道家的美学思想去生成中国的设计语言,对于构建中国艺术设计语言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道法自然"确认"道"是美的终极标准,是美的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依据。"道法自然"的审美表现主要涉及"见素抱朴"的朴素美、"大象无形"的抽象美、"道"之"自然"的自由美和自然无为的"天成美"。"道法自然"在艺术  相似文献   

6.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活动之一。抽象绘画的欣赏可以使儿童充分地感受美、表达美。以小学美术抽象绘画的欣赏作为切入点,通过阐述人们普遍对抽象绘画欣赏的错误理解和儿童在进行抽象绘画欣赏时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分析儿童可以进行抽象绘画欣赏的成因,旨在通过对抽象绘画的欣赏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美术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朱德群是当代一位著名的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将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境界演绎至极致,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特别是他对抽象绘画中的西方油画色彩语言的运用,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诗意空灵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梳理西方绘画的表现,来分析西方传统绘画的空间表现方式。从西方传统绘画图式发展的形式,可以很明显看到西方传统绘画是在描摹客观的自然之物的认知下不断地发展起来的。由于对自然空间的感受和对绘画空间的表现都是在一种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尊重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所以西方传统绘画就一直在模仿说的理论下不断地发展着。西方的哲学理念是以数的绝对性及实证思想作为认识事物的原则,并且以此形成了西方绘画的方法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传统绘画的必然特征就是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一、绪论 中国画追求的是传统哲学的深远意境.在艺术表现上以审美经验中的"得意忘象"为依据.这种写意精神几乎是贯穿整个国画中的.国画中对于光的表现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虽然西方画对光的提法较多以至于人们联想到光对画面的作用时第一反应便是以西方绘画为代表的一光影塑造形体"但事实上中国画中光的作用远不只于此.写意精神不重形似但也非完全不要形似.中国的写意绘画.虽然很富有抽象因素,但还没有走向完全的抽象.因此中国的写意画既不是单纯模仿物象的"具象"也不是完全舍去物象的"抽象一当客观物象中的光与"不似之似"的绘画理念相结合时,在艺术表现上才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情怀的有气韵的光.这在古代作品和一些画论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绘画历来讲究意境之美,追求"象外意","意"体现了一种品格,"意"之高低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高低。艺术作品意境的高低也体现了创作者艺术修养之高低。风景油画作为艺术家表现风景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创作出一幅优秀的风景油画并使观者与之达到共鸣,是风景油画创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就是"康乾盛世"鼎盛时期的画鬼佳作.《鬼趣图》以隐晦的艺术语言,辛辣深刻地反映了清中叶社会的阴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罗聘画的鬼,在一般观者眼中是"丑"的,但真正的行家却能品出其中所内蕴的"道",品出其"丑"的视觉形象内含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又称为"细笔画",工笔画自战国至盛唐再到当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手段甚至是绘画工具、材料的变化都微乎其微。这与我们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有些脱节,因此采用新的创作手法和理念的工笔画应运而生,出现了一批在工笔画中运用肌理技法的创作方法,丰富了工笔画创作的语言和技法,增强了工笔画的表现力度,给观者展现了一种新的工笔画的体验意识和审美情趣,使画面更有效地表达创作者营造的意境,也给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体验。肌理效果的运用促使工笔画在材质运用与技法表现上有所提升,让传统的工笔画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绘画是以印象派为始端,除抽象绘画以外对自然延伸的绘画。现代绘画中抽象因素总以其独特的方式大量存在,其中抽象因素之图形也不例外。本文主要通过艺术作品要素分析法,展开对现代绘画里抽象因素中的图形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土壤,其艺术代表着一种美学典范与古典原则,作为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形象,是西方众多绘画名家所描绘的对象,不同流派的绘画大师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角度来阐释着维纳斯的女性美。采用艺术史图式分析的方法,以西方艺术中维纳斯形象的"对镜"为着眼点,把韦切利奥·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的《镜前的维纳斯》(Venus with a Mirror,1555)作为个案,对比分析与之有渊源关系的维纳斯"对镜"题材,从绘画的内容、构图、表现手法等入手,探究西方艺术中维纳斯形象"对镜"图式的渊源,深层剖析其相互间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线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艺术处理中表达感受最直截了当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绘画的发展中,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家凭着对线的高度热情对于线技术的谙熟运用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线作为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简练、概括的造型语言,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历代中国绘画中就是用独特的中国语言参透出"道"。原始绘画中的岩壁绘画,就确定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基本特征,线自然成为中国绘画主要的造型手段。线是艺术家对物体的高度概括和认识,艺术家线的语言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个人特质,在艺术家抑扬顿挫的线条中表现画面的质感和空间感。中国画讲究笔墨,笔墨既成为中国画的核心,所谓"笔"就是指绘画作品中的线。  相似文献   

16.
绘画创作规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画面直观感受来讲的构成形式与内容,另一部分是隐藏在构成形式与内容背后的创作情感。构成形式与内容可以通过构图、色彩、绘画技法等表达出来,形成完整的一幅画作,这主要是体现画者绘画功底的层次。但绘画真正的目的在于传达感情,在于画者与观者之间产生共鸣。这就是绘画的灵魂所在——创作。绘画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指就是画者在无形中感受生活,并主观地提取生活,将其精髓表现在画面上,给人以震撼、平静、激动等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国占代生命哲学的源头."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兼三才而两之"是其生命哲学中的重要命题,构成了其生命哲学思想.在<周易>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把绘画作为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重视生命意象的表达,以生命精神为绘画的最高原则.以阴阳和谐为绘画的最高境界,以人品、胸次为绘画的必要前提.<周易>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内在特质和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常说,东方艺术是意象的,西方艺术是具象的;中国画是写意的,西方画是写实的;东方艺术是精神的,而西方艺术是物质的。确实,在西方油画中,色彩的魅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一直是油画表现中最重要的特征,在这一点上,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差异巨大。绘画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离不开对形象的塑造,艺术家通过造型,为观者提供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或是具象的、抽象的,或是表现的。  相似文献   

19.
元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整体上与宋代相比融入了画家更多的情感,绘画的寓意性也尤为明显。《八花图》为元代花鸟画家钱选早期的绘画作品,图上所绘海棠、杏花等八种花卉栩栩如生,微妙动人,带给观者直观自然美的感受。画家将自然之美、一花一叶经由心灵的感化惟妙惟肖地呈现在画纸上,物我合一,浑然天成。自然中的美通过一种以通感的方式被感知,继而融之于心,再向外抒发。由此,从绘画的角度自然美上升为一种身心物化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的精华,是中国绘画中具有显著民族特色本质的因素之以。同时还有一个与笔墨相配重的表现形式——留白。"留白"在许多种类的艺术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而中国画中的留白既更好地发挥了笔墨的优势,又体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境。"留白"是组成中国画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中国画审美观念的产物,文章将从留白、空白、气韵、虚实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画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